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安全系统应急预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1251598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外安全系统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野外安全系统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野外安全系统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野外安全系统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野外安全系统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野外安全系统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安全系统应急预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泥石流灾害与避险提示:前往山区沟谷开展野外地质工作时,应事先了解当地近期天气情况 和地质灾害预报,尽量避免大雨或连续阴雨天气前往山区沟谷。1. 泥石流的发生时间(1)连续长时间的降雨之后,有可能会发生泥石流。暴雨过后山谷中若出 现雷鸣般的声响,预示有泥石流发生。(2)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杂有较多杂草、树木,深谷或沟 内传来类似火车的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还有轻微的震 动感,这些迹象都能确认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2. 遭遇泥石流时的逃生技巧(1)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谷 底过多停留。(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

2、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 听到要高度警惕,这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3)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顺着泥石流 前进方向奔跑;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不要上树躲避,因为泥石流 可扫除沿途一切障碍;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不要躲在陡峭的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蛭类伤害的预防与处理水蛭,提倡30-60mm,宽4-8mm;腹背扁;体色背黑褐,腹黄褐;整体密生 环纹;体前体后各有一个吸盘,前吸盘中有口,口腔内有三个半圆形的颚片,可 以割破皮肤。在吸血的同时,水蛭唾液腺能分泌抗凝血酶和血管扩张素,使伤口 流血不止。在河流、湖泊、池塘、水

3、田等水域,可能存在水蛭。涉水时应注意。除了生活在水中的水蛭外,还有陆生旱蛭,常栖息在山林的草丛和灌木中, 也会吸血。水蛭人体上的旱蛭1. 预防水蛭措施(1)水中活动不可赤脚。(2)经常检查浸水肢体。(3)烟蒂泡水,涂抹身 体(干扰水蛭化学感受器)。2. 预防旱蛭的措施(1)服装没有开放点。(2)穿越林地后,及时检查。(3)用烟蒂、香水等 气味干扰其化学感受器。3. 被水蛭或旱蛭叮咬的处理方法(1)被叮咬时,不要用手直接拽下。可以用手或其他扁平物拍打,或用烟 头、打火机烤。(2)用消毒水,或食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手压法止血 10min 以上,或用绷带加压法包扎。蝎子蜇刺伤害的预防与处理蝎

4、子白天隐藏在缝隙、石块或落叶下,夜间活动。蝎子尾端有一个发达的尾 刺,具有毒腺,能分泌神经性毒素。人被蝎子蜇刺后,疼痛难忍,伴随局部或全 身中毒。若多处被蝎子蜇刺,甚至有性命之忧。蝎子1. 预防措施(1)不要赤手在缝隙、石块下摸索。(2)放在营地地面的服装、鞋帽,要检查后再穿。(3)若居住帐篷,帐篷离地面较近处的拉链要拉好。(4)晚间半睡半醒时,感觉有东西往自己身上爬,千万不要用手去捉,要 慢慢调整身体,在弄清是什么东西后,一下子迅速抖掉,或静止不动,任其自己 爬走。2. 中毒症状(1)伤口剧痛,局部红肿、水泡、血泡、组织坏死。(2)2 小时许,烦躁、出汗、流口水、气喘、恶心甚至呕吐。(3)多

5、出被蜇刺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昏迷,严重者可能因为呼吸麻痹 而死亡。3. 被蜇刺后处理方法(1)立即拔出毒刺,用肥皂水清洗伤口。(2)结扎肢体,防止毒素扩散。(3)用将季德胜蛇药片碾碎后和水涂抹患处。蜂类蜇刺伤害的预防与处理1. 预防措施(1)绝对不要去“捅马蜂窝”。蜂类在没有受到攻击的时候是不会主动攻击 的,因为蜂类蜇刺以后往往就意味着它们自身的死亡。(2)远离蜂巢。蜂类对自己的蜂巢十分珍惜,会誓死捍卫。如果在蜂巢附 近随意晃动筑巢的树枝,很可能会遭到蜂群的报复。(3)野外调查时如遇见单飞的蜂类在周围盘旋 ,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范 围,绝不要挥赶或骚扰它,也不要距离很近观察,要尽快离开,以免

