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中的质量要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121607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制造中的质量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制造中的质量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制造中的质量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制造中的质量要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制造中的质量要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中的质量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制造中的质量要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国制造02X中的质量要素 作者周德文 发布时间:22X-05-10:23:50发布部门: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针对产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概念:实施“中国制造02X”。据悉,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中国制造20规划,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据了解,该规划已经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将在近期正式出台。中国制造0X提出了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三步走”的战略,这“三个十年”最终在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要实现中国成为制造强国。伴随着“中国版工业4.”计划的出台,“中国制造”将插上腾飞的翅膀。 制造业是为国民

2、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与物质消费产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由小变大,发展迅速。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早在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3306.亿美元,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目前中国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然而,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我国工业竞争力指数在36个国家中排名第七位,大多数出口产品处于国际产业链条中的中、低端。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15%,而工业发达国家均大于5,美国、德

3、国等甚至超过40%;制造业增加值约占我国d的2.6%,但其能源消费却占全国能耗的5%。202X年亚洲开发银行调查发现,生产一部苹果手机所需的18.96美元成本中,超过60美元流向了日本,30美元流向了德国,3美元流向了韩国,中国所得仅6.美元。202X年我国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2.3%,仍有3种产品的抽查合格率不足80。在中国消费者协会202X年统计的消费者投诉中,质量投诉的总量达到28.3万件,占比高达4.8。统计显示,我国所需的高端芯片8%以上依赖进口;高铁装备所需的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80%以上依赖进口;我国0%的机器人依赖进口;目前80的高端数控机床仍依赖进口。 在国际市场上,

4、国家外文局2X年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有%的海外受访者担心中国品牌的质量不过关。据有关部门对国外消费者调查数据显示,在阻碍国外消费者购买中国产品的因素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质量不过关(62%)、假冒伪劣产品太多(60)和食品安全问题(43%)。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2X年我国约有8%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质量标准的影响,致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达亿美元。日本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川庆太郎,202X年在日本呼声月刊5月号上发表题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的文章说,“只要仔细分析中国的实态,我还是认为,中国的未来掌握在日本和美国手中”。文章写道,中国经济发展受制于日本,日本企业能

5、向中国提供中国产业不可缺少的高质量的产品。如今在中国空前的建筑热潮中,建筑机械的年均使用时间高达3000小时,只有日本造的机械才能经得起如此消耗。中国生产汽车部件的机床年均工作时间也高达3500小时,只有日本生产的机床能保证连续5年性能不变。文章还以钢材为例说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日本生产的汽车用钢板质量世界第一,不用这种钢板的汽车就根本没有销路。建筑用钢的对华出口价比日本国内高0%,但中方却不得不买,“因为没有这种钢,中国的建筑公司就无法保障高层建筑骨架的安全”。长谷川庆太郎的话语值得中国制造业警醒。汇总各方面的信息,中国制造要想“站得稳,走得出”,首先要练好质量“基本功”。 综观发达国家制造

6、业的振兴和崛起,都离不开质量要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作为战败国之一,经济完全处于崩溃状态,产品质量缺乏控制,日本的“东洋货”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美国人出于战略考虑,制定了帮助日本重建的“道奇计划”。作为“道奇计划”的组成部分,950152年,美国人戴明作为质量控制方面的专家,多次到日本帮助日本企业培训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之后,朱兰博士也到日本讲学,传播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技术和方法。94年,日本科学技术联盟召开质量管理大会,召集质量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和探讨质量管理问题,并确定在以后每年的春秋各召开一次大会,以此来推进质量管理,促进日本产品质量的提高。19年,日

7、本质量管理代表团到美国访问交流,将美国学者费根堡姆综合质量管理的理念带回日本,并进行广泛的宣传,同时将其翻译为全面质量管理加以普及。上世纪60年代和7年代上半期,以石川馨为代表的日本质量管理专家,创建了“质量管理小组”。随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作为日本式的质量管理方式迅速发展起来。到上世纪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科技联盟正式注册的“质量管理小组”达到12万多个,参加者达100万人。5年,日本政府设立了戴明质量奖。从960年开始每年1月由日本科学技术联盟、日本规格协会和日本商工会有所共同组织全面质量月活动。日本政府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技术投入,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日本政

8、府高度重视质量法制建设和质量监管。全面质量提升使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极大地提升,轿车、手表、电子产品等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日本制造从此风靡世界。进入上世纪0年代,日本的经济受到欧美国家的压制,滑入了“失去的十年”,他们提出了“酷日本”计划(coljpan),日本政府资助发展动漫等文化产业,改变日本形象,宣传日本产品或服务。同时,研究制定“知的基盘”政策体系构架,首相牵头研究制定日本国际标准综合战略,着手抢占新一轮国际制造业的阵地。 在世界范围内,“德国制造”已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如今,全球市场当中有0多个门类的产品,德国3以上的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对手的产品,在各自领域里居世界领先地位

