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辨证综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1188039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辨证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辨证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辨证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辨证综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辨证综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辨证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辨证综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辨证综合 【摘要】:综观化学工程学科的演化和发展,认为这是一个辩证综合的历程,而且不论是学科的分化还是融合,都体现出系统和谐的规律和性质,综合基础上的分化与分化基础上的综合既是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也是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基本依据。【关键词】:化学工程;系统;和谐;辩证法 自然界中的和谐系统比比皆是,大至宇宙,小到原子;地球生态系统是和谐的,动植物群落是和谐的,人类社会体系是和谐的,健康的人体更是一个绝妙的和谐体。所有这些和谐系统遵循着同样的辩证综合的规律,具体可以归纳出三条:1统一律;2层次律;3进化律;所有和谐系统具有同样的性质:1开放性;2自组织性;3非线

2、性;4无限发展性1。当爱因斯坦把大半生致力于统一场论时,其哲学上的需要相对物理学上而言或许要来得大,面对物理学的系统和谐,理论规则的分立是不能令他觉得满意的。而化学工程的发展是不是因循同样的哲学历程呢? 在化学工程作为学科开始被重视之前,化学工业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各种具体的工程与工艺都被独立开来,在认识上是被分为各门特殊的知识,因此,当国外高等院校在十九世纪末开始设置化学工程学时,开设的课程大多是学习当时化学工业的各种工艺学,化学工程的概念在当时还是相当模糊的,在理论上充其量是化学与机械的一种混合(amalgam)。然而这种理论混合的模式在德国人看来却是很正统的,即使在今天,他们也避免专论化

3、学工程,而是称之为过程工程(Process Engineering),这一名称实际上要比化学工程的范畴更广,甚至更为准确,凡是涉及一定流程与工艺的领域都是适用的。但我们习惯上还是沿用化学工程的名称。 二十世纪开始,化学工业迅猛发展,在社会经济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客观上需要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和支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事物运动规律性的认识也愈来愈深化,愈来愈有概括性。伴随着其他领域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化学工业中各门看似不相干的工程和工艺中存在着共同的物理特性。1901年,美G.E.的Davis化学工程手册的发表,初步提出了化工物理过程的原理。1900年始,以合成氨、纯碱、燃料等

4、为代表的近代化工厂出现,如1913年,德哈勃-博施法高压合成氨技术的产业化,星火燎原的,化学工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前景。到了二十年代,美MIT的一些学者提出:不管化工生产的工艺如何千差万别,它们在众多的典型设备中进行着原理相同的物理过程。1920年,美MIT成立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化工系,时W.K.Lewis任系主任。1922年美国化工学会认同了新的见解,引出了单元操作(Unit Operation)的概念,这一概念在苏联时期和我国则广泛称为化工原理。1900年始的分离工程研究使单元操作的概念日趋成熟。被称为单元操作的过程主要有流体流动、传热、干燥、吸收、蒸发、萃取、结晶和过滤等,以这些单元操作

5、作为研究和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化学工程学科在二十世纪前半期发展的核心,其理论迅速成为发展化学工业的重要基石。这种把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过程和工艺概括成单元操作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反映,是化学工程学从个性到共性的第一个哲学性概括,是在一个系统整体性把握的高度上建立了一门技术科学,体现了系统科学发展的和谐统一规律。 随着单元操作概念的确定,另一方面,化学工程学科中重要支柱之一的反应工程亦逐渐浮出水面。从最初的德Winkler流化床煤气化炉的应用到德Bergim-Pier三相液化床煤液化工艺的开发,又到1931年丁纳橡胶和氯丁橡胶的投产,化学工业上发展的高峰持续不绝,1940年美国FCC炼油开发成

6、功,成为石油化工的起点。直到1957年,欧洲第一届反应工程会议,明确提出反应工程的概念,成为化学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工程学的进一步和谐统一。反应工程的建立,乃至今日仍备受困扰的过程放大效应问题,及从逐级放大到数模放大的研究都带动了化工过程系统工程的发展,并共同体现了系统科学发展的和谐层次律。 就在反应工程发展的同时,单元操作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人们发现各单元操作之间存在着更为普遍的原理,过滤只是流体传动的一个特例;蒸发不过是传热的一种形式;吸收和萃取都包含着质量的传递;干燥与蒸馏则是传热加传质的操作2于是单元操作可以看成是传热、传质及流体动量传递的特殊情况或特定的组合。这种认识的深

7、化过程并没有停止,人们进一步又发现了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之间的类似性。于是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综合了以往的成果,开始用统一的观点来研究三种传递过程。1960年,美威斯康辛大学(Univ. Wiscosin)的R.B.Bird教授出版了Transport Phenomena一书,系统地采用统一的方法来处理三种传递现象,从此化学工程学科的核心过渡到了三传一反的系统性概念。三传的研究是系统科学和谐进化律的又一体现,使化学工程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整体性高度,这种高度的和谐统一是对客观世界本质性的认识,并在学科上反映出了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性质,其影响力是普遍性的,是跨学科的,不仅使传递原理

