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1216512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五年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五年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五年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五年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五年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五年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十二五”规划编写组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序言一、现状分析1、学校概况2、办学优势3、问题剖析二、目标定位1、办学理念2、办学目标3、培养目标三、重点项目与特色项目1、学校精细化管理研究与实践2、创新德育模式研究与实践3、卓越迎中课程体系4、迎中教师发展学苑四、实施步骤(一)校园文化:倡导“迎中精神”(二)德育工作: 构建全员参与的立体化德育体系(三)学校管理:全面导入卓越绩效准则(四)课程与教学: 建设卓越课程与教学模式(五)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充满智慧、乐于合作、富有爱心的教师(六)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

2、(七)办学条件:老校区的改建工程和新校区的美化工程 (八)家校工作: 建设合作互动式教育共同体(九)交流合作:开展高水平深层次交流合作五、保障措施(一)健全和加强组织领导(二)制定迎园中学五年行动纲要(三)构建高效管理机制(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六、五年目标分年度达成细目表序 言-让迎中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教育成就民生幸福,教育决定国家民族未来。教育改革是当今世界不变的主题,国家的教育改革也迈出了重大步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继出台,提出“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

3、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上海市以“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教育理念来规划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我们对迎园中学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回顾迎园中学的发展历程,展望学校的发展方向,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学校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未来五年,我们必须抓住发展的机遇,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下,在嘉定区教育局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体思路的引领下,站在新的起点上,系统、深入分析现有成就、办学特色,凝练办学理念,进一步明晰“把迎中办成师生发展的乐园”办学思路,以师生共同

4、发展为本,强化“学校共同利益意识”, 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密切联系社区,充分依靠家长委员会,完善家长和社会监督机制,在“快乐迎中人,和谐新团队”的美好愿景召唤下,以环境为依托,以质量为基础,以效能为方式,以优化为原则,致力于管理创新,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立学校文明共同体,努力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有魅力质量,有灵魂品质”的市内优质学校,努力实现迎园中学的二次起飞。“规划,是成功的预演。”为了进一步较好地满足师生的成长需求,不断引领学校又快又好地可持续发展,继续提升“迎中教育”品牌,通过较为广泛的“头脑风暴”、问卷调查、沙龙座

5、谈、个别访谈、专题研讨等形式,在对本校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诊断的基础上,我们对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及目标举措进行了设计和规划。特制定学校五年(20112015)发展规划如下:一、学校现状分析(一)学校概况上海市嘉定区迎园中学是嘉定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地处嘉定新成地区,创办于1995年,2009年9月,扩建为东、西两个校区。学校东部校区占地59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西部校区占地3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目前,学校有36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1381人。教职员工总数116名,其中专任教师100人,教师平均年龄38岁,35岁以下青年教师42名,占41%,中学高级职称18

6、人,中级职称54人,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高达72.7%。学校通过“十一五”规划的校园环境之“优化工程”、质量立校之“威信工程”、教师发展之“名师工程”、德育为首之“育人工程”、课程建设之“保障工程”等“六大工程”的实施,实现了从“规范”办学到特色发展的跨越。(二)办学优势(1)在以“悦、和、诚、慧”为核心的迎中文化熏陶下,学校师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总体上已经能够比较明显地体现出“积极、高效”的学校文化特征,师生的发展需要得到了更大的满足。学校文化的全面提升有了较厚重的基石。(2)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实践,学校办学理念和总体发展思路已经基本理清。(3)学校知名度不断提高,师生、家长、政府、

7、社会和学术对学校的美誉度也不断提高,“迎中教育”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4)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改革得到全面、有序地推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建立。(5)学校管理更趋民主、科学、规范,具有迎中特色的校本管理逐步显现。学校自主创新机制已经初步形成。(6)学校领导班子渐趋成熟,师资年龄结构合理,师生共同愿景已基本建立,心智模式得到较大改善。(7)与高校及相关学术团体进行合作研究、与社区合作、开设选修课程、进行国际交流、发展学生社团、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等教育拓展工作已经起步。(8)新校区建设基本完成,东西两个校区格局使学校发展又获重大历史机遇。(三)问题剖析品牌尚需提升。通过学校十一五规

8、划的实施,学校办学特色逐渐凸显, 但“迎中教育”的品牌需要不断提升,在学校文化建设不断完善过程中“迎中教育”解释性框架系统的顶层设计还需进一步系统化,在此顶层设计下的“悦、和、诚、慧”的文化课程支撑体系急需不断完善。学校迫切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校内外品牌发展与智慧共享机制。观念尚需更新。由于考试评价的导向以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学业负担较重,教师压力加大,职业倦怠现象开始显现。教师尚需发展。学校师资力量仍有提升空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数量不足、层次不高。教师课堂教学效能还不高。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缺编,学校需要引进更多优秀教师,继