9、的企业超过30家。德国制造成本非常高,德国每小时工资成本在欧洲排名前三,德国工人每周工作时间32小时,也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此外,德国企业的环境成本、税收成本也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以出口导向的德国制造业于是将质量优势放在优先地位考虑。在一些发达国家,对待产品质量的观念是,误差在标准的正负0.范围之内,则为合格产品,但是在德国,误差标准为零,也就是对待产品质量根本不允许有误差,这是一种近乎宗教信仰的准则。德国的高速公路沥青层下铺设超过7厘米的水泥基础,完全可以胜任飞机起降和坦克行驶,德国工人每天都跪着把厂房地面擦得一尘不染。自202年1月以来,德国新的法规要求生产商不仅必须记录各种食品的去向,

10、而且还必须证明产品的原料来源。如德国超市的每枚鸡蛋上都印有编码,通过编码,可以追索这枚鸡蛋的出产地、鸡舍、饲养方式,一旦质量出现问题,就可以进行质量问题溯源。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有力保障了德国制造的高质量。在德国只有%的初中毕业生选择通过高中进入大学深造,多达5%的初中毕业生,则进入了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德国,技术工人工资比白领的平均年薪高,技工成为青年人最受欢迎的职业这一。进入新世纪,德国政府为了维护其在高端制造业的领先地位和制造业出口大国优势,将标准作为核心战略,实施了“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国策,推动产业革命,启动了“工业4.0”计划。 美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强国,在质量创

11、造上也是不遗余力。质量管理的先进思想和理念大都出自美国。随着日本、德国经济的崛起,美国政府和企业感受到来自日本制造和德国制造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无论在国际贸易中还是在美国本土,美国产品的市场大量被日本产品所挤占。18年,美国nbc电视台播放记录片日本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介绍日本通过全面质量控制(tqc)活动,创造出优质产品的情况,同时,第一次向美国介绍日本的戴明质量奖及其在创造经济奇迹中发挥的作用。美国有4000万人观看了这部记录片,记录片录像带的发行创美国历史最高记录。美国市场被日本人占领,美国企业岌岌可危,这种状况极大地震撼了历来以“老大”自居的美国人。美国工商界人

12、士组织力量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够打败美国产品,是因为美国产品质量差、经常出毛病、售后服务跟不上,顾客抱怨很多。美国人面对日本人的严峻挑战,意识到“若想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获得质量领域的领导地位是最重要的,经济上的成功取决于质量”。为此,专家们提出了“质量要革命”的口号。18年,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指出:国家的力量来源于工业提供优质商品和优质服务,以确保在世界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为此,美国议会颁布了“国家质量改进法”,设立美国国家质量奖,用以表彰美国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和提高竞争力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同时,美国大力开展质量知识的宣传普及激动,把每年的10月定为质量月,推动质量振兴事业。从

13、99年起,设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的国家质量研究中心和美国质量学会共同发起并研究、提出定期发布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每季度根据新数据更新一次。调查涉及的家用品和服务行业占美国经济的5%。美国政府部门还资助小企业接受质量管理咨询服务。联邦政府通过标准技术研究院(n),为小企业接受质量管理咨询服务提供5%的费用资助。美国政府还拨款支持退休经理协会,资助其用于组织退休经理义务为小企业进行咨询、讲座、进行现场指导服务,以提高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素质和技术素质。进入新世纪,为了应对中国等新兴国家制造业的冲击,奥巴马政府提出“制造业复兴”计划,将计量、标准列入国家全球战略,设立“全美制造业创新机制”,

14、通过技术创新及页岩天然气革命,实现了制造业逐步复苏。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我国要打造中国制造22X,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创新是关键,质量是根基。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是打造中国制造22的核心要素。 一、以质量铸就中国制造的灵魂。习总书记去年5月在河南考察中指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根本出路在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在去年9月中国质量大会上指出,提升质量是中国发展之基、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长期以来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优势正在减弱,新的动力、新的优势亟待打造。中国经济要想再造奇迹、再创

15、辉煌,就必须把质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要按照总书记和总理的讲话要求统一思想,将质量作为打造中国制造0X的重点内容。在大力推动制造业1个重点领域突破发展中,要将质量提升作为其中优先考虑因素,促进技术与质量的融合,通过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和攻关,促进质量的稳定和提升。对国家和地区一些支柱性制造业集群,要开展专项质量调查分析,对比发达国家标准,找出自身质量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性、行业性质量整治,促进质量提升。在政府安排产业扶持发展资金时,要将质量标准作为重要因素,重点向质量先进企业倾钭。要通过质量改造扶持政策,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逐步化解过剩产能。我国中小企业质量抽查合格率比大企业低近10

16、个百分点,要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组织质量专家诊断,促进结对帮扶,政府可设立中小企业质量提升资金,促进中小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水平。要参照国际惯例,设立政府质量奖项,以政府的名义高规格地表彰制造业质量先进企业,引导全社会企业向他们看齐。 二、以标准引领中国制造质量的提升。习总书记指出,“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是质量的灵魂,标准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是巨大的。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德国,标准对p的贡献率为0.9%,法国和澳大利亚为.8%。在打造中国制造202X中,标准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制造业创新技术转化的关键,实现制造业质量提升,标准是引领。要健全制造业标准体系,加快标准的升级工作。如在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