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手机产业专项规划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126969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惠州市手机产业专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惠州市手机产业专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惠州市手机产业专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惠州市手机产业专项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惠州市手机产业专项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手机产业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惠州市手机产业专项规划(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惠州市手机产业专项规划前 言当今手机产业是一个日新月异、快速增长的市场。惠州手机生产企业凭借多年的扎实基础,准确把握时机,制定发展战略,迎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全新发展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整机、零部件、造型设计和销售渠道等产业链,建立了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成为广东乃至全国最重要的手机产业生产基地之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大力发展手机产业,尽快建立一个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手机产业体系,对于保障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以及提高惠州市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按照惠州市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惠州市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国家

2、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实施细则以及市政府关于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一步加快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重点发展的领域和技术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手机配套元件产品和技术”和突破“通信设备制造行业3G技术”等总体要求,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根据惠州手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深入研究、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突出惠州手机产业发展的特点,编制惠州手机产业专项规划,作为惠州手机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加强行业管理的依据。第一章 惠州市手机产业发展概况1999年,惠州市TCL生产出第一台手机。2004年,“TCL手机”荣获国产品牌机第一的称号,TCL手机当时作为国产品牌机在手机行业达到了顶峰,也是作为惠州

3、品牌的骄傲。2005年始,随着国家手机产业政策的放宽,惠州的手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逐渐有不少企业进入手机生产行列,手机行业出现了万马奔腾,你追我赶的局面,产量不断上升,自主品牌手机不断增多,从原来只有“TCL”一家,增加了“COSUN”和“德赛”、“CAYON”(嘉源)、“亿城”等多个品牌手机。作为一个高增长产业,手机产业对惠州电子信息产业的贡献越来越大。2008年,惠州市累计生产手机5905万台,同比增幅高达205.4%,销售总产值286亿,产值比重约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比重20%。手机配套产品销售总产值超过24亿元。全市向国家信息产业部申请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共182个。2009年,随着

4、TCL和惠州三星两大龙头手机企业产能的扩大,预计手机生产量超过1亿台,销售产值超过550亿元。惠州三星、惠州比亚迪、光弘科技手机生产项目的强势加入,将给我市手机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进一步完善了手机及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的产业链。第二章 惠州市手机产业发展特点和制约因素2.1惠州市手机产业发展特点我市手机产业迅速发展包括纵向和横向两大特点:(一)从纵向看,主要包括:2.11手机品牌较多我市手机产业不仅拥 “三星”这样的世界级手机品牌,而且十分注重自主品牌的培植。目前我市手机行业拥有TCL、德赛、侨兴、CECT、嘉源和亿城等自主品牌,形成了自主品牌与世界著名品牌交相辉应的局面。不仅如此,还OEM生

5、产蒙宝、华为、中兴、BSNL、Brightstar、Kyocera、Bellwave等手机。2.12发展势头强劲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惠州市生产手机5905万台,同比增幅高达205.4%,销售总产值286亿。尤其是TCL和惠州三星两大龙头手机企业产能的扩大,将对我市手机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7年TCL移动公司开始调整集团核心业务发展内容,加大投入发展手机通信产业,2008年生产手机1223万台,并计划在近年内达到年产量超2000万台的目标。惠州三星电子公司已投资1.35亿美元用于购买手机生产设备,目前月产能超过300万台,2008年年生产手机3821万台;计划2009年,将拥有3

6、4条手机生产线,产能达到8400万台。三星手机的强势加入,势必大大提高我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总量,也为我市进一步打造完善的手机及移动通信终端产品产业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2.13产业链相对完整随着我市的手机整机规模的迅速扩大,一部分与手机生产有关的配套产业也相应地落户我市,从手机设计方案公司到主要手机元器件生产厂商,如线路板、蓝牙耳机、摄像头、充电器、手机外壳、柔性电路板等移动通信配套产品的生产,遍布移动通信产品生产的各种门类。在手机电池生产方面,我市拥有全国知名的德赛电池和TCL金能电池,其中德赛电池公司不仅年产量5000多万件,成为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手机电池配套生产企业,而且旗下的惠州蓝微

7、电子有限公司还拥有手机专用锂电池保护电路板的知识产权,2008年手机专用锂电池累计产量达到1.2亿多万件。全市2008年移动通信配套产品销售总产值超过24亿元。2.14具有一定研发实力我市主要的手机生产企业,如TCL、德赛、侨兴等均在深圳、北京等地设有研发机构,充分利用了当地人才资源的优势补足自身发展中薄弱环节,其中TCL研发中心更获得国家级科研机构的称号。在3G新技术的产业化研发方面,我市企业积极备战:TCL集团从2005年已经开始着手3G前的市场布局,并且在WCDMA、TD-SCDMA技术平台上成功开放了新产品。在海外市场,继续强化与主流运营商合作,以WCDMA为重心,以便适时推出3G产品

8、。在国内市场方面,TCL已经与中国移动签订合作协议,推出TD-SCDMA制式3G手机。德赛集团已经加入了广东省3G产业联盟,并专门针对国家标准TD-SCDMA的手机终端专门组建了一个几十人的研发队伍,目前已经研发出多款TD手机。侨兴集团旗下的研发中心已在美国上市,多款自主品牌的手机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此外,我市手机行业还具备型号研发能力较强,申请信号核准数量较多的特点。以2008年为例,全市共向国家信息产业部申请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182个,甚至超过了一些省份全年的申请总量。(二)从横向来看,与其他周边城市相比,我市手机产业发展特点主要包括:2.15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据不完全统计,2

