上海休闲体育文化解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1303139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休闲体育文化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休闲体育文化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海休闲体育文化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海休闲体育文化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海休闲体育文化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休闲体育文化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休闲体育文化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休闲体育文化解析摘要:上海的文化源自于西方新教伦理和拉丁文化与中国儒教传统和江南文化的二元解构 及二极融合 ,这种发展模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海派文化” ,并影响着上海市民休闲体 育行为。上海休闲体育文化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市民主流的体育文化模式。 但存在体育文化的娱乐功能不足、 相对的封闭性和“他人导向型” 倾向,自主科技含量不足、 市民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日渐淡出等文化缺位。 上海城市体育文化发展应立足于理性与价值 的二重视野、技术与人文的二重高度、空间布局与文化分层的二重维度、娱乐功能与传统 游戏的二重拓展。关键词:上海;休闲体育 ;体育文化要研究中国两千年的文化史可以选西安

2、 ,要研究中国五百年的文化可以选北京 ,要研究 中国前现代史当选南京 ,但要研究中国现代史乃至将来时 ,上海却是最典型的一个城市。美 国历史学家罗兹墨菲就将上海看作是了解现代中国的一把钥匙,西方和中华文明“两者接 触的结果和在中国的反应 ,首先在上海开始出现 ,现代中国就在这里诞生。 ”由此可见 ,上海与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 ,和全球化的背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就休闲体育而言 ,建构适应于城市发展的休闲体育文化是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必然逻辑 , 也是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所应肩负的责任。上海要在 21 世纪走向世界成为一个国际 化的大都市 ,抑或是世界知名的体育中心城市 ,她的历史传统里又有什么样的

3、文化渊源可以 成为上海休闲体育发展的重要资源 ?上海休闲体育文化结构具有怎样的特征与优势 ? 上海 市民的休闲体育存在着哪些文化上的缺失 ,又应采取怎样的发展对策来加强休闲体育文化 竞争力的实践问题 ? 本文拟对上海休闲体育文化作一解析。1.上海休闲体育文化的历史语境1. 1 上海文化的传统 :二元解构的发展模式上海的文化传统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确立的 ,上海的文化发展模式解构了东方和西方、 传统和现代的二元分析范式。一般的观点认为 ,全球化所到之处都与本土化产生冲突 ,本土 文化会在全球化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失落感和焦虑感。 但上海的经验表明 ,在全球化的浪 潮里,上海文化没有失落只有获取 ,

4、没有焦虑只有欢乐 ,因为上海的文化身份正是在全球化过 程中确立的。上海文化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传统 ,即融合中西的传统 ,这与上海开埠以后的自 我认同有关。上海的文化传统是很复杂的 ,包容着各种各样的内涵。从宗教传统来看 ,近代欧洲有两 个很重要的宗教传统。 一个是以英国、德国等为代表的新教伦理 ,讲究简单实用的工具理性 , 按照马克思韦伯的分析,近代资本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精神中发展起来的。 另一个是以法国、 意大利等为代表的拉丁文化 ,表现的是一种艺术性和浪漫性的文化特质。 这两种西方文化传 统对上海形成了一种文化张力 ,使得上海文化可以与理智、谨慎、紧张联系在一起 ,也可以 与浪漫、享受、超脱并

5、行。上海文化传统中除了西洋文化外 ,还有本土文化移民文化 ,追溯其本土文化的底色 就是江浙文化 ,或者说以江浙为代表的江南文化。 明清以来形成的江南士大夫文化特别注重 文采,注重书卷气 ,他们对生活特别细腻精致 ,有一种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这种文化传统在 上海开埠后与西方两种宗教文化传统结合起来。一方面 ,上海江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成分 (乾嘉时期的考据学 )和新教传统相结合 ;另一方面 ,江浙文化中才子佳人的浪漫温情成分又 与拉丁文化产生回应 ,这就使上海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产生了奇妙的对应关系。 上海文化传 统里由于有了这些资源 ,而上海又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城市 ,它的文化传统于是就相当丰富 ,

