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及评审表(2013版) 2 (1)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1270902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及评审表(2013版) 2 (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及评审表(2013版) 2 (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及评审表(2013版) 2 (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及评审表(2013版) 2 (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及评审表(2013版) 2 (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及评审表(2013版) 2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及评审表(2013版) 2 (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论文(设计)材料论文题目:中年级小学语文后进生转化的培养研究学生姓名:彭梅学 号:1004020268所在院系:教育科学系专业名称:小学教育届 次:2014届指导教师:黄芳 填 写 说 明1、本材料包括淮南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以及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三部分内容。2、本材料填写顺序依次为:(1)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2)学生根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送交指导教师审阅并签字认可;(3)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后期,学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连同毕业论文(设计)全文一并送交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完成

2、的论文(设计)质量进行评价;(4)指导教师将此表连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全文一并送交评阅教师评阅。3、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均采用百分制。4、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不包括在此表中。一、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及达到的目标一、主要任务:认真进行论文的选题;对论文写作相关的资料进行调研;按要求完成开题报告;撰写毕业论文初稿、修改初稿及论文修订稿;按学校规范打印并装订论文二、达到的目标(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提出有一定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的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二)培养独立检索资料的能力。(三)初步具备搜集、整理

3、、筛选信息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科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技巧与规范化要求,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四)通过该论文的撰写,对我国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方法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让一线的语文教师更好的理解诵读以及运用诵读教学,从而使诵读教学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工作进度要求1、准备阶段:(2013.10.192013.11.15)2、撰写开题报告阶段:(2013.11.16.2013.12.01)3、撰写毕业论文阶段:(2014.12.26.2014.4.30)4、定稿、准备答辩阶段:(2014.5.12014.5.26)5、论文答辩阶段:(2014.5.272014.6.9)指导教师签名:

4、 2012年 11 月 2 日二、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语文识字写字与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日常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在学习过程中领悟知识教学中所传递的知识和道理,培养学习兴趣和发展个性,使学生在比较和谐轻松的

5、环境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炽热的爱,不仅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因素,也是开发学生心智的能源和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后进生大多是学困生,由于成绩靠后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厚爱,甚至有时老师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法和挖苦讽刺的语言,不但不能转化他们,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他们被冷落被嘲笑,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不良心态,丧失了前进的信心。因而他们更需要爱心,更需要关怀和温暖。所以对待后进生,不仅要用同样的眼光看待他们,更要偏爱他们,经常找后进生谈心,调查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

6、用爱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一言一行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他们感到亲切,感到可以与老师接近,在相互了解和交流中架起真诚爱护的桥梁,进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导其行”的心理效应。通过对以往相关教育的研究的整理,发现:对学习困难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但研究内容分布不均。大多是关于学习困难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心理特征、教育与矫正等内容的探索。其研究的目的仍是为探讨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转化策略,但没有针对具体的某一学科某一学段的后进生的转化和提高进行研究性指导。因此本论文从中年级语文后进生的日常表现入手,探讨了后进生形成深层原因,并就具体的后进生教育和

7、转化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对以后后进生转化提供了一定的教育指导意义。“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小学语文中年级是小学学习阶段的关键和转折点,因此对中年级小学语文后进生转化和教育研究是充实教育理论和实践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题研究计划1.进行论文相关资料的搜集(2013.10.192013.11.15)2.完成开题报告(2013.11.162012.12.01)3、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毕业论文(2013.12.262014.5.5)4.完成论文的修改、定稿(2014.5.62014.5.26)5.进行论文答辩(2014.5.272014.6.9)本课题研

8、究现状(需附适量参考文献)一、 国内研究现状 纵观国内外对后进生的教育研究,2006年江西师范大学廖雪蓉的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学业失败问题研究从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教育目的观、教学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等方面考察学业失败问题,进而在教育理念、教师形象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提出建议;杨朝霞的“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分析与教育对策在分析后进生成因的内外因素基础上提出提高学习动机水平、分层教学、沟通情感等相关的教育建议;叶进的让“学习困难”儿童走出困境从尊重儿童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智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对儿童进行扬长教育,因材施教等方面提出了后进生转化的途径与策略;2005年福