9、008年全国生产手机产量达7.5亿台,广东省产量约1.6亿台,其中,深圳市5302万台(深圳统计公告数),珠海市2887万台,东莞市913万台,河源市845万台,惠州市5905万台,销售产值286亿,占全省比重37%。惠州由于三星和TCL的手机产能大大提升,手机生产总量上了一个较大的台阶,预计2009年将超过1亿台,销售产值逾550亿元。图一:2008年广东省主要手机生产区域比例图2.16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显著目前惠州有三星、TCL、德赛和侨兴四家骨干大型手机生产企业,2008年,4大企业集团手机销售总值占全市手机产业销售总值的85%,有力地推动了我市手机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大集团为龙头、中

10、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集群。2.17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氛围良好2008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总产值合计1436.16亿元,名列全省前茅,是我市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经济发展氛围良好,有利于各类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市蓬勃发展。2.18地理位置优越惠州市与深圳、香港毗邻,并且同比临近的其他珠三角城市有更为优越的居住环境和土地资源。在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我市手机产业依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加快招商引资进程,必将迅速发展。2.2 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手机产业发展具一定客观基础,但要壮大规模、提升档次、打造国家级手机生产基地,还面临以下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2.21生产核准制取消,MTK芯片面市,加剧国产手

11、机同质化竞争2007年10月,国务院取消了手机生产项目核准制,导致了手机生产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多家老牌国产品牌手机企业(如波导、夏新等)巨额亏损而相继退出。2006年台湾联发科技公司MTK芯片的面市,导致了国产手机的同质化竞争,手机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2.22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规划滞后从硬件看,我市手机产业链条的许多元配件自身缺失,需从外地购入,我市虽拥有一些手机元器件生产企业,但由于其制造能力普遍较弱,难以满足当地手机整机生产企业对元器件量的配比性和质的功能性需求。手机产业硬件不配套,提高了企业包括物流等在内的生产成本。从软件看,为手机企业专业性的技术服务体系与平台欠缺,影响了手机

12、企业技术提高。此外,我市手机生产企业分布较散,尚无手机产业规划和专业性园区,产业集聚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手机企业壮大规模与效益提高。2.23 手机关键元器件对国外依赖度太高与国内其他城市一样,我市手机整机生产企业所需的手机平台、芯片、嵌入式内存、PCB板、相机模组等基本依赖进口,这在很大程度上既制约了我市手机产业规模的扩大,更阻碍了手机生产企业效益的提高。如我市某著名自主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在企业发展形势非常好的时候,曾有意扩大企业生产规模,但由于为其供应关键元器件的国外知名品牌手机生产企业,不愿向其提供足额的关键元器件,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规模。2.24 自主品牌手机企业盈利能力较弱我们在培

13、植自主品牌的同时,引进了包括三星在内的世界知名品牌手机企业,对于自主品牌企业来说,如何在“引狼入室”的同时,学会“与狼共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加上黑手机、山寨机的出现,国内手机整机生产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自主品牌手机企业由于产品功能定位、技术定位、价格定位和消费人群定位不准确等原因,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叠加增加了企业成本,企业效益普遍不佳。自主品牌手机企业效益普遍较差,盈利能力不强,将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手机企业持续发展的信心。第三章 惠州市手机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3.1 国家手机产业发展的大环境2004年以来,全球手机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逐年增强,国内手机产量连创新高。2008年国内手机产

14、量高达7.5亿台,同比增长36.6%,超过全球产量的50%。手机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向中国大陆的转移,不仅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和最大的出口基地,也造就了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大量与手机生产相关的配套产业落地中国,比如主板、液晶模块、摄像头模块、mp3芯片、二次电池等;与此同时,全球的研发与设计也逐渐向中国转移,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全球一线厂商无一不把中国作为其全球研发的重要环节,并且本土企业的研发能力也随着中国政府对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视与推动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手机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与国际竞争激烈并存的新局面。3.2 珠三角手机产业发展的环境广东省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和改

15、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我国手机产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生产手机产量达7.5亿台,广东省产量约1.6亿台,占全国总产量20%左右。其中,深圳市5302万台(深圳统计公告数),珠海市2887万台,东莞市913万台,河源市845万台,惠州市5905万台,整个珠三角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3.3 未来手机产业发展趋势未来手机产业发展具有长远的良好前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手机无论从功能、技术、生产规模和用户需求等均会持续地以较快速度发展。特别是3G的技术发展,使手机将成为融合语音、图像、数据为一体的多媒体移动终端,将会大大地推动这一行业的发展。加之国外手机产业链逐步向中国转

16、移的趋势,手机高度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机遇及手机门类、档次极多,用户层次需求高低不一的特性,也为这一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机会。第四章 惠州市手机产业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目标4.1 指导思想、发展原则4.11 指导思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指导,根据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市关于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一步加快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展思路以及市委、市政府努力打造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建立和形成基于市场机制的更高效率的产业资源配置结构。大力培育和发展自有品牌,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促进产业向高端发展。全面提高惠州手机产业竞争力,开创惠州市手机产业发展新局面。4.12 发展原则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