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新城规划十六路中水工程下穿京榆旧线顶管项目专项施工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1221045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州新城规划十六路中水工程下穿京榆旧线顶管项目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通州新城规划十六路中水工程下穿京榆旧线顶管项目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通州新城规划十六路中水工程下穿京榆旧线顶管项目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通州新城规划十六路中水工程下穿京榆旧线顶管项目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通州新城规划十六路中水工程下穿京榆旧线顶管项目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州新城规划十六路中水工程下穿京榆旧线顶管项目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州新城规划十六路中水工程下穿京榆旧线顶管项目专项施工方案(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州新城规划十六路(规划八路潞苑南大街)中工程下穿京榆旧线(K9+343.5)专项施工方案北京建宏兴顺市政工程2017年04月通州新城规划十六路(规划八路潞苑南大街)中水工程下穿京榆旧线(K9+343.5)专项施工方案 日期: 日期: 日期: 北京建宏兴顺市政工程目 录第1章 编制依据11.1 工程有关规范、技术规程和质量评定标准11.2 其它1第2章 工程概况22.1 工程简介22.2 设计情况22.2.1管材及敷设方式22.2.2工作坑设置及结构型式22.3主要工程量22.4 现场施工环境22.4.1地上施工环境及地貌22.4.2现场交通条件2第3章 施工部署33.1 项目部组织机构33.

2、2 施工总体安排83.2.1工作坑位置83.2.2施工顺序93.3 生产准备93.3.1临时设施93.3.2用水、用电93.3.3临时道路93.4 技术准备93.5 资源配备93.5.1工力计划93.5.2 机械设备103.6施工进度计划10第4章 施工技术方案及措施124.1测量124.1.1平面测量控制124.1.2高程测量124.1.3 顶管施工测量124.1.4 测量要求134.2顶管坑施工134.2.1基坑开挖134.2.2混凝土锁口圈梁134.2.3基坑支护墙体施工144.3临时支撑144.4施工过程的垂直运输144.5封底144.6 顶管施工方式选择154.6.1选择掘进机类型1

3、54.6.2施工工艺流程154.6.3机械顶管顶力计算204.7顶管设施安装204.7.1后背204.7.2 基坑导轨安装214.8完成顶管后期处理234.8.1泥浆置换234.8.2 雷达检测234.8.3 补充注浆234.8.4 设施拆除234.9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234.9.1 管内照明234.9.2 供风234.10顶管质量监控24第5章 顶管施工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255.1 管道轴线偏差过大255.1.1轴线偏差后果255.1.2 预防措施255.2减小地面沉降的针对性措施255.3顶管质量通病防治265.4顶力突然增大275.4.1 增大现象275.4.2 防治措施275.5管道

4、接口渗漏275.5.1 渗漏现象275.5.2 预防措施27第6章 应急预案286.1应急预案工作流程286.2组织结构286.3应急资源296.4组建抢险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训296.5互助单位306.6应急响应306.6.1应急预案启动程序306.6.2 应急组工作内容306.7施工现场的日常管理:316.8应急措施316.8.1道路沉陷应急措施316.8.2土方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36.8.3坠落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36.8.4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36.8.5起重伤害应急救援措施336.8.6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36.8.7竖井基坑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措施33第7章 质量目

5、标及控制措施367.1 质量目标367.2 质量保证体系367.3 质量控制措施367.3.1 施工前期367.3.2 施工测量377.3.3 仪器和设备377.3.4 土方工程387.3.5 顶管施工387.3.6 施工验评标准40第8章 安全防护施工措施418.1安全技术保证体系418.2安全管理目标418.3安全岗位职责418.3.1项目经理安全职责418.3.2项目总工程师的安全职责428.3.3工程部安全职责428.3.4施工员安全职责438.3.5顶管作业队安全职责438.4 安全作业措施438.4.1吊车安全作业措施438.4.2焊割作业安全指导448.5 安全技术措施448.6

6、 安全用电措施458.7安全防护重点458.7.1防止路面沉降、塌陷措施458.7.2防止管线破坏措施468.7.3防止交通事故措施468.7.4防触电伤害468.7.5防机械伤害468.7.6预防物体打击伤害468.7.7预防土方坍塌478.8 对易燃、易爆物品的保管和使用的安全措施478.9 预防工伤事故的安全措施478.10 安全教育478.11 安全管理制度47第9章 文明施工措施499.1 建立文明施工体系499.2 现场场容499.3 施工现场材料、机具管理措施499.3.1 现场材料管理499.3.2 现场机具管理509.4 现场管理措施50第1章 编制依据1.1 工程有关规范、

7、技术规程和质量评定标准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2)锚喷混凝土技术规范(GB50086-201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6)给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9)地下管线非开挖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第2部分顶管施工(DB11/T594.2-2014)10)北京市市政工程安全操作技术规程(DBJ01-056-200

