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永远不晚》阅读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1269275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永远不晚》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习——永远不晚》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永远不晚》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永远不晚》阅读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永远不晚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答复第14题。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人如果能重走生活的道路,也许早就成为天才了。此话说得既深刻又实在。我们每个人回首往事,都有过教训和遗憾,或多或少走过弯路,付出过代价。如果那就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的一维性决定了它一去不回。吃懊悔药是没有用的,正确的思想办法和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往者可鉴,来者可追,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言警语都是鼓励年轻人应勤奋好学,奠定一生事业的根底。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确有一些人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如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等因素影响,个人才能的早期表现得不到开展,从而失去了黄金时期。则是不是就该空留浩叹、

2、灰心丧气呢?西汉经学家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日本学者佐藤一斋对这段话有新的理解和开展。他说: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不论什么人,只要肯学习,总会有成果,就像春种秋收,总会有收获一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无论何等之老人,学其所不知者,决非耻辱之事。在这方面,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为我们做出了典范,留下了佳话。东汉的马援,小时候并不聪慧,也耽搁了些光阴,以与别人相比差距甚大,见之自失。马援的哥哥抚慰他说:有人是小器速成,你是大器晚成,要奋发努力,不要自卑,于是马援努力学习,以后成了一代名将,屡建奇功。苏东坡的父亲

3、苏洵27岁才发愤为学,开始时文才并不高明,连考几科都落选了,但他并不泄气,悉焚常所为之,闭户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后来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明朝的李贽,从小家境贫寒,青年时代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立志着书时已54岁了。他的名着?焚书和?藏书是先后在64岁和73岁时完成的。近代画坛巨匠齐白石30岁才开始学画。后来成了蜚声海内外的大画家,这些名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不认为学习已经晚了,而是从今开始,奋发努力,寄希望于未来,终成大业。认为学习晚了是因为我们有个根深蒂固的想法,以为年龄增大免不了脑子衰退。其实,如今研究发现老人的脑仍然功能惊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德格斯坡厄尔测试过1

4、6000个25岁到92岁的人的推理能力、记忆力、视力,以及对空间的判断力。在这些测试中,他发现80多岁的人甚至表现得和年轻的对手同样良好。一些80多岁与90多岁的人智力接近于任何年龄的最高水准。即使那些脑力表现最差的,也只不过是轻微的衰退。许多年来,大家都以为老年人脑中的神经细胞每天死亡10万个随之而逝的是可贵的人生记忆。神经生物学家的研究说明,老年人脑细胞虽然减少,却非大量死亡。英国神经生理学家科斯零利斯和米勒,经研究得出结论:人的大脑受训练减少,衰老也就越快。他们认为,人的脑子紧张工作开始得越早,持续时间越长,脑细胞的老化过程也就越慢。1为什么说日本学者佐藤一斋对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说的那句话有新的理解和开展?请简要答复,.答:_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办法?答:_3文中有一句话作本文的标题非常恰当,找到这句话,写出来。答:_4最后一个自然段阐明了什么观点,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答复。答:_参考答案:1、刘向只是说出了学习对于人生各个阶段所起的作用,而佐藤一斋那么进一步阐明了学习与人生各个阶段开展的关系,内涵更丰盛,意义更深远。2、引用论证、举例论证。3、学习永远不晚。4、老人的脑仍然功能惊人。证明了中心论点学习永远不晚。意思相近即可给分,答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