6、它发出讯息 招来群蜂攻击。(4)一旦被蜂群攻击,千万不要去扑打,那样会引来更猛烈的攻击。可以 用厚衣服蒙住外露皮肤,蹲伏不动。另外,可用火、烟驱赶。马上找一把干草, 迅速点燃,原地转圈,并不断添加手中的柴草。蜂类比较害怕火和浓烟。(5)建立营地时,先观察周围是否有蜂类出没,如果有,要分析是因为在 采蜜还是附近有蜂巢。应远离蜂巢扎营。(6)如果衣着鲜艳,可能会有蜂类在身边飞舞或落在身上。千万不要扑打 它们,站立不动,它们不久就会离开,不用紧张害怕。2. 蜇刺症状(1)局部红肿、发热、剧痛,5-7 天后逐渐消退。(2)严重者出现头晕、眼花、气喘等症状。(3)多出、大面积蜇刺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并导致

7、死亡。3. 被蜇刺后处理方法(1)千万不要挤压,以免毒液扩散。(2)认真检查,看是否有蜇刺留在皮肤内。如果有,应及时用小刀或针挑 出。伤口流血可顺其自然。(3)最好能够判断是被什么蜂蜇刺的,因为蜜蜂的蜂毒是酸性的,要用肥 皂水清洗伤口;而很多蜂毒(如马蜂毒)属碱性,不要用肥皂水去清洗,可以用酸 性液体,如食醋去冲洗。蚊虫叮咬伤害的预防与处理蚊虫叮咬在人们眼里似乎不算什么伤害。但是野外蚊虫还是必须要防范的因为野外的蚊虫不仅影响人们的休息,还会传播疾病,如疟疾、黄热病等。1.预防措施(1)在没有任何防护条件时,可用泥浆涂抹身体裸露部分防止蚊虫叮咬。(2)在室内,应点蚊香驱赶蚊虫。(3)外出时,应在

8、裸露部位喷洒驱蚊花露水。(4)进入草从前,尽量少暴露体表。2.蚊虫叮咬处理方法(1)蚊虫唾液腺为酸性,可用肥皂水等碱性液体涂抹叮咬处。(2)涂抹蚊虫叮咬药水。蛇咬伤的预防与处理1.预防措施(1)蛇怕风油精。(2)蛇是变温动物,气温达到 18 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比较凉的季节和早 晨,蛇类要依靠太阳提高体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会选择较高树上或草丛 开阔处。蛇类耐饥饿,但不耐干渴,所以毒蛇一般喜欢栖息在离水源不远的草丛 中。在闷热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 特别注意防蛇。(3)蛇类对静止的东西不敏感,喜欢攻击活动物体。如果不幸与蛇相遇, 不要突然移动,保持镇静

9、,原地不动。若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 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在毒蛇比较多的区域,走路要小心,不要踩 到蛇。(4)蛇类咬人以膝盖以下为主,翻动石块和草丛时则容易被咬到手。所以, 在毒蛇比较多的区域活动,要穿上比较厚的鞋,并打上裹腿,这样即使被咬到, 也可减少伤害。徒手工作要格外小心。(5)如果迫不得已要杀死毒蛇,可取一根长棒,要具有良好的弹性,快速 劈向其后脑。(6)对于蟒蛇,主要是防止被它缠绕。一般情况下,人类不过分接近蟒蛇 是不会被伤害的。(7)避免在蛇鼠洞多、乱石堆或灌木从中扎营。营地周围的杂草应铲除干 净,另外,一条较深的排水沟也能较好的防止蛇虫的入侵。在营地周围撒

10、上草木 灰或水浸湿了的烟叶。(8)在使用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遍,蛇类很可能就躲在下面。露营时应将 帐篷拉链完全合上。睡前检查床铺,压好帐篷,早晨起来检查鞋子。万一发现蛇, 可迅速退后,保持一定距离。(9)若打地铺,可用树枝、树叶或细竹垫铺,尽量不要用杂草。临睡前要 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虫。醒来时,应首先仔细的察看身体周围,否则附 近若有蛇或昆虫会被突然的活动惊动。(10)注意保持营地的清洁,所有垃圾必须及时掩埋。因为只要有星点的油 脂,就有可能把蚂蚁引来,蚂蚁又会将蜥蜴引来,而蜥蜴又会把蛇引来。注意不 要用火烧鱼骨头,这种气味也会把蛇引来。2.专家提醒(1)刚孵化的小毒蛇,可能大蛇更毒;(