8、1)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3)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资料管理规程(DB11/T808-2011)1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15)北京市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京建施2009841号)16)本工程的设计、勘察文件1.2 其它1)本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2)现场踏勘情况第2章 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通州新城规划十六路为南北走向,北起规划八路,向南与京榆旧线(K9+350)相交,道路全长为 277.099 米。红线宽度 25 米,道路横断面布置型式为一

9、幅路,规划为城市支路。为配合道路建设,本段道路沿线敷设给水、中水、电力、通信等市政管线(K9+348.5K9+356.5)。各条市政管线下穿京榆旧线采用非开挖的施工方式。 多条管线穿越施工势必会对京榆旧线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中相互配合合理安排工序,以便降低对现况道路的影响,管线施工顺序为给水、中水、电力、通讯。本项目针对中水管线穿越施工制定方案,中水顶管穿越京榆旧线(K9+343.5)(对应中水管线桩号0+241-0+299),与规划十六路(京榆旧线潞苑南大街)拟建DN200中水管线相接,中水管线位于道路永中以西6.5m处,管线覆土约为4.2m。2.2 设计情况2.2.1管材及敷设方式依据设计

10、可知本工程顶进套管采用D1100mm钢筋混凝土管,采用机械顶进法施工,套管长度58m, 套管选用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级),由南向北顶进,顶管设计起点为0+299,终点为0+241,顶管工作井尺寸为11.7m*8m*6.1m,与现况道路相距7.7m,接收井尺寸6m*6.35m,位于现况道路北侧绿地内,与现况道路步道相距11.1m。详见平面图。详见平面图。中水管线施工平面图中水管线纵断图2.2.2工作坑设置及结构型式1)工作坑设置情况顶管工作坑净空尺寸1186.10m,位于京榆旧线南侧与人行步道外侧相距7.0m,顶管接收坑净空尺寸6*6.35m,位于京榆旧线绿地内。工作坑结构采用钢筋格栅+钢筋网+

11、喷射混凝土的倒挂施工支护结构,并在井口处设置闭合的锁口圈梁。2.3主要工程量D1100mm钢筋混凝土管 58m顶管工作坑 1座顶管接收坑 1座2.4 现场施工环境2.4.1地上施工环境及地貌设计顶管管线由北向南穿越京榆旧线。顶管坑及接收坑占地位置在施工前将在施工范围内的设施进行临时移除。2.4.2现场交通条件顶管坑及接收坑进场条件,根据现场观察可以利用现有道路以及拟建一条6米宽进场路。施工现场为农作物种植用地,在修建进场路时需做路面硬化。2.4.3现况地下管线情况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管线调查,穿越路段在京榆旧线范围内有电力、电信、雨水等既有管线。电力、电信管线埋深较浅;雨水方沟(2.4m1.3

12、m,沟内底 18.17m)位于北侧非机动车道,靠近给水顶管工作坑,且埋深较大,在顶管套管和拉管管顶以上约 1m。该雨水沟对各条拟建管线的非开挖施工和给水工作坑的开挖均有较大影响; 800 雨水管线位于南侧非机动车道,管内底 18.59m,在顶管套管顶以上约 1.5m。现况管线与新建管线位置管线经核查道路内现况管线主要为雨水方沟和雨水管线,道路北侧雨水方沟实测流水面高程为18.08m,与地形测绘数据相差2cm,管内有30cm的流水,南侧雨水管线800,结构为承插口混凝土管,实测流水面高程为18.55m,与地形测绘数据相差3cm,管道内没水,可知现况管线实际高程与设计图纸提供数据相差不大。雨水方沟

13、井室雨水井室2.5 工程地质情况2.5.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北京潮白河冲洪平原,地形平坦,略有起伏。拟建道路沿途穿越主要为耕地、树林、村庄,本次勘探测得各钻孔地面标高在21.2224.30m之间。2.5.2 地层土质概述根据现场钻探与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在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最大勘探20m深度范围内所分布的地层按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可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进沉积层和一般第四纪沉积层三大类,按地层岩性及工程特性进一步划分为6个大层,现分述如下:n人工堆积层该层分布于地表(标高19.6523.00m),位人工堆积之粉土素填土层 杂填土1层。n新近沉积层该层分布于人工堆积层之下(标高13.8023.00m),为新近沉积之粉质黏土层 粉土1层 粉砂2层。n一般第四纪沉积层该层分布于新近沉积层之下(标高1.7020.30m), 为一般第四纪沉积之粉砂、细砂层 细砂、中砂层 粉质黏土层 粉土1层 细砂层。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现场钻探工作中最深钻至深度20m,至标高1.70m,止于大层。本次顶管施工位于粉砂、细砂层,地下水位高程为12.99m,施工范围内未见地下水。地质工程剖面图顶管长度调整为49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