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后观察与护理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129246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管切开术后观察与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气管切开术后观察与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气管切开术后观察与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气管切开术后观察与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气管切开术后观察与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管切开术后观察与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管切开术后观察与护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摘要I第一章绪论1 1.1 气 管 切 开 术 介 绍 1 1. 2 气 管 切 开 术 护 理 要 点 1 第二章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1 2 . 1 出 血 1 2 2 气 管切 开 后 的呼 吸 骤 停 1 23 皮 下 气 肿 2 24 纵膈气肿 或 气胸 2 25 创口感染 2 26 呼吸不畅 2 27 脱 管2 第三章气管切开的意外情况及其护理对策2 31 一 般护 理对 策 2 311 专人护理2 312 体位 3 313 室内温度和湿度 3 314 加强通风 3 3. 1. 5 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幅度、模式的改变及痰液性状 4 32 防止气管套管脱出 4321 套管选择 4 3

2、22 注意调整套管系带的松紧 4 323 取套管 5 33 保持呼吸道通畅 5 34 清洁内管 5 35 预防感染的方法 6 3. 6 拔 管 6 3 . 7熟悉相关仪器性能6第四章患者出现问题及护理人员责任 74.1存在问题74.2护理人员责任74.3总结8参 考 文 献 1 0附 录 1 1 致 谢 1 2摘要气管切开术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其传统的适应证是解除喉及气管上端阻 塞,被认为是一种抢救性的急症手术。但近年来,因为其它病因所行的气管切开 术已大大超过了上呼吸道阻塞因素,其作为一种抢救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 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

3、病 人的预后。护士必须掌握广泛的相关知识,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利用自己具 备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更科学、更专业地为患者解除痛苦。本文意在分析总结气 管切开术后患者发生意外情况的处理和护理方法。通过对我科近8个月来行气管 切开30余例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并从护理角度提出保持体位、调节室内 温度和空气湿度、防止气管套管脱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清洁等几项防止意外发 生的措施,以达到针对病因进行有效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护理人员不 仅要掌握气管切开后的常规护理,而且还要掌握气管切开患者常规护理,在进行 护理操作时,以轻柔的手法,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体贴周到的服务, 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

4、,使舒适护理更顺应整体护理的发展,让病人在治疗过程中 感受到舒适,提高病人满意度,以提高恢复率。关键词: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湿化气道,防止脱出第一章绪论1.1气管切开术介绍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 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气管切开术 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是解除呼吸道梗阻,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 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举施之一。2.1 气管切开术护理要点因气管切开术改变了正常的呼吸道解剖结构,迫害了呼吸道的防御系统,可 能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可发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因 此气管切开术后

5、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愈合。这需要我们做出 科学、合理的评估,全面掌握气管切开术后的常规护理及其意外情况的紧急处理。 护理要点包括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体位、注意气管切口附近的情况(出 血、皮下气肿、感染、气管壁溃疡及穿孔、感染、声门下肉芽肿、瘢痕和狭窄调 节室内的温度和空气湿度、防止气管套管脱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清洁以及 加强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护理。第二章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21 出血若术中止血彻底,一般出血不多,如气管切口过长过底或患者有其他出血性 疾患,可有严重出血。22 气管切开后的呼吸骤停由于气管切开后,突然氧气吸入增多,相对二氧化碳骤减,缺乏足够量的二

6、氧化碳刺激呼吸中枢,而导致中枢性呼吸骤停。23 皮下气肿由于术中切口过大,气管切口大而套管细,或皮肤缝合过紧,大量气体逸出 挤入皮下。24 纵膈气肿或气胸为气管切开的严重并发症,可同时发生。25 创口感染可引起大出血以及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26 呼吸不畅气管切开后改变了原有的呼吸道结构,呼吸仍不通畅。27 脱管为严重并发症,可造成窒息死亡。第三章 气管切开的意外情况及其护理对策31 一般护理对策311 专人护理气管切开后,套管通畅与否为治疗的关键。成人一旦切开气管后,因表达能 力差不能及时反应病情。小儿若无人照顾,可能由于分泌物或被服将套管堵住, 仍有窒息的危险。所以要注意意识、血压、尿量、出

7、入量等全身情况的变化 这 些变化均可引起呼吸的改变,应及时汇报医师处理。床旁备好吸引器、血管钳、 氧气、拉钩、光源等急救用品,如有意外应积极处理及抢救,故应有专人护理。312 体位术后取平卧位,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亦可取半坐位。颈下不要垫枕, 使颈部舒展,以利于呼吸和咳嗽。手术当日不宜过多变换体位,以防套管脱出。313 室内温度和湿度室温保持在22C左右,相对湿度在80%90%i。气候干燥时室内应多洒水,冬 季湿度不足时,室内可使用雾化器,以增加湿度。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在气管套管口处,可用两层无菌湿纱布覆盖,增加吸入空气的湿度保持气管内湿 润。对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及切口污染相当

