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主持人口才训练方法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1190301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儿主持人口才训练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少儿主持人口才训练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少儿主持人口才训练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少儿主持人口才训练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少儿主持人口才训练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儿主持人口才训练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儿主持人口才训练方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儿主持人口才训练方法我们知道,口才是一项能力,而能力一定是通过训练修炼而成的。 所以,看进去的东西,不是口才 ;讲出来的,才是口才 ;吸收进去的 不是口才,表达出来的才是口才。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开口,所谓: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口才也要不断地开口开口再口!不要怕自己没有词汇,不要怕自己没有阅历,其实每个人的故事 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成为您讲话的素材。关键是要敢讲,多讲,多 运用新名词去表达。不要怕失败,不要总是追求完美,一切总有个 过程。科学家试验证明:一个新的词语,只要你在公众面前讲出五次以 上,这个词语就会永远变成你脑海中的一个词条,以后就是属于你 的词汇了!请注意:一定是讲五次以上,而

2、不是看五次以上听五次以上!所 以,大胆地去表达吧,讲多了,口才自然就来了。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经常运用各种渠道去讲,抓住一切 机会去挑战。多和陌生人去沟通,多发名片,即使在公交汽车上也 要尝试去交流。不管人多人少,一个人也可以自己训练,两个人、 三个人以上就是一个小团队,就可以主动挑起话题,主动进行一些 训练。1、朗读朗诵。自己读书,大声地读出来。每天坚持朗读一些文章,既练习口齿 清晰伶俐,又积累一些知识量信息量,更重要的是对身体大有裨益, 清喉扩胸,纳天地之气,成浩然之身!大家多读一些积极向上的文章 特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我们强烈建议大家能够读熟背 透。每天坚持朗读半小时以上,坚

3、持两年三年,你不是大师也成大 师!2、即兴朗读。平时空闲时,你可以随便拿一张报纸,任意翻到一段,然后尽量 一气呵成的读下去。而且,在朗读过程中,能够注意一下,上半句 看稿子,下半句离开稿子看前面(假设前面有听众)。长期以往,你 发现自己记忆力加强许多,快速理解力和即兴构思能力也在加强。3、背诵法。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 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还要求“诵”。这种训练 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尝试 去背诵一些文章,一篇一篇地去完成。天长日久,那些文章字句自 然就转化为自己的词语了,练到一定时间就能张口就来口出华章。 所谓

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4、复述法。复述法简单地说,就是把别人的话重复地叙述一遍。可以找一位 伙伴一起训练。首先,请对方随便讲一个话题,或是一个故事。自 己先注意倾听。然后再向对方复述一遍。这种练习在于锻炼语言的 连贯性及现场即兴构思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如果能面对众人复 述就更好了,它还可以锻炼你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5、对着镜子训练。建议你在自己的起居室中或是办公室某一墙面安装一大镜子,每 天在朗读过程中,去对着镜子训练,训练自己的眼神,训练自己的 表情,训练自己的肢体语言,这样效果更好。6、自我录音摄像。如果条件允许,我建议您每隔一周时间,把自己的声音和演讲过 程拍摄下来,这样

5、反复观摩,反复研究哪儿我卡壳了,哪儿手势没 到位,哪儿表情不自然,天长日久,你的口才自然进步神速。看一 次自己的摄像比上台十次二十次效果都好。7、尝试躺下来朗读。如果你想练就一流的运气技巧,一流的共鸣技巧,我教你一个非 常简单的方法,就是:躺下来大声读书!当我们躺下来时,必然就是 腹式呼吸,而腹式呼吸是最好的练声练气方法。每天睡觉之前,躺 在床上大声地朗读十分钟,每天醒来之前,先躺在床上唱一段歌, 再起来。坚持一至两个月,你会觉得自己呼吸流畅了,声音洪亮了, 音质动听了,更有穿透力了,更有磁性了!8、速读训练。这种训练目的,是在于锻炼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方法:找来一篇演讲辞或一篇

6、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 把文章中不认识或弄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然后 开始朗读。一般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较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 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 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达到发声完整。因为如果你不把 每个字音都完整地发出来,那么,如果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 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我们的快必须建立 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 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说的 “快”,是快而不乱,每个字,每个音都发得十分清楚、准确,没 有含混不清的地方。我们希

