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学案设计(无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1273130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6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学案设计(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学案设计(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学案设计(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学案设计(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学案设计(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学案设计(无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时一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2.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 的旋转运动。 (2)方向: 。(3)周期:1日,若以距离地球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为 ,叫做 ;若以太阳为参考点,则为 ,叫做 。(4)速度 2地球公转(1)概念:地球绕 的运动。 (2)方向: ,如图中“”所示。(3)周期:恒星年,即 。(4)轨道:近似正圆的 。(5)速度图中位置时间速度公转位置A点1月初最B点 最远日点【思考】 1.分别以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

2、原以及两地所在的30N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为观测点,比较三地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何异同?2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是186天,冬半年的日数是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 平面与 平面的交角,目前大小为2326。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2)周期: ,即365日5时48分46秒。【判断】1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回归线的度数。( )2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夏至日时,我们感觉天气较热,是因为此时地球距太阳较近。( )探究点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毛泽东同志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首诗词,“关注人民群众生活,以人民

3、为主体”是毛泽东诗词的核心理念。当毛泽东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了为害极广的血吸虫病时,他激动不已,彻夜难眠,感慨和欣喜之情化作了不朽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在哪里?2在右图中分别画出地球自转方向。3试总结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核心素养 】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还有相关性,具体如下表所示:运动形式自转公转概念绕地轴的旋转绕太阳的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地轴空间指向空间指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

4、星附近运动周期以遥远恒星为参照点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太阳为参照点1太阳日24小时(昼夜交替现象周期)1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速度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各地均约为15/时(或1/4分)平均约1/天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线速度因纬度而异,自赤道(1 670 km/h)向两极(0 km/h)递减平均约30 km/s关系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目前存在2326的交角(黄赤交角)【核心素养 】 2航天发射基地选择的条件(1)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越有利于节省燃料。(2)气候条件:气

5、候干旱,降水稀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3)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相对较高(平坦开阔利于地面设备跟踪测控,地势高则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较大)。(4)气象条件:要尽量选择晴朗天气多、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的地区。(5)地质条件:地质稳定。(6)交通位置: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7)人口密度条件:航天基地最好布局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以保证安全。近日点、远日点的判定方法(1)从日期判断: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2)从公转速度判断:地球在近日点附近时,公转速度(线速度、角速度)较快,反之则较慢。(3)从地球公转轨道的长轴和短轴判断:近日点

6、和远日点位于长轴两端。距离太阳最近的点为近日点,反之为远日点。(4)从直射位置判断:连接太阳和地球的中心,观察太阳直射的位置,若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则位于近日点附近,若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则位于远日点附近。(5)从节日角度判断:元旦时接近近日点。右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回答12题。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洼地或盆地探究点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美国自然杂志发表了康斯坦丁巴特金的一项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在地球形成初期,一颗偏离正轨的年轻恒星接近太阳,这

7、颗恒星牵引正在形成之中的地球,最终使地球轨道与太阳轨道之间形成一个倾斜角。这个倾斜角就是黄赤交角,它影响太阳直射的范围,对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在右图中标出黄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黄赤交角的数值,用标注具有太阳直射现象的范围。2在右下图中标注地球公转方向、自转方向和二分二至日。3在下图中画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曲线图。【核心素养】 3黄赤交角的特点黄赤交角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其含义如下:含义一轴两面三角度一轴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黄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赤道平面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

8、6地轴与黄道平面夹角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夹角90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三个基本不变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目前为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两个变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核心素养】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期性往返运动,其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1个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季节移动可用下图来表示: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日的判断(1)日地距离法如下图,A点日地距离较近,1月初应为冬

9、至日稍后,B点日地距离较远,7月初应为夏至日稍后,再结合地球的公转方向判断C为春分日稍后,D为秋分日稍后。(2)地轴倾向法(连线法)连接日心和地心,将该线作为太阳光线。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因为太阳光线与该点的地球表面垂直)。观察该点所在的南北半球位置,若在北半球(B点)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在南半球(D点)则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3)垂线法(晨昏线法) 过地心(图中圆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该线为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且其所在平面通过地心)。观察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状况,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阴影代表黑夜),则为北半球夏至日

10、,反之为北半球冬至日。在地球公转示意图(右图)中,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回答34题。3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球)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表示是() AA BB CC DD4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AA和B BB和C CC和D DD和A 本课小结 学业水平测试读右图,完成12题。1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C丙乙甲丁 D丁丙乙甲2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C丙乙甲丁 D丁丙乙甲3火星的自转周期是()A24时41分 B23时19分 C24时37分4秒 D23时15分4秒4太阳在火星表面,直射点的移动

11、范围是()A2326N至2326S B2254N至2254S C2358N至2358S D2331N至2331S5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图中N处附近画出地球的自转方向。(2)图中A、B、C三点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3)A点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_。 右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直射点位于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B直射点位于处时,节气是秋分C直射点位于处时,节气是春分 D直射点从处到处期间,我国各地得到的太阳辐射能越来越多7图中,当太阳直射点由处向处移动时,关于地球公转速度,叙述正确的是()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慢快慢 D快慢快2018年2月16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右图为“地球绕日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据此回答810题。8“春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在向南移动B位于北半球,在向北移动C位于南半球,在向北移动D位于南半球,在向南移动9“春节”这一天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Aa点 Bb点 Cc点 Dd点10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的时段是()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