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新动向(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七年级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129861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命题新动向(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七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命题新动向(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七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命题新动向(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七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命题新动向(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七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命题新动向(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七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命题新动向(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七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命题新动向(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七年级(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命题新动向(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七年级1.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

2、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振振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镒:二十两。造朝:上朝。诗:这里指诗经。(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i 陈太丘与友期行 ii 太丘舍去 iii 尊君在不 iv 元方入门不顾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ii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得金百镒奉其母/奉命于危难之间B子安得此金/安求其能千里也C王贤其母/益慕圣贤之道D即舍田子罪/其人舍然大喜(4) 请用“/”给文中面线的句子断句。孝 子 之 事 亲 也 尽 力 致 诚 不

3、 义 之 物 不 入 于 馆(5) 【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2.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治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 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4、。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注释】僶俛:努力。辞世:指弃官隐居。缅求:远求。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i 夫君子之行 ii 非

5、淡泊无以明志 iii 年与时驰 iv 意与日去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ii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疾患以来,渐就衰损B虽不能尔/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汝其慎哉/下视其撤,登轼而望之D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夫君子之行(5)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吾 年 过 五 十 少 而 穷 苦 每 以 家 弊 东 西 游 走(6) 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同为家书,甲乙两文分别

6、对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 3. 【甲】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

7、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i 缀行甚远 ii 一狼仍从 iii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iv 意暇甚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ii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渐闻水声潺潺B再就枕将

8、寐/乃悟前狼假寐C信不诬哉/小信未孚D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故患有所不辟也(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乃 伪 睡 以 俟 则 二 狼 伺 其 未 觉 将 啮 其 喉 犬 阻 之 不 使 前 也(5) 【甲】【乙】两文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两文的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4.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

9、而别。【乙】范仲淹读书 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舍,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 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苦,遗以食物,而不下筯,得非以相浼为罪乎?”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巴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选自郑璀昨非庵日纂)【注释】齑:j,捣碎的姜、蒜、辣椒等腌菜。筯:筷子。得非以相浼为罪乎:难道认为我们送你好饭菜是错误的吗?(1) 根据相应的方法,解释加点字词。文言语句方法解释遗以食物课文勾连记忆法: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 既而悉已败矣词典查找法:失败;毁坏;消除;腐烂;凋谢,枯萎 (2

10、) 后日岂能啖此粥也成语记忆法:岂有此理(3) (2) 下列加点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以为大有所益/香远益清B蒙辞以军中多务/停数日,辞去C卿言多务,孰若孤?/我孰与城北徐公美D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然后能改(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i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ii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 用两条“/”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留 守 有 子 居 学 归 告 其 父 以 公 厨 室 馈(5) 对两则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吕蒙在孙权劝导下发奋学习的故事;乙文写范仲淹甘于清苦潜心学习的故事。B吕蒙通过读书改变了别人对他的看法;范仲淹沉迷读书,而忘记吃朋友送来的食物

11、。C鲁肃和留守之子虽不是主角,但他们都有优秀品质,一个敬才爱才,一个热心善良。D甲乙两文使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孙权、吕蒙、范仲淹等人的不同形象。(6) 两则选文都与学习有关,你从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5.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窒,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 衰世凑学,不知原心反本,直雕琢其性,矫拂其情,以与世交。故目虽欲之,禁之以度;心虽乐之,节之以礼;趋翔周旋,诎节卑拜;肉凝而不食,酒澄而不饮;外束其形,内总其德;钳

12、阴阳之和,而迫性命之情;故终身为悲人。达至道者则不然理情性治心术;养以和,持以适;乐道而忘贱,安德而忘贫;性有不欲,无欲而不得;心有不乐,无乐而不为。【注释】凑:趋向,追逐。矫拂:矫正,纠正。趋翔:步履有节奏的样子。周旋:行礼时进退揖让的动作。也指应酬交际。诎:屈服,折服。总:拘束,约束。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i 惟吾德馨 ii 无丝竹之乱耳 iii 草色入帘青 iv 阅金经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ii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 文章开头说“斯是陋室”,最后却又说“何陋之有”。这是前后矛盾,还是另有深意? (4) 选出下列

13、选项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故目虽欲之/夕日欲颓B节之以礼/皆以美于徐公C肉凝而不食/主人日再食D禁之以度/何陋之有(5)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达 至 道 者 则 不 然 理 情 性 治 心 术(6) 甲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 6. 【甲】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习

14、惯说(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注释】养晦堂:刘蓉居室名。浸淫:渐渐扩展。踬:跌绊。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i 可爱者甚蕃 ii 香远益清 iii 中通外直 iv 陶后鲜有闻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ii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室之不治/险躁则不能治性B语之,顾而笑曰/元方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