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中语文精品教案《为了忘却的记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1251255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高中语文精品教案《为了忘却的记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鲁教版高中语文精品教案《为了忘却的记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鲁教版高中语文精品教案《为了忘却的记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教版高中语文精品教案《为了忘却的记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高中语文精品教案《为了忘却的记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高一备课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忘却的记念 班级: 姓名: 第 一 课时【学习目标】1、品读文题的含义,理解鲁迅先生写作本文的目的。2、概括课文五个部分的内容,重点解读白莽的性格特征。【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鲁迅 (18811936年)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入东京弘文学院普通科、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1906年弃医学文,返东京从事文艺活动,并加入革命组织光复会。1909年回国,在浙江杭州、绍兴任教。1912年起先在南京,后在北京供职于教育部。1918年初,

2、鲁迅参加新青年编辑部。5月,首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昨日聚焦 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在上海万国殡仪馆的追悼大厅里,鲁迅先生的遗体上覆盖着一面写有“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红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举国同悲,万民齐泣。国际友人斯诺送来了一副挽联,堪称众多挽联中的一绝。上联是: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在这幅对联中,斯诺先生把惊闻鲁迅先生逝世的那种痛惜、悲伤之情,淋漓

3、尽致地表达出来。背景资讯 1931年,柔石、白莽、冯铿、李伟森、胡也频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在上海龙华监狱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这篇文章写于烈士遇难两年之后。【学习过程】 (一)、课前认真阅读书下注释,特别关注16页注释1,把握文章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文意。通读全文,圈划关键语句,总体上把握五个部分的内容,并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每部分大意。 1、 2、 3、 4、 5、 (二)、关于文章标题的思考:(“记”与“纪”:20世纪30年代有些字词依然保留古今通用,如“记念”即今日所谓“纪念”。本文标题中的“记”所以未改,出于保留文章原貌和历史实感的考虑。)1、本文的题目用了两个逻辑上相对立的概念,大家在阅读

4、时会有这样的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忘却”?“忘却”什么?“忘却”的手段是什么?“忘却的目的是什么”?细读全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2、再来品读文章第五部分,思考:“忘却”与“记念”的关系? (三)、关于文本的研读:本文写于1933年2月7日至8日,是鲁迅先生在“左联”五位青年作家遇害两周年时写的纪念文章。这五位青年作家是 、 、 、 、 。本文详写了 和 ,略写了 。请大家认真阅读文中有关白莽的文字,思考:作者与白莽有过几次交往?从中可以看出白莽是个怎样的人? 第 二 课时【学习目标】1、解读柔石的性格特征,感受“左联”五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精神。2、学习以情感为线索的行文结构和记叙、描写

5、、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3、理解鲁迅先生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学习过程】 (一)、文中详写的另外一个人就是柔石。精读课文第二部分,鲁迅先生在文中写柔石的最突出的性格是“ ” 、“ ”。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柔石这两个性格特点是怎样理解的。 (二)、鲁迅先生在文中运用了三个典故,结合下文关于这三个典故的介绍文字,结合课文内容,任选一个典故谈谈你对作者用这个典故用意的理解。1、方孝孺(课文19页):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效命于明惠帝朱允汶,后惠帝的叔父燕五朱棣为夺

6、帝位,带兵攻陷南京,惠帝自焚(一说下落不明),方孝孺入狱,因不肯替朱棣起草诏书被杀,祸及870余人。方孝孺为姓朱的争位而丢掉性命,连累亲友宗族,被诛十族。2、说岳全传高僧“坐化”(课文23页):秦桧为了扫除卖国投降的障碍,说动皇帝传十二道金牌从抗金前线召回岳飞。岳飞途经镇江,拜访了金山寺的道悦禅师。禅师预言,“元帅此行恐防有牢狱之灾、奸人陷害之事”,劝岳飞“不如潜身林野,隐迹江湖”。但岳飞没听,回去后便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后,秦桧得知此事后,大怒,立即派何立去捉拿道悦。何立一到,道悦便留下一个偈子,“坐化”了。3、向秀与思旧赋(课文27页):参看书下注释 【学习日记】 请结合单元主题“跨越时空的美丽”,以我读鲁迅为题,写一篇读书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