6、它 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组合。 因此 ,我们在对上海的文化历史背景做出分析时既不能采用西方 的文化理论范式 ,也不能脱离东方儒教文化的元典 ,这些文化元素在城市各阶层中是以某种 比例反映在都市休闲体育文化生活中的。1. 2 海派文化的传承 :二极融合的现代情结一般认为 ,海派文化滥觞于清末民初阵容强大的海上画派“极现代又极传统,极西化又极民族”的风格 , 进而浸染了城市文化生态、城市社会生活和市民文化价值。上海市民身 处繁华的都市文化生态圈里 ,在上海特有的两极融和的海派文化熏染下异生出其独特的文 化特征。海派文化本质是上海市民阶层的文化 ,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开放性、 创造性、扬弃性、 多元性

7、和商业性。两种不同的生活文化情结发展至今 ,在 20 个世纪末已逐渐演化成一种新 的生活观,即上海市民阶层生活 :恰到好处 ,不事张扬,从容得体,这就是雅致。海派文化的影响 力主要是对上海的市民阶层 ,包括产业工人、 企事业职员、一般知识群体和自由职业者。以 西方文化为主流的上海顶层阶层未必能接受市民阶层的文化,而以传统文化为主流的下层阶层也很难效仿那些小资的文化品味。 而处于中间状态的市民阶层 ,尤其是海派文化具有代 表性的小资阶层 ,则对上海的上层群体的生活方式趋之若鹜 ,其积极意义在于领导市民阶层 生活方式的改变 ,但其负面影响也使海派文化浸染上了虚荣与奢华的印迹。1. 3 休闲文化的发

8、展 :二维并存的空间区隔旧上海的不同阶层群体有其特定的城市活动空间。 近代上海对不同层次的休闲娱乐设 施的享用按不同的经济收入分层是相当明显的。 首先 ,外国总会、租界公园、 跑马厅主要是 外国人的天地。其次 ,舞厅、溜冰场、运动场、游泳池等所提供的休闲服务对象主要以有钱 人为主。再次 ,公司乐园是一般靠工资收入生活、又有些闲暇的中高级职员们去玩的。一般 以苦力赚钱的社会下层 ,既没有这种休闲的文化 ,又没有经济能力逛公司乐园 ,所以 ,他们唯 一的娱乐场所就是小戏院 ,基本没有休闲体育活动可言。即使在上海所谓黄金时期,享受比较高档娱乐设施的人 ,也只占 1 /5。这个比例在民国末年也差不多。

9、就体育而言 ,上海市区南端苏州河之滨的圣约翰大学 (现在的华东政法大学 )建于 1879 年,正是这所学校创造了首先引进西方近代体育项目之举 ,并开创了中国第一次校际体育运 动会 ,建起了全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等许多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 当中国学生还在做些放风 筝、踢毽子、跳绳之类的活动时 ,她已经引入了诸如棒球、板球、网球等体育项目。另一个 例子 ,精武体育会是清末上海建立最早的民间体育社团 ,是将西方体育观念和训练方法引入 中国 ,借鉴西方的手段改造传统体育的体育社团。其以三星会旗和三星会徽为标记代表,以体、智、德三育为宗旨 ,倡导和发扬“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神 ,还订制人格、风 度

10、、言行、服务、友谊等行为规范。同时 ,精武体育会也是最早有组织地向社会推广中国传 统武术的社团 ,提倡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走出体育馆、到社会中 ,可以说是旧上海全民健身 的先行者和倡导者。休闲体育从属于休闲方式 ,休闲方式从属于休闲生活 ,休闲生活从属于市民生活。也正 因为这种世界性与地方性、时代性与传统性、先进性与落后性、都市色彩与乡村基因并存 的文化特征 ,才诞生了包括打弹子、滚圈子、套圈子、掼结子、顶核子、跳筋子、造房子、 扯铃子和抽陀子等上海弄堂民间休闲游戏。 20世纪 50 年代,旧社会留下的私营溜冰场、落弹房、舞场、乒乓室依然存在 ,只是清除了黑社会势力 ,使这些场所变得安全清洁、票