7、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 晰,发音准确,而不是为了快而快。9、模仿法。我们每个人从小就会模仿,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其实 模仿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是向爸爸、妈 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我们练口才也可以利用 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这样天长日久,我们的口语表 达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强的人,请他讲几段 最精彩的话,录下来,供你进行模仿。你也可以把你喜欢的、又适合你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相声表演家等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 模仿。 专题模仿。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请一个人先讲一段小故事、小 幽默,然后大家轮流模仿

8、,看谁模仿的最像。为了刺激积极性,也 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来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 这个方法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 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而且在讲之前一定 要进行一些准备,一定要讲得准确、生动、形象,千万不要把一些 错误的东西带去,否则模仿的人跟着错了,害人害己。 随时模仿。我们每天都听广播,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 随时跟着播音员、演员进行模仿,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 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天长日久,你的口语能力就得到 了提高。而且会增加你的词汇,增长你的文学知识。 要求要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

9、表情、动 作等多方面进行模仿,并在模仿中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对方。 在进行这种练习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要选 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好处的语言动作进行模仿,我们有些同学模仿 力很强,可是在模仿时都不够严肃认真,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我们反对这种模仿方法。10、描述法。小的时候我们都学过看图说话,描述法就类似于这种看图说话, 只是我们要看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 物、人,而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高一些。简单地说,描述法也就是 把你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描述法可以 说是比以上的几种训练法更进一步。这里没有

10、现成的演讲辞、散文、 诗歌等做你的练习材料,而要求你自己去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所以 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 条理性。在描述时,要能够抓住特点进行描述。语言要清楚,明白, 要有一定的文采。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 这可以训练我们积累优美词语的应用能力。11、角色扮演法。在我们的培训过程中,经常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组织角色语言 去演讲,叫“情境模拟训练法”,比如扮演律师,扮演市长答记者 问,扮演领导开动员会,扮演新郎新娘即兴发言等等,还可以选择 小品中的角色扮演,直接让学员去演小品,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 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

11、。这种训练的目的, 在于培养人的语言的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11、讲故事法。我们的口才培训,要求学员能够讲100 个以上的故事,不同时候 要能够讲不同的故事,而且现场就能想出符合场合的故事。这就要 求我们积累大量的素材。同时还要讲得动听,讲得精彩,熟能生巧,讲 多了口才就来了!12、积累知识,多翻翻字典、成语词典。建议各位办公桌上和家里都放一本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成 语词典,有空就翻翻,不认识的字多看看,认识的字也再看细些, 你会发现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坚持下去,你的词汇量会越来越多, 你的口才自然越来越棒!13、对口才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的焦点在口才训练上时,你必然就

12、会关 注平时生活工作中的口才技巧。兴趣在哪里,焦点到哪里;焦点到哪 里,学问到哪里!这种方法进步更快。即使看电视,也在注意台词的 优美,交际的仪态,幽默的笑眼,必然进步神快!14、写日记。写日记是最好的自我沟通的方法,每天写上一千来字,既整理自 己的思路,反省当日之进步与不足,梳理自己的情绪,释放一些不 快,又可以学会遣词造句,天长日久,手能写之,口必能言之。15、多找机会上台。很多同学认为生活中缺少锻炼的舞台,没有公众场合发言的机会 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我们平时生活工作中,公众演讲的机会太多 了,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没有这个意识去参与。如果你想突破口才瓶颈,你一定要多找机会讲话。每次开会,必 定坐第一排,必定要举手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有机会就给自己的员 工、小组成员开开会;有机会还可以开开家庭会议,把家庭打造在学 习口才的舞台;现在每逢节假日,路演比较流行,那一有机会你就上 台去参与,不要管那么多,你只是在锻炼自己而已!放下自己,放下 一切时,你发现学习口才就这么简单!学习口才最“吊诡”的地方在于:很多人知道、明白、了解、懂 得,但是仍然开不了口,无法去表达!因为,“知识”不等于能力!能力,一定是训练出来的!真诚 地祝愿所有的朋友,学以致用!去讲,去开口,去行动,才是硬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