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作品分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1272547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歌作品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牧歌作品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牧歌作品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牧歌作品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牧歌作品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牧歌作品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歌作品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牧歌作品分析:蒙古族民歌牧歌,五声D宫调式,一段体(单乐段)结构,音乐上带有舒展辽阔的特征。属于一部曲式乐曲为4+4结构的方整性乐段,D宫调式贯穿始终,曲调与歌词 紧密结合。伴奏引子采用了前乐句的左手前 4小节旋律,四度模进一次。右 手伴奏织体米用I IVV I的完全终止进行。曲调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由两个平行乐节组成,旋律在高 音区,以属音“5”为骨干音,和声属于I IV I V的半终止进行, 乐曲的未完成使听者存在期待音乐继续的感受,悠扬飘逸;第二乐句的前四小节反向下行,后四小节是前乐句下行五度模进,在中音区, 以宫音“ 1”为骨干音,和声I II IV V-1完全终止。在乐曲的 倒数

2、第二小节第四怕出现了和声的完全终止形式,浑厚平稳,塑造出一望无际辽阔草原的美丽意境。第一乐句音调在“ 3-7 ”之间回环往复,第二乐句在“ 5-1 ”之间 起伏流淌。两句的音区刚好差五度,结尾也以五度相呼应,故有人称 其为“五度结构”,这种“五度结构”在西北高原的两句体山歌中较 为普遍,它透漏出某些古老的五声性旋律的结构原则。 这种音调逻辑 现象,在匈牙利、罗马尼亚的民歌和我国其他民族的民歌中也十分普 遍,可见他是具有五声传统的民族音乐体系中的一种常见的音调现象。 作品处理:三连音连续出现时,一般标志着情绪的积累或者即将出现高潮。 在柔情的音乐里面出现,更加柔情伤感;在激情的音乐里面出现,情

3、绪更加强烈。实际演奏中,3个音往往不是完全平均化的“三等分”, 一般,第一个音的时值要稍微延长一点。三连音的节奏形式由于简单明快,与其他节奏形式表现出完全不 同的音乐效果,受到广大作曲家的喜爱。三连音常用以表达激动、不 安、流动起伏的音乐形象,在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中频繁出现,甚至个 别音乐作品中一些曲谱大量运用三连音的音乐形式,以三连音为主要 框架构建音乐。该伴奏就是三连音贯穿整个乐曲, 他的奇妙之处在于:打破节奏 的均衡,拓展了乐曲的发展空间,使音乐表现更自由。牧歌这首歌曲属于蒙古族长调歌曲,长调歌曲的特点本身就具有旋律舒缓悠长, 意境开阔,气息绵长,歌唱赋予自由。三连音弹奏时要均匀,给人一

4、种连绵不断的听觉感受,随着歌曲 情绪的起伏来改变三连音的力度,加上踏板的效果,三连音完全处于 一种朦胧的伴奏状态,不突出但不可缺少。演奏心得:整首乐曲采取了最简单清晰的和声织体进行, 巧妙的与歌曲意境 融合到一起,简单的伴奏使人们如畅游在辽阔的草原上, 眼前呈现的 是蓝天白云般的遐想,给听者以无限的空间想象,原谱伴奏应该被普 遍运用,才不枉费编配者的良苦工作。在将原谱运用到歌唱教学的过程中时, 我发现即使是歌唱的教学 也要重视钢琴伴奏的使用,钢琴伴奏部分与歌词、旋律混为一体,共 同塑造着歌曲的音乐形象,发挥原谱钢琴伴奏的作用,不仅增加了歌 曲的表现力,将歌曲刻画的更为生动,更可以让学生对歌曲有更加深 刻的认识和理解,将学生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从而激发初中生对 歌唱的积极性。原谱伴奏还能够准确表达出作曲者的主观情绪, 将其 真实的感受通过钢琴伴奏展现给同学们, 更能展现出歌曲的意境。在 今后的歌唱教学中,要多运用原谱伴奏,不仅增强的学生们对歌曲的 意境感受,更提升了自身的钢琴伴奏技能,达到了教学相长的双赢效 果。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 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