11、价便 宜,使有兴趣者继续得到用武之地。发展至今 ,上海小资阶层的生活依然与其它阶层市民的 生活有明显区别 ,可将他们看成是周期性的等级身份认同。在休闲体育文化方面,健身房和体育俱乐部是白领小资身份自我确认的地方。2.上海休闲体育文化的现实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说 ,上海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现代体育在后工业社会里已逐渐 成为城市经济文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休闲文化和生命文化的载体。上海作为我国经 济快速发展的都市 ,因自身的地理区位与经济文化特征 ,导致了社会结构分化具有前瞻性 ,并 蕴涵着各社会阶层休闲体育活动的自身特性 ,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休闲体育文化模式。 城市 休闲体育文化产业的出

12、发点和聚焦点是现代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休闲体育作为现代社会生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代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无论呈现出怎样的多样性 ,它的文化 归属和基本趋向都只能是现代生活期望的满足和补充,而不可能是整体意义上的历史文化回归。因而 ,休闲体育文化产业的领衔者只能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上海市民休闲方式的选择和价值判断 ,无疑深受海派文化独特的人文传统和文化语境 的影响。 从居民具体的休闲行为选择倾向和意愿中 ,无不带有传统历史文化的烙印。 当代影 响深远的海派文化 ,不仅融合了吴越文化 ,还与欧美文化兼收并蓄 ,受此文化浸染 ,上海市民 既注重休闲方式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又注重休闲生活

13、的国际化和时尚化。2. 1主导文化 :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理念城市休闲体育的主导文化是指以政权作基础的主导性体育文化,它是一个具有一定目标 ,并根据政权的意愿而不断进行调整与确立的过程。 这种由政府主导而形成的休闲体育文 化决定着社会不同阶层群体的行为 ,在深层次上标志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进步 ,代表 着全体市民共同对生活质量的诉求和理想。 如何将这一理想转化为不同阶层群体都能够接 受的观念和追求 ,需要有具体化和可操作化的举措 ,而都市体育的主导文化就是传递共同理 想的媒介。早在 2001 年 ,上海市政府就提出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的概念,上海体育发展十一五规划 又明确提

14、出 ,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体育知名城市”的现代化 体育大都市目标。这一目标具体落实在以举办世界一流的体育赛事、打造一张世界瞩目的 上海“体育名片” ,作为展示上海形象、 扩大影响力和辐射功能、 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方式。 政府对体育赛事社会效应的高度认识 ,使上海市不仅在申办大型赛事方面有了坚强的后盾 , 而且在赛事筹备过程中 ,多了一份强有力的支持。先后举办了网球大师杯赛、 F1 赛事、女 足世界杯赛等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这无疑已成为亚洲体育中心城市的象征之一。 这些赛事的成功举办背后并不仅仅是上海具有体育赛事的硬件设施,更在于上海这座城市所具有的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此外 ,上

15、海率先颁布了全国第一部有关全民健身的地方性体育法规 上海市市民 体育健身条例 ,成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使上海市体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 理手段逐步走上了规范化、 科学化的轨道 ,逐步形成了有利于上海市体育事业发展的组织构 架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作方式。 2002年,上海市政府提出了 “人人运动计划”、 “花钱多健身 ,省钱少看病”、“运动让生活更美好”和“我运动 ,我健康”等口号 ,表现了上 海城市群众体育活动的理念 ,体育生活化的创导更为休闲体育的发展建立了一种新模式。2004年 5月,上海首批市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作开始 ,至 2005年底,相继建立 2 个国家

16、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 (长宁区新华路街道、 杨浦区殷行街道 )和 11 个市级社区体育 健身俱乐部 (浦东新区潍坊街道、 徐汇区华泾镇等 ) 。俱乐部为民办非企业社团组织或单位 , 由政府体育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给予 2 年启动资金 ,扶持俱乐部形成自我运作、自我发 展、自我“造血”功能 ,逐步承接政府部门的部分职能 ,成为社区体育的社会中介组织 ,吸纳 并组织市民参与各种健身活动。社区体育俱乐部运作特点是 ,接受街道委托 ,租借社区内体 育设施,整合社会资源,为市民提供健身场地和服务(上海年鉴2006 体育)。经3年多 运作,社区体育俱乐部在规范管理和打造品牌方面赢得普遍肯定。综上 ,上海城市完成了以赛事造势、 以制度定向、 以社会立市的休闲体育文化发展的价 值理念 ,利用强势政府的影响力、带动上海乃至国内外有影响的社会资本力量,由潜在的休闲体育文化发展势能转化为休闲体育文化发展的动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