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历年中考试题汇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1268539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化的探索历年中考试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近代化的探索历年中考试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近代化的探索历年中考试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近代化的探索历年中考试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近代化的探索历年中考试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近代化的探索历年中考试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化的探索历年中考试题汇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化的探究2、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斗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也许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此材料说明艾尔曼( )A否定鸦片斗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B认为太平天国导致了清朝的灭亡C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斗争的侵略本质 D颂扬太平天国是革命运动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促使中英两国交战的干脆缘由是鸦片贸易,当中国人试图强行禁止鸦片贸易时,便爆发了第一次中英斗争,即通常所说的鸦片斗争。”这一观点 A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斗争的缘由 C抹杀了鸦片斗争的本质 B指出英国进行鸦

2、片斗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爱护鸦片贸 D揭示了鸦片斗争的根源5、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高校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7、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业文明与中国的农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两种文明的第一次“激烈碰撞”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化中国内地 B、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这一规定严峻破坏了中国的 A领土主权 B司法主权 C内河航运权 D关税主权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曾说:有一个国家在其次次鸦片斗争中,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个国家是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俄国16、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太难变更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愿动弹的。其次次鸦片斗争就是打在中国背上的一鞭,使中国起先了( )A.维新变法 B.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21、左宗棠在解决新疆问题方面作出的贡献有( )面对外来的侵略,向清政府提出了正确的解决思路 亲自率兵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在解决伊犁问题上,提出先外交后武力的正

4、确策略 依据他的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与俄国谈判时,据理力争,收回了伊犁 A、B、 C、 D、25、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斗争发生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是被西方大国战胜,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战胜了,而且失败的是那样的惨,条约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的耻辱啊”。这场斗争是A鸦片斗争B其次次鸦片斗争 C甲午中日斗争 D八国联军侵华斗争 27、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提到一场斗争,说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斗争。其主要标记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这场斗争是( )A.鸦片斗争 B.甲午中日斗争 C.八国联军侵华斗争 D.其次次鸦片斗争31、

5、十九世纪中国的一个王姓家族几辈人的经验,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王家子弟王福财的下列描述,与那个时代不符的是( )A1843 年爷爷在海关工作,要与英国驻华官员协商关税C1896 年我曾在重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工作B爸爸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 D1905 年儿子王有为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36、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一生可能经验哪些事情( )鸦片斗争 其次次鸦片斗争 甲午中日斗争 八国联军侵华 林则徐虎门禁烟义和团运动A B. C. D. 2. 下列不属于洋务派为“自强”而创办的近代工业是A. 安庆内军械所 B. 福州船政局 C. 汉阳铁厂 D. 江南制造总局4

6、.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干脆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在肯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5. 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A. 江南制造总局 B. 福州船政局 C. 大生纱厂 D. 汉阳铁厂12. 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主要宗旨是:A培育外交、军事、科技等好用人才 B宣扬资产阶级宪政思想C废除封

7、建科举制度 D强化儒家传统文化教化15“有希望革新这古老帝国的是新教化,新教化的肇端是同文馆。”中国近代,“同文馆”最早出现于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民国建立初期21.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最早实践“师夷长技”思想的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45. 19世纪60年头,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制度 D学习西方思想文化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

8、的自救运动A B C D8. 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抵制外国经济势力 D维护清朝统治24.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牵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29. 19世纪60年头发生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比较它们的相同点,正确的是A. 都主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都使本国快速强大起来

9、30.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对本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作用,其作用的相同之处是A摆脱了民族危机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逐步实现了国家富强 34. 兴起于l9世纪60年头的洋务运动A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 B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军事工业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产阶级的自救运动 D为中国近代化开拓了道路43. 洋务运动虽然为中国的近代化开拓了道路,但它仍旧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失败的根本缘由是 A只重视军事技术的引进,忽视人才的培育 B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没有解决农夫的土地问题31. 戊戌变法内容中,能说明这次变法

10、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激励么人兴办工矿企业 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A B C D7. 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21.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拓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A.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 传播新思想 C. 起先兴办新式学堂 D. 筹建海军24. 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务分别是 A. 洋

11、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2. 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 B强学会 C共进会 D同盟会9.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3. 学生小明的爷爷今年(2009年)恰好满八十大寿,即1929年诞生,他平常总强调自己诞生于民国。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诞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当是A. 十八年 B. 二十八年 C. 三十八年 D. 四十八年3. 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A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B成立了中华民国 C颁布了临时约法 D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

12、14.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是A. 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B. 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C. 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D. 都实行了暴力斗争的方式41. 辛亥革命是在成功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成功”是指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华民国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变更了中国命运52.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B变更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实现了民族独立29. 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其“新”表现在A宣扬“尊孔读经” B宣扬维新变法 C宣扬推翻清王朝 D宣扬民主、科学1.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A. 民主与科学 B. 民主与法制 C. 民主与自由 D. 博爱与人权7.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民族危机,多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A. 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 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C. 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