9、续吸引优秀人才。课程尚需完善。十一五期间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这些课程的质量与规范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还缺少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课程资源开发不够,特色课程的设置尚有很多空白。学校急需在国家的三级课程体系下,制订更加科学完善的课程规划。质量尚需提升。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我校与上海市一流的名牌学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抓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软实力,让学校的优质资源为更多周边市民的孩子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的问题。二、目标定位1、办学理念学校愿景 :快乐迎中人,和谐新团队该愿景阐释为:1. 每一个迎园中学的师生都感觉满足和幸福。2. 每一个师生工作和学

10、习团队都是学习型的和合作型的共同体。办学理念:禀受才智于自然,回复灵性以全生(系孔子语)该理念阐释为:大自然启迪了我的智慧,赋予了我才干,恢复了我原有的灵性和德行来保全自己的天性。因此在此理念导引下,迎中的全体员工将秉持真诚与信赖、慧心与创意、使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追求卓越。2、办学目标我们的办学目标是:未来五年,在迎园中学“快乐迎中人,和谐新团队”的美好愿景召唤下,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贯彻“禀受才智于自然,回复灵性以全生”的办学理念,努力 “育有潜质的学生,办具发展力的学校”。将学校打造成为一所“有魅力质量,有灵魂品质”的市内优质学校。办学目标的解读:l 有潜质的学生:(1)每个孩子都是有潜

11、质的,教育的责任在于保护他们的潜质,使今天的教育不以牺牲明天的幸福为代价。(2)学校应让学生都能就其资质,尽其潜能,把学生的“潜能性”化成“实在性”。(3)有潜质的学生是整体平衡的,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整体的发展”,学生的学业成就只是教育目标之一,交往、情感、体质、审美与灵性等方面也需要得到发展。l 具发展力的学校:具发展力的学校一定是可持续的学校:学校从规范管理跨越到特色发展,下一轮的学校发展应着眼于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的学校不是追求学校单方面的发展,而是学校众多要素整体优化的过程,通过整体优化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环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应成为优质学校创建的核心理

12、念。l “有魅力质量,有灵魂品质”的市内优质学校:我们希望通过迎中师生五年的不断努力,构建高品位、独具个性的迎中校园文化内核;全员参与的立体化德育体系;卓越绩效引领的精细化、高质量、高效能、学习型现代学校管理;学生为中心的卓越课程和教学模式;充满智慧、富有爱心的教师队伍;高信任度的互动式家校社区教育共同体;国内国际高水平、深层次交流合作;使迎中毕业生成为有教养的、有潜力的、有个性的、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人,将学校建设为区域内的“有魅力质量,有灵魂品质”优质初中。3、办学目标的主要标志: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使迎园中学成为一所教育、教学质量继续稳步提高的学校,其质量水平达到嘉定区的前列;一所为学生提供

13、的富有特色的课程与教学体系的学校,其质量水平达到上海市前列;一所家长信任、师生快乐、政府支持、学术认可、社会满意、同行共进的学校,其教育服务和管理过程水平、办学能力达到上海市同类学校的前列;一所有较强教育教学改革案例意义的学校;使“迎中教育”成为区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教育品牌;使迎中师生的自由与幸福度得到更大拓展与提高。让迎中校园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让迎中的校园生活成为师生终身的美好记忆。4、培养目标学校着力于培养有教养的、有潜力的、有个性的、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人。迎中的学生形象:1德行高尚:自重自律,悦纳自己也关怀別人。 2.学力扎实:满足学校严格的学业要求。3.体能充沛:乐观

14、、健康,并拥有多种运动与休闲技能。4.负责自信:自信的、负责任的、面对21世纪的问题思考者和解决者5.放眼世界: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良好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三、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1、学校精细化管理研究与实践目标:未来五年,我校将借助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卓越绩效准则(2010版教育类)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形成卓越绩效引领的精细化、高质量、高效能、学习型现代学校管理,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借鉴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卓越绩效准则(2010版教育类),按照领导、战略、学生利益相关者和市场、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以教职工为本、过程管理、结果七大部分共1000分,明确每一部分的

15、每一条款的要求和相应的分值,开展SWOT分析,确定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学期阶段总结和反馈,形成循环改进措施,保证各项方案的落实。该项目是学校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一种实施细则,是对以往的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标准化、条理化和具体化。评定标准体现了国际化管理和创新价值的高要求,既是质量奖评定的基础,也是组织自我评价的依据。2、创新德育模式研究与实践目标:在传统德育方法基础上,不断反思,实现继承与创新,创设“生活德育”模式,让德育回归生活。各班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将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同伴互助教育,强调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借助生活环境对学生进行影响,更积极地构建一种有利于情感道德成长的校园生活。措施:(1)创设情景。开展情景测试与教育,让学生在情景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2)文化体验。利用儒家经典,提升学生的伦理道德修养。(3)活动育人。组织实实在在的活动,让学生从中得到真真切切的体验。(4)以美育人。完善艺术教育管理,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探索校本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丰富民族舞、皮影课程的教材内容,以水叮当合唱团曲目、校歌、班歌等为蓝本编写校合唱教材,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