11、2)个头小的毒蛇,毒性不一定小;(3)被打伤的毒蛇,会更凶猛;(4)部分蛇毒发作,得几个小时后,所以被某些毒蛇咬后可能不会立即感 到剧痛;(5)很多野生毒蛇爬行敏捷;(6)遇毒蛇时,保持身体不动,或可避免毒蛇攻击;(7)毒蛇的头一般呈三角形或心形。但是单凭头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 是否粗短,或者颜色是否鲜艳来区分毒蛇,这是不够全面的。大多数毒蛇的颜色 并不鲜艳。3. 中毒症状(1)毒蛇咬伤的普遍症状一般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时间变长伤口逐 渐变黑、伤口肿胀,附近淋巴结肿大。(2)如果是被神经毒液的毒蛇咬伤,一般表现为:伤口无红肿迹象,稍感 疼痛,主要反映是麻木。但很快就出现头晕、发汗、胸闷、

12、视觉模糊、低血压、 昏迷,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3)被血液毒素的毒蛇咬伤,一般表现为:伤口剧烈疼痛,有灼烧感,并 伴有局部肿胀、水泡、发热、流鼻血、尿血、吐血等症状,最后休克、循环衰竭 导致死亡。(4)如果是混合毒液的毒蛇咬伤,上述两方面的症状都可能出现,最后注 意力多会下降。4. 被蛇咬伤后处理方法(1)判断:被咬后,首先要确定是否为毒蛇咬伤。被毒蛇咬的伤口,一般 会出现上下各一对粗且深的牙痕,且伤口表面会溃烂,红肿起泡;无毒蛇咬的伤 口,有四行或二行锯齿状浅表而细小的牙痕。在多数情况下伤口可能模糊不清。 在分不清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的情况下,应按毒蛇咬伤处理,马上让受伤者 安静下来,因

13、为过多的活动会导致毒液迅速扩散。(2)结扎:将伤肢置于低的位置,争取在被咬 23 分钟内用橡皮带或鞋带、 草绳、布条、藤类等,在伤口上方进行结扎。结扎伤口近心方向一端,阻值毒液 扩散。被咬部位多为手、脚、小腿等部位,结扎部位一般为:手指,结扎指根; 手掌,结扎手腕;小臂,结扎肘关节附近;足部,结扎脚踝;小腿,结扎膝关节。 结扎的原则是:阻值淋巴液回流。因为蛇毒在淋巴液的扩散是快速的、致命的。 结扎时间可以持续 8-10 个小时,并且每 30 分钟要放松 1-2 分钟以防止肢体肌肉 坏死。如果这段时间不能送达医院,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松结扎部位,以防肌 体坏死。在这个问题上,专家的意见也是不统一

14、的,有人认为应当丢卒保车,宁可肌 体坏死也不能让毒液扩散;有人认为,一般的毒蛇咬伤可以治愈,大可不必牺牲 肢体。(3)冲洗伤口: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任凭血液外流,边冲洗边从伤肢的 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周围反复轻柔挤压,促使毒液从伤口排出体外。周围实在没 有水冲掉毒液的,紧急时可用人尿代替,但不可用酒精或酒冲洗伤口。(4)排除毒素:冲洗后,可用利器(如小刀等)沿毒蛇的牙痕作“一”字 形纵切口或“十字形”切开,切口长约 11.5 厘米,其深度以达到皮肤下为止, 要避开切中血管。如果手头有罐头瓶或水杯,可以用“拔火罐”的方法加快毒液 排出。另一种方法是用燃烧的木炭灼烧伤口,因为高温可以使毒液蛋白质变性, 降低毒性。若手足被咬伤引起肿胀时,上肢者穿刺八邪穴(即四个手指指缝之间),下 肢者穿刺八邪穴(即四个足趾趾缝之间),以排除毒液,加速退肿。穿刺方法: 用消毒后的钝头粗针平刺直入 2cm)。(5)药物:第一次服用 20 片季德胜蛇药(碾碎,温开水或少量酒服下),以后每6 小时续服 10片。危重者将计量增加 10-20片,并适当缩短服药间隔。(6)送医院。 警告:用嘴吮吸排出毒液容易使吮吸者中毒,尤其是口腔中有溃疡面或牙 根有破损者更是十分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