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医联动”工作情况汇报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1216347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三医联动”工作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市“三医联动”工作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市“三医联动”工作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市“三医联动”工作情况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市“三医联动”工作情况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市“三医联动”工作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三医联动”工作情况汇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市三医联动工作情况汇报“三医联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对于破解医改难题,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推进“三医联动”改革,以体制改革为抓手,健全医保、规范医药、创新医疗,形成改革合力,探索出真正造福于民的医改*模式。在高水平医院建设、卫生健康信息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慢病全程健康管理等方面取得成效,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明显增强。一、坚持高位推动,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加强医改工作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全市深化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医改

2、工作机制。每年将深化医改列入市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内容,定期召开市医改领导小组会议,并将医改考核结果纳入区政府绩效评价。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养育成本减负工程、医防协同能力提升工程、老人康养工程、中医药强市和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等纳入重点民心工程项目。(二)加大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截至2023年3月,全市各级财政投入422亿元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近三年,全市医疗卫生投入财政资金年均增长17.95%,远高于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支出增长幅度。2022年全市医疗卫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9.66o(三)强化“医联体”建设加速推进。全市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医联体”模式,基本搭建起具有多元

3、化、差异化和创新性的“医联体”管理体系,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居民获得感不断增强。一是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由县级医院带动乡镇卫生院发展,试点分院按二级医院标准建设,辐射周边乡镇,实现县域内半小时可享受到二级医院水平的医疗服务。总院与分院按照行政、人员、业务、财务和药械管理“五个统一”要求,实行一体化管理,促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机制建设。二是降低药耗费用,腾出改革空间。2017年率先同步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统筹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建立*跨区域药品采购联盟,每个采购执行年度全市可节约超过5亿元。2018年率先实施医保国家谈判药“双通道”保障,目前在

4、全市*区公开遴选12家定点零售药店为肿瘤等重症患者提供购药保障,累计服务超5万人次,医保基金支付3.04亿元。率先开展零售药店“守信快批+一次通办”主题式审批,将药店“开门准营”的审批时长从56个工作日压缩为1个工作日,开创连锁药店各类证照“申请当天可营业”先河。三是调整服务价格,优化收入结构。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群众的承受水平,每年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评估。四是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精细化管理。*作为DRG付费改革国家试点城市,率先对所有开展住院业务的医院实行按DRG付费,被国家医保局评为“进度优秀”和“经办管理较完善”试点城市,提前三年完成国家试点“四个全覆盖”目标。2018-2

5、022年连续三年年度清算,基金结余留用的机构数量增加54家,结余留用资金共7.5亿元。二、坚持规范创杠杆,健全医疗服务新模式(一)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改革。出台*市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改革方案*市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在医保待遇政策上进行差异设置,适当提高参保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通门诊、特定病种门诊和住院的费用报销比例,简化医疗保险转诊办理流程,引导居民群众理性就医,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从2017年7月起,逐步整合职工医保和城乡医保两项制度,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制度,稳步提高参保人医疗保障待遇水平。(二)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体系。一是打造15分钟就医诊疗圈。

6、目前,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个,其中,三级医院*家,三级甲等医院*家,全市*%的镇街建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基本形成15分钟就医诊疗圈,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均衡,市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5%左右。二是打造区域医疗卫生高地。2019年率先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由市、区两级财政3年投入16亿元,建设和培育11家高水平医院,重点加强医院科研能力、人才队伍等内涵建设。“登峰计划”建设重点单位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收治异地疑难重症住院人次居全省地级市第一。三是打造强基工程。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为100%,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

7、“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2022年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保障经费较2017年增加*.08o(三)推进医保政策向基层倾斜。贯彻国家和省关于促进分级诊疗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部署,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实施医保市内住院转诊制度,引导基层首诊。推动医保支付比例、起付标准、首诊机制、转诊流程等医保政策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城乡居民身份参保人只能选择基层定点医疗机构作为普通门诊定点机构,职工身份参保人经基层门诊定点转诊后30日内在非基层门诊定点就医的,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自去年起,在总额控制基础

8、上,全面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病种分值付费病种数达*个。全市定点医疗机构系数按9个档次进行划分,根据医疗机构级别、病种结构、功能定位、绩效考核和“医联体”建设情况纳入对应档次。三、坚持惠民便民,持续提升群众医改获得感(一)提升居民健康水平。2022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87%,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1.59%。、9.*10万,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居全省前列。(二)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建设全国领先的“基本+大病+商业+医疗救助”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较早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稳定在*%以上,

9、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标准提高至*元。住院和普通门诊政策内报销比例分别为*%以上和*%以上,均高于国家要求。率先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统一衔接的市级医疗保障制度,率先制定罕见病医疗救助政策,将国家罕见病目录中的*种罕见病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创新实行“平安佛医保”商业补充医疗险,获评普惠性商业医保专业评估“保障水平最高”全国十强;截至2022年底,参保超270万人次,保单人均赔付2.05万元、个人综合最高赔付43.18万元,平均减负率39.32%。(三)实现“家门口医养结合、通过改建扩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辖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就近医养服务,形成养老不离家门、不离社区、不离亲情、不离医院的“四不

10、离”健康安居、普惠服务医养结合新模式,被纳入省深改委第二批基层创新改革经验复制推广清单,获国家卫健委卫生健康工作交流刊发推广。四、坚持预防为主,构建全链条医防协同新体系(一)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要事来抓,全力推动疫情防控形势保持平稳有序可控,实现“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多次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和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持续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做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二)持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投入1.6亿元用于疾控机构升级改造,近两年全市累计增加疾控编制IOO

11、名,市、区疾控中心基础建设、实验室设备、专业队伍和业务能力明显提升。全市178家预防接种单位完成标准化建设,在省预防接种管理工作调查评估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多病共防工作机制持续优化,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居全省前列。率先建立“1+5+N”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职业健康工作在全省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五、有关意见建议(一)继续促进系列改革政策落地。一是推进强基配套政策落地。二是推进“医联体”紧密化。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总院与分院的法定代表人统一,进一步强化“医联体”紧密程度,推动形成管理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服务共同体。三是探索推进区域组建医疗集团。建议学习借鉴深圳罗湖医疗集团经验,确定一个医疗集团试点市(区),探索推进整合一个区域内的医疗机构组建医疗集团,统筹开展总额管理、结余奖励等政策。(二)继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按照广东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加快推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分级诊疗分工协作机制等十大综合改革32项任务,发改部门要与各县级市研究解决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调价补偿不到位的问题,确保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妥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