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化名词解释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1193776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胶化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胶化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胶化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胶化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胶化名词解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电渗; 在外电场作用下, 分散介质相对于静止的带电固体表面作定向运动。 固体可以是 毛细管或多孔性滤板。电渗是电泳的反现象电泳 :在外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相对于静止介质作定向运动流动电势 :在外力作用下,流体流过毛细管或多孔塞时,两端产生的电势差为流动电势 ( 流 动电位 ) ,为电渗的逆过程。(2) 滑动面 ;在电动现象中, 扩散双电层的离子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随固体运动的离 子,包括全部定势离子和一部分反离子, 另一部分是不随固体运动的离子, 及剩下的反离子。 画一条虚线将反离子分开, 虚线以内是随固体和定势离子运动的反离子, 虚线以外的是随分 散介质运动的反离子,这条虚线在

2、空间是一个面,成为滑动面,滑动面处的电势是 zeta 电 位。(化学原理 II P126 )(3) 胶束或胶团; 当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 溶液内部的表面活性剂 将发生聚集, 活性分子形成疏水基团朝内, 亲水基团朝向水相的聚集体, 这样可以使界面能 降到最低,这种聚集体称为胶束。课本 P231(4) Cloud 点;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则往往会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升至一定温度时 会出现浑浊,经放置或离心可得到两个液相。此温度被称为该表面活性剂的浊点( Cloud Point )。(5) Kraft 点(克拉夫点)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在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会陡然上

3、升, 此温度称做该表面活性剂的 Krafft 点(6) 聚电解质; 聚电解质也称高分子电解质, 是一类线型或支化的合成和天然水溶性高分子, 其结构单元上含有能电离的基团(百度)一类在分子链上带有许多可解离基团的高聚物, 特点是有高的分子量和搞得电荷密度, 表现 出一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 (课本) 超低界面张力;现在一般把10-110-3mN/m算作低界面张力,而把 10-2 mN/m (有说10-3 mN/m )的界面张力称为超低界面张力。(8) 毛细凝聚现象; 毛细凝聚现象是指液体蒸气在小于其饱和蒸气压时而在固体毛细中发生 液化而吸附的现象(9) 低能固体表面; 低能表面指的是有机固体表面

4、,如石蜡和高分子化合物。它们的表面自 由能低于 100 mJ/m2。(10) 润湿滞后; 如果将粗糙表面倾斜, 则在表面上的液滴会出现下图所示的情形。 这时液滴 两边的虽相等, 但表观前进角和表观后退角则不等, 而且前进角总是大于后退角, 所谓接触角的滞后指的就是这种现象(课本定义)测定接触角时,在固液界面扩展后测量与在固液界面缩小后测量,两者之差成为接触角的滞后。前者所测的接触角称为前进角,后者称为后腿角(11) Plateau边界;多面体泡沫为保持其力学上的稳定,总是按一定的方式相交,例如三个气泡相交时互成 120。最为稳定,其交界处称为 Plateau 边界,它在气泡之间的排液 过程中起

5、着渠道和储存器的作用。多面体泡沫和Plateau边界(12) 沉降电势(或沉降平衡);在外力作用下,带电胶粒作相对于液相运动时,两端产生的电势差为沉降电势(沉降电位),为电泳的逆过程。(13) 双电层;一方面受静电引力作用反离子有向胶粒表面靠近的趋势;另一方面受分子热运动及扩散作用有在整个液体中均匀分布的趋势。两种作用的结果使反离子在胶粒表面区域的液相中形成一种平衡分布,越靠近界面,反离子浓度越高,越远离界面浓度越低,到某一距离时反离子与同号离子浓度相等。胶粒表面的电荷与周围介质中的反离子就构成双电层(14) 半胶束或半胶团;(15) 高分子的空间稳定作用;带有高分子吸附层的胶粒接近时,吸附层

6、的重叠会产生一种新的斥力势能阻止粒子聚集,这种稳定作用称为空间稳定作用,产生斥力势能称为空间斥力势能ERS(16)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能使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显著增加的现象,称作SAa的加溶作用(17) Antonof 规则;Antonof 指出,两相互饱和的液相所构成的液-液界面张力为二者表面张力之差,这是一个经验规律,即An to nof 规则(18) 相转变温度(PIT);对于给定的体系,每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一相转变温度PIT(Phase In version TemPerature),在此温度下该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质刚好平衡,低于此温度体系形成

7、 0/W型乳状液,高于此温度体系形成W/O型乳状液。(19) 固体临界表面张力;测定各种不同液体在同一高聚物表面上的接触角,如果用cost对液体的表面张力作图,对于同系列的液体可得一直线,将直线延至与cos- = 1的水平线相交,与此交点相应的表面张力称为该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用c表示)。c是反映低能固体表面润湿性能的一个极重要的经验常数。只有表面张力等于或小于某一固体的c的液体才能在该固体表面上铺展。(20) Mara ngo ni效应;当液膜在受到外界扰动发生扩张或压缩时,会出现局部变薄。在变形的瞬间,该区域表面上吸附的表面活性分子密度减小,使表面张力从原来的1增加为2,结果产生一定的表面

8、压,导致周围的吸附分子向变形处扩散,使其表面分子密度增大。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这种迁移会带动其邻近的液体一起移动,这种迁移的结果使变形处的表面张力又恢复至1,同时液膜的厚度也得到恢复,膜的这种“修复”作用称为Marangoni效应。它使得泡沫的液膜表现出一种对抗膜形变的弹性。(21) 高能固体表面;高能表面指的是金属及其氧化物、二氧化硅、无机盐等的表面,其表面自由能一般在 5005000mJ/m2之间(22) 乳状液;乳状液是一个多相体系,其中至少有一种液体以液珠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在一个不和它混溶的液体之中。液珠的直径通常大于0.1m(23) 超细粉末;10-910-7m( 1nm-100nm)的固体粒子称为超细颗粒 (Ultrafine particle),但此定义还有不同见解。材料科学上称为超细粉末(24) 单分散溶胶 所谓单分散胶体就是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化学组成完全一致的溶胶双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化学键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一或几乎同一的表面活性剂单体,在亲水头基或靠近亲水头基附近用联接基团将这两亲成份联接在一起,形成的一种表面活性剂称为双子表面活性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