9、建师范大学陈桂芬的非主动参与型学困生的转化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树立信心、改进教育方法、设计有效课堂、引导学生正确反思、提高元认知水平、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等方面入手,探究学困生的转化问题;郑红的对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分析了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低的特点,并就如何激发其学习动机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方针政策;2003年湖南市学院高红的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运用多种量表对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在教育后进生问题上也有着丰富

10、的经验,斯霞、刘纯朴、方文华等老同志认为,这方面的工作是有一定规律的,例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以掌握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善于抓住有力时机和有力条件进行转化,坚持不懈,坚定信念,相信后进生会得到转变而成为优秀的学生。小结:国内的这些研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后进生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转化策略,为我国以后的后进生转化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后进生的转化研究要比中国早,论述也更加充分。1990年H.Lee Swansonetl在学习困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探讨了学生的智力水平、社会认知、学习动机等因素对学习困难的影响以及认知水平与学

11、业成绩的关系;1991年BerniceY.L.Wong的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活动在阐述学习困难研究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幼儿、青少年以及成人等各年龄段学习困难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967年Johnson D.J. And Myklebust H.R. 在学习困难的教育原则与实践探索中分析了学习困难学生在阅读、写作和数学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影响他们发展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此外Lyytinen P, Rasku-puttonen H.在学习困难与母亲教养方式中对比了学习困难学生与非学习困难学生在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其中包括学业期待、情感投入以及课外辅导等;学习困难的表

12、现介绍了学习困难学生的一般特征,包括注意范围小i、记忆力差、阅读和写作能力差等;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功教学策略中列举了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有效教学方法,如小步教学、给予及时和肯定性的反馈、学习方法的知道等等。 小结:国外与国内关于后进生转化的这些研究有相似之处,都对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等。另外,由于文化系统的差别,中外教育着关于后进生的界定也各不相同,国外的“后进生”分为“学习困难”和“学业不良”,从学生的认知方式等角度去挖掘学生成绩低下的缘由,国内侧重于非智力元素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同时国外的研究也给我国后进生转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整体总结随着国内外研究的进展以及

13、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呼吁,后进生转化问题被提上了议程,众所周知,80年代后进生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后进生的关注与研究日益多起来,国外在60年代就有大批教育家、心理学家对此领域进行了研究,直至今日,已经取得丰硕成果。而我国自义务教育法颁布以后也掀起了后进生转化的热潮。并且他们的研究大多无不外乎于就后进生的形成原因以及采取的对策进行研究,研究也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在今日的中小学里,厌学,无视学习的现象依然存在并且有增无减,这也进一步揭示了目前我国的研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一是研究笼统多,分段研究少;二是转化矫正的多,激励运用的少;三是策略手段多,理论支撑少;四是家校分头进行多,合作一致少;四是社会思

14、辨多,实践效果少;五、直接手段多,准备工作少。所以在我的论文当中我将就关于中年段小学语文后进生的转化进行研究,分析其形成原因,后进生的特征以及转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在转化手段中以相关的教育理论为支撑,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重点阐述家庭在小学语文后进生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家校合作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参考文献学生签名: 2013 年 11 月 28日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2012年 12 月 10 日三、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一、绪论1、何为小学中年段语文后进生 2、小学中年段语文后进生的鉴定标准3、国内外关于后进生转化的研究历程及其现状4、小学中年段语文后进生转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在小学中年段语文后进生的类型、一般特征 1、小学中年级语文后进生的类型2、小学中年级语文后进生的一般特征 (1)、行为特征 (2)、心理特征三、 小学中年段语文后进生存在的主要原因 1、家庭原因 2、学校原因 3、社会原因 4、自身原因四、 转化小学中年段语文“后进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重感情倾入 2、唤起心中自信 3、发挥集体舆论 4、鼓励表扬为主 5、暂时放低要求 6、讲究有效方式五、 小学中年段语文后进生转化的理论及运用 1、多元智能理论与后进生的转化 2、中医辨证施治理论转化差生 3、激励法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