8、成为化学工程学的重要基础,同时在生物工程、机械、航天和土木建筑等工程学科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并日益成为工程专业共有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只是侧重点有所差异而已。 至此化学工程学科自身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化和发展,并在短短的一个世纪中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涵括了众多的生产和应用领域,如医药、化肥、能源、材料、航天、冶金、日用化学品等,每年为社会提供数以亿吨计的千百万种产品,是人们衣、食、住、行须臾不可离开的物质基础,为社会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从人类发展最为激动人心的口号征服自然到今天庞大的工业化进程,地球自然生态系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这之中,化学工业是造成大规模环境污染

9、及恶性重复污染的主要过程之一,化学工程学科需要肩负起新的使命。1990年,生态化工(Eco-Chemical Engineering)的概念提出来了,相应在化工生产和过程工艺中提出了清洁化工和绿色化工的概念,因时应势,化学工程学开始了系统科学的自组织过程,这也是和谐系统对立统一发展的需要。在系统科学看来,自组织是和谐系统的基本性质之一,只有自组织系统能通过外部和自身内部的不断协调、整合,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特性并产生新的功能。从自发到自觉地,化学工程学吸收了自组织的理论,不断在广度和深度上充实、完善和发展。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世界正发生着全球性的变化,经济、社会、环境和技术等领域都面临着

10、新范畴新理念的变更和冲击3。化学工程学科需要因应时代发展而改变传统的限制,不断有新的概念提出来,如化学工程应是伺机而待的专业(a profession in waiting);化学工程师必须be steeped in technology,能够创新、开发、变换、调控和适应取代;化学工程学科要从Process Engineering达到Product Engineering再到Formulation Engineering。进一步的综合认为,化学工程学关注着同时发生在非常广泛的时空跨度内的现象,必须具备多尺度、多目标的方法来达到过程的总体优化。涵括了五个方面4,5: Nanoscale(纳观尺度

11、):研究量子化学、分子过程与分子模拟等。 Microscale(微观尺度):研究微粒、气泡、液滴、控制界面胶束和微流力学规律等。 Mesoscale(介观尺度):研究换热设备、反应设备、塔器以及传统的单元操作和三传一反等。 Macroscale(宏观尺度):研究生产装置和生产过程等。 Megascale(兆观尺度):研究环境过程和大气生态过程等。 于是化学工程学的核心转变到了多尺度、多目标择优的概念,化学工程学科又到达一个新的和谐统一的高度,进入了更高层次的系统工程领域。 新的发展的深度促使化学工程学科作出了一定尺度的分化,然而这还远未结束,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在不断探索不断深入,一个更深刻更普

12、遍也更一般的问题已经触到了化学工程学科的神经,触到了化学工程学的认识本质,并促使化学工程学需要有新的融合。这一问题就是非线性及其包涵的混沌原理,相对于线性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非线性则是客观世界的本质特征,是线性反映的目的,是从科学角度看待世界的一种和谐统一;而在对混沌发展的研究表明,混沌运动的普遍存在,揭示了自然界中实际系统发展演化的新行为,混沌态的自相似性使这种时间演化表现为一种空间结构,而且以其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相似性,揭示了系统复杂运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是一个观察整体的问题,只有在长时间范围(因为混沌运动是一种长时间行为)和更高层次复杂性中才能显现出来。6,7这一问题涵盖了自然

13、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深刻的哲学方法论意义。马克思曾经预言:自然科学往后将会把关于人类的科学总括在自己下面,正如关于人类的科学把自然科学总括在自己下面一样:它们将成为一个科学。从这一角度上,非线性问题是这种过程一体化的契合点以及整体认识论上的共性8。当站在这种整体性的高度上,化学工程学科获得了全新的视野和更强大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具有了学科融合的基础。 在整个化学工程学科的孕育、诞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交织着学科的分化与融合,除了上述尺度(scale)上的分化以外还有着所谓的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等专业上的分化;另一方面,作为近代工程技术,它又是自然科

14、学(化学、物理等)和技术科学(机械、材料等)的融合。正如物理学家普朗克(Planck)所指出的: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分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学的连续的链条,这是任何一处都不能被打断的链条。事实上,当化学工程学科的核心发展到非线性混沌系统时,实现科学的融合已是其客观系统性的需要,它需要强有力的非线性解算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基于人工智能和神经生物学的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技术为这种系统性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人工神经网络特有的信息处理能力在愈来愈多的

15、领域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具有如下特点9,10: 学习:神经网络可以根据外界环境修改自身行为,这使它比其他任何方法接受自身感兴趣的外界信息更敏感。 概括:经过学习训练后,神经网络的响应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外界信息的少量丢失或自身组织的局部缺损不再很敏感,反映了神经网络的健壮性(鲁棒性),即工程上说的容错能力。 抽取:神经网络具有抽取外界输入信息特征的特殊功能,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能创造出未见的事物。 模拟:神经网络由众多的神经元组成,以并行的方式处理信息,大大加快了运行速度,可以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系统。 当然,神经网络并非十全十美,其自身的发展就曾经历过相当曲折的过程,但是,人工神经网络(ANNs)特性的融合将是化学工程学科发展到非线性核心系统的自组织适应和需要。例如采用神经网络设计的控制系统,适应性、稳定性和智能性均较好,能处理复杂工艺过程的控制问题,也使得化学工程师不但也是机械工程师,还首先是系统工程师,并能从最一般的非线性原理出发,解决实际过程的创新、应用、开发、生产等问题。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不断深化,化学工程学科必将不断分化和融合,体现出和谐系统的无限发展性质。参考文献 1 李立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