8、严重的患者,长期用纱布覆盖易造成 无氧环境,从而利于厌氧菌的生长繁殖。因此,应对切口采取氧气疗法,使切口 环境改变,从而抑制厌氧菌的生长2。314 加强通风气管切开术后由于空气未经鼻腔黏膜湿化过滤而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由此 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干燥结痂不易吸出而影响通气效果,加之气管切开术后气道自 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甚至消失,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粘结阻塞管腔,影响正常的呼 吸功能,同时还容易导致细菌侵入增加下呼吸道感染机会,可引起支气管炎、肺 炎等3。因此病室应加强通风,气管内滴入适宜的抗生素溶液及湿化液,防止肺部 并发症的发生。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气道湿化和温化。气管切开患者每天从呼 吸道排水量约1

9、 000 ml,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体失去鼻部过滤、湿化、调温作用, 吸入未经湿化的氧气,使分泌物黏稠,痰不易咳出,易造成堵管。方法:直接灌 洗方法:用注射器吸5 ml生理盐水,在患者呼气末快速注入气道,以达到冲洗的 目的;气道滴入湿化液:每12 h1次,每次滴入量35 ml,应在呼气末转吸气时气管切开术后观察及护理 沿气管内壁缓慢匀速滴入,避免在患者咳嗽时滴药,以免药液的浪费,滴入药液 量、间隔时间药根据痰液黏稠度而定4雾化:常规每4 h次,用药可用 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氨茶碱等。气道湿化温度应达到3235C,且 40C,以免造成烫伤3. 1. 5密切观察呼吸频率、幅度、模式的改变及

10、痰液性状呼吸频数、费力伴“三凹征”提示套管或大气道梗阻,常为痰痂阻塞套管, 更换后转危为安。吸气时腹部隆起的同时胸廓下陷为反常呼吸,提示肺不张可能, 多由粘稠的痰栓阻塞小支气管引起,常伴有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处理时护理方面 应加强拍背吸痰及湿化雾化,必要时予以呼吸机正压通气纠正缺氧并设置大潮气 量将肺不张冲开。32 防止气管套管脱出气管套管可因咳嗽、翻身、套管系带过松而脱出导致呼吸困难,如不及时处理 会窒息死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321 套管选择套管的长度、弯曲度要选择适当,术前可根据患者的年龄、胖瘦选择适当型 号的套管。322 注意调整套管系带的松紧松紧度以带子与颈部间可

11、放入一手指为宜。太松时套管可于咳嗽时脱出切口, 太紧患者不舒适。对于术后皮下出现气肿的患者,于气肿消退后带子要及时加紧。 固定带应系死结并系紧,每天要检查固定带的松紧度。手术后第2天,调节系带 松紧,不可过松,以防止脱管发生意外。每日检查调节外套管的系带松紧是否适 当,过松则易滑脱。患者不宜过多更换体位,避免套管滑出。昏迷或意识模糊患 者及小儿的双手应适当约束,以免自行将管拔出。一旦发生脱管,护理人员不要 惊慌失措,可一面通知医生,一面给病人吸氧,并迅速找出管芯,抽出内管后, 将管芯置入外管,沿原切口正中线向下方呈一定弧度试插,用力勿过猛,如套管气管切开术后观察及护理重新插入气管,管芯往往被咳

12、嗽的气流冲出,并伴有分泌物咳出,接着即可固定 系带,放入内管。323 取套管在取出内套管时,左手一定要按住外套管托板,坚持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医 源性的感染。一旦发生脱管,应沉着冷静,立即采取措施,重新安放气管套管。1 周内可用弯止血钳将切口撑开,然后插入合适的气管套管。超过1周者可直接沿 窦道插入合适的气管套管。33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尤其对分泌物阻塞的患者,吸除分泌物是一项主要 治疗措施。吸痰注意事项: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以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吸 痰时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导管严格消毒,一根导管只用1次,吸痰时坚 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

13、泌物;吸痰前应 给予高浓度吸氧,使用呼吸机者,需过度通气23 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然 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痰管上下提吸。1次吸痰时间 不超过15 s,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较长时间的负压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 难而窒息。如分泌物过多,1次吸不净,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吸 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器,或者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痰管与 玻璃接头处反折,使之不漏气,将吸痰管伸入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吸引 负压以6. 7 kPa(50 mm Hg)为宜;在吸痰过程中患者常有咳嗽反射,这有利于排 痰和痰液的吸出。34 清洁内管气管切开后应每34 h清洁内套管1次,以免分泌物附着并干涸在套管内管壁, 使内管阻塞。但要注意内管脱离外管时间不得过长,以防止痰痂干涸附着外管引 起呼吸困难。一般从拔出内管到重新插入外管内,每次时间不超过30 min。戴内 管时,将痰吸净,内管戴好后将活门关好,以免内管脱出。若内管取出过久,外 管内壁亦将有分泌物附着、干涸、妨碍呼吸,以后亦不易插入内管,遇此情况应 更换外管,不可勉强用力推入5。 注意患者颈部位置和套管位置,保持套管在自然 正中位,以防因位置不正导致套管末端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