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与法规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122048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政策与法规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业政策与法规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业政策与法规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业政策与法规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业政策与法规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政策与法规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政策与法规试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政策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什么( )A. 是否有足够的物质资源B.是否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能否增加实施对象的物质利益D.能否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2. 农业政策评估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A. 政策效益B.政策效率C.政策运行费用D.农业生产力3.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什么( )A.机械化B.水利化C.科技、教育D.政策、投入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谁的论断( )A.马克

2、思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5. 在第一轮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到期之际,中央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 延长多少年不变( )6. 我国农村最主要、最基本的发包方是谁( )A. 国有农业企业B. 国家C.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包括村民小组、村、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D. 村和村民小组集体经济组织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自何日起施行( )年7月8日 年12月1日 年1月1日 年1月1 日8. 转基因植物品种和从国外引进的植物品种实行哪级审定制度( )A.国家B.省级C.国家和省级D.国家或省级9. 对商品种子生产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其实质是什么( )A.规范生产者的经营行为B.维护种子使

3、用者的权益C.确定种子市场的准入资格D.维护育种者的权益10. 哪些机关有权发放种子经营许可证( )A.国务院B.省政府C.工商管理部门D.县级以上农、林行政主管部门11. 国家逐步地建立以什么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购销市场体系( )A.批发市场B.期货市场C.农贸市场D.农村市场12. 我国农业信贷投资主要由什么银行负责( )A.中国人民银行B.中国工商银行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D.中国农业银行13. 乡镇企业法规定:乡镇企业依法实行什么( )A.独立核算B.自主经营 C.自负盈亏D.以上三种14. 对于向乡镇企业非法收费、摊派、罚款的,企业有权向什么单位控告、检举( )A.监察、纪委B.审计、纪

4、委C. 纪委D.监察、审计、财政、物价和乡镇企业管理部门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于哪年通过并公开施行( )16. 下列不属于耕地范围的是哪种( )A.水田B.果园C.旱地D.水浇地17. 我国的植树节是何月何日( )月 12 日月 20 日月 10 日月 4 日18. 征用基本农田必须经何级政府批准( )A.国务院B.省级政府C.地方各级政府D.国务院或省级政府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比例是多少( )%以上%以上 %以上%以上20. 下面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A.可买卖B.可占有C.可转让D.可未开发而转移二、多项选择题

5、(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 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 选、错选均无分。1. 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形式主要有哪些( )A.转包、转让B.交换C.入股D. 出租、转租、抵押E.拍卖四荒地”2. 农业的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哪些( )A.森林资源B.草资源C.水资源D.野生经济动物资源E.种质资源3. 农产品价格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A.生产成本B.农民收益C.农产品经营部门的利润D.工人的收入状况E.市场供求情况4. 下列属于假种子的有哪些( )A.以非种子冒充种子B.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C. 种子种

6、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D. 因变质不能作种子使用的E.自繁的种子5. 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是指下列哪些( )A. 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B. 直接为生产经营提供的各项服务C. 农产品的流通D. 农业资源保护E.环境保护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15 分)1. 农业法规2. 农业产业化3. 种子质量4. 可持续农业5. 土地使用权转让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7 分,共35分)1.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哪些农田应当划为基本农田2. 要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3. 国家促进农业科技与农业

7、教育发展的基本措施是什么4. 简述农产品购销实行市场调节的主要原因。5. 申请领取种子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结合本地实际,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应注意哪些问题2. 分析国家依法对土地实行有偿使用的重大意义。全国2002 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农业政策与法规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0255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 分,共15分)1. 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农业生产经营的规范性法 律文件的总称。2. 是指以市场为导

8、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骨干企业为龙头, 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 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3. 是指种子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种用标准的程度。4. 是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变革,以确保当 代人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即要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防止污染,保 护环境,使得到永续开发经营的农业。5. 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将土地使用权转移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行为,包括出租、交换和 赠与。四、简答题(每小题7 分,共35分)1国务院

9、有关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和名、优、特、 新农产品生产基地; 高产、稳产田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以及经过治理、改造和正在实施改造计划的中低产田; 蔬菜生产基地; 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它耕地。2森林资源不仅提供人们需求的木材和森林产品,更重要的是能够蓄水保土、调节气 候、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 森林资源极其有限,森林营造的周期长,因此森林资源特别珍贵; 要达到森林永续利用”的目标,必须坚持植树造林制度、护林防火制度、森林病虫害 防治制度、森林资源合理采伐制度; 要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对森林资源实

10、行经济性保护措施,要以林为主,多种经 营,农林牧结合。3. 增加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鼓励多渠道兴办农业科技、教育事业; 农业科研的统筹规划。坚持基础研究同应用研究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 自主研究同技术引进相结合,科学研究同成果推广相结合。4实行市场调节是适应市场消费的客观要求; 实行市场调节是理顺农产品价格的需要; 实行市场调节有利于节约用粮和减轻国家财政负担。5具有与经营种子种类和数量相适应的资金民独立承担及民事责任的能力; 具有能够正确识别所经营的种子、检验种子质量、掌握种子贮藏、保管技术; 具有与经营种子的种类、数量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及加工、包装、贮藏保管设施和检验

11、 种子质量的仪器设备;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五、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1培育主导产业。培育的原则是:立足当地资源,突出本地特色,使资源优势转化为 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通过新产品、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生产能 力,使原优势产业优势更大;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发展新项目、开发新产品,培育和壮大新兴 产业; 选准龙头行业。只要对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科技开发有一定基础,具备资金规模条件和 一定的幅射带动能力的企业,都可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 坚持市场导向。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主导产业和产业项目的选择培育应以市场为导 向,保证产业化经营的目标产品是市场需求状况较好的

12、产品;第二是指目标产品的生产规模 和品种随市场价格的变动而调整; 完善利益机制。在实践中应注意利用市场机制和分配功能促使利益在各主体之间尽可 能科学合理地分配,同时应注意到,在完全的市场分配中,分散的农户可能居于不利地位, 因此要适当采取措施,保护农民利益; 加强法制保护。2长期以来我国实行无偿、无限期、无流动的土地使用制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深入,旧的土地无偿使用政策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表现为:一是土地资源配置效益差,利 用效率低下;二是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三是导致了企业间的不平等竞争;四是难于适应新的 经济体制。为了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国家依法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土地有偿使用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土地有偿使用是加快城市建设的需要; 土地有偿使用是贯彻对外开放方针的需要; 土地有偿使用是贯彻“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这一基本国策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