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计划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1192338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计划(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计划 一、食品生产和质量概况 (一)加工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1.食品加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近年来,中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按照食品的原料和加工工艺不同,食品分为: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茶叶,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特殊膳食食品及其他食品共28大类5种。目前,全国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44.8万

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7,产量和销售收入占主导地位;规模以下、10人以上企业69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17%;10人以下小企业小作坊.3万家,产品市场占有率为9.3%(见图1)。 据统计,202X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1586.95亿元人民币(不含烟草),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8%,同比增长23.5%。其中,粮油加工、肉类加工、乳制品加工等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增长率均超过20%。202X年,中国食品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分别达到:小麦粉1万吨、食用植物油985.5万吨、鲜冷藏冻肉112.5万吨、乳制品15.6万吨、啤酒3515.2万千升、软饮料429万吨

3、,同比分别增长28.%、17.5、4.0%、2.%、17和.5%。202X年月至月,食品工业总产值累计1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啤酒、食用油、饮料、味精等食品的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当前,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部分食品企业加工技术和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啤酒等行业的大型企业普遍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膜分离、物性修饰、无菌冷灌装、浓缩、冷加工等加工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缩短了中国食品加工技术和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二是企业质量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共有0.7万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资格,26家食

4、品生产企业获得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cp)认证。三是产品结构趋于优化,有效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精深加工食品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如液体乳产量占到乳制品总量的%以上;软饮料制造业打破过去一直以碳酸饮料为主的局面,形成了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等多元化发展的态势;粮油行业中,特制二等以上的精制小麦粉占小麦粉总产量的65;标准一等米以上的精米占大米总产量的,特等大米在大米中所占比重达到33.9;一级油、二级油(分别相当于原国家标准中的色拉油和高级烹调油)在食用植物油中所占比重合计达到5%。 2.食品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食品总体合格率稳步提升。22X年全国食品国家监督抽

5、查合格率达到7%。202X年上半年,食品专项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了851%。食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并呈上升态势(见图2)。 二是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质量呈共同提高的格局。202X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质量平均合格率为.,其中有14个省达到90以上。 三是重点行业的食品质量达到较高水平。经过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专项整顿,中国大类55种食品质量安全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日常大量消费的重点行业的食品质量提高显著。据统计,中国消费量最大的前0类食品分别为:食用油、油脂及制品,酒类,水产制品,粮食加工品,饮料,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食糖。202X

6、年上半年,除水产制品抽样合格率为5%外,其余9类食品专项抽查合格率均在90%以上,肉制品抽样合格率达到97.%(见图3)。 3.优质食品成为市场主导产品 随着食品产业的发展,食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优良。02X年,销售收入排名前100家的食品企业销售总额占全行业比重达4.9%;乳制品行业10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4.7%;饮料行业0强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9.5;制糖行业10强企业产量占全行业的436%;肉制品0强企业的生产能力和销售量占整个行业的70%;啤酒行业中10万千升以上的8家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7;葡萄酒产量前10位的企业占全国葡萄酒产量的

7、62%;方便面行业中最大的3家中国名牌企业占据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的%。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提高 1安全优质的品牌农产品快速发展 优质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农业标准化能力显著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品牌农产品已成为出口农产品的主体,占到出口农产品的9%。近5年来,绿色食品出口以年均0%以上的速度增长,已得到40多个贸易国的认可。截至目前,全国有无公害农产品2860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60个,面积17万公顷;有5315家企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133个,实物总量7万吨,认证产地面积00万公顷;经认证的有机食品标志使用企业00家,产品总数26

8、4个,实物总量156万吨,认证面积311万公顷;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39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10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近35个,带动种植面积超过3333万公顷。 2.农产品质量合格率持续上升 根据202X年上半年的监测结果,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3.6%;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8和990%;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的平均合格率为99.,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污染监测合格率为91.4%,产地药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以上。 (三)进出口食品质量保持高水平 中国是食品进出口大国,多年来食品进出口不断增长。0X年,食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404.48亿美元(不包括小

9、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下同),同比增长了.45%(见图4)。 .出口食品安全得到保障 20X年,中国出口食品247.3万吨,货值26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3.29%和16%;出口食品货值列前10位的品种分别为:水产品、水产制品、蔬菜、罐头、果汁及饮料、粮食制品、调味料、禽肉制品、酒、畜肉及杂碎(见图5)。 中国食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按贸易额排序前0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日本、美国、韩国、香港、俄罗斯、德国、马来西亚、荷兰、印度尼西亚、英国(见图6)。 多年来,中国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据统计,202X年和202X年上半年,出口到美国的食品分别为9.4万批和55万批

10、,被美国检出的不合格食品分别为75批和47批,合格率分别为99.2和9.1;出口到欧盟的食品分别为9.1万批和62万批,被欧盟检出的不合格食品分别为1批和135批,合格率分别为9%和99.8%。日本是中国最大的食品进口国,02X年7月20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日本202X年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日本对中国食品的抽检率最高,达15.7%,但中国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也最高,达42%;其次是欧盟(99.8);第三是美国(98.%)。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食品主要来自内地。香港特区食物环境卫生署202X年上半年两次大规模食品抽样检测表明,香港地区食品整体合格率分别为992和9.%。 2.进口食品质

11、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 202X年,中国进口食品02X.万吨,货值1339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和.11%。进口食品货值列前10位的品种分别是:植物油、水产品、谷物、食糖、乳制品、酒、烟草及制品、禽肉及杂碎、油料作物、粮食制品(见图7)。 中国的进口食品来自世界上4个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出口食品货值列前1位的国家分别为:马来西亚、俄罗斯、美国、印度尼西亚、阿根廷、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法国(见图8)。 多年来,中国进口食品的质量总体平稳,没有发生过因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引起的严重质量安全事故。20X年、22年、02年和202X年上半年,进口食品口岸检验检疫合格率分别为99%、9.6、99.

12、11%和9.9%。 二、食品监管体制和监管工作 为保障食品安全,中国政府树立了全程监管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监管工作格局。根据中国国情,02X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决定,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分工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了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明确了责任。该决定将食品安全监管分为四个环节,分别由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四个部门实施。其中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由农业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监督和日常卫生监管由质检部门负责,食品

13、流通环节的监管由工商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由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进出口农产品和食品监管由质检部门负责。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形成了严密、完整的监管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立足当前,规划长远,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长效机制。中国政府坚持从源头狠抓食品质量安全,完善食品监管的各项基本制度,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一)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20年中国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蔬菜中高毒农药残留和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控制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

14、最为关心的高毒农药、兽药违规使用和残留超标问题;以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市场准入三个环节管理为关键点,推动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管;以开展例行监测为抓手,推动各地增强质量安全意识,落实管理责任;以推进标准化为载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监管能力逐步增强,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二)建立并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中国政府于0X年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这项制度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生产许可制度,即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具备原材料进厂把关、生产设

15、备、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检验设备与能力、环境条件、质量管理、储存运输、包装标识、生产人员等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销售食品;二是强制检验制度,即要求企业履行食品必须经检验合格方能出厂销售的法律义务;三是市场准入标志制度,即要求企业对合格食品加贴qs(质量安全)标志,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承诺。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截止到22年上半年,共向生产企业颁发了1.7万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食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同类食品的90%以上。同时,加强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的监管。截止到22X年月底,共撤回、撤销、吊销和注销了27张达不到标准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根据食品生产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进度,国家质检总局分批公布了获证产品的生产企业名单,分期公告了未获证和无qs标志食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警示消费者不要使用。 (三)加大食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力度 中国政府对食品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这项制度自198年建立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