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1186374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唐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试卷分为第l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我国航天部门在当天公布了行星

2、探测工程图形标识一“揽星九天”,以及名为“天问一号”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升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该图形标示可以用来示意( )A. 银河系B. 太阳系行星C. 可观测宇宙D. 河外星系2. “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目标天体位于( )A. 水星和地球轨道之间B. 木星和天王星轨道之间C. 地球和木星轨道之间D. 土星和海王星轨道之间【答案】1. B 2. C【解析】【分析】【1题详解】由材料“我国航天部门在当天公布了行星探测工程图形标识一“揽星九天”,以及名为“天问一号”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可知,该图标表示的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B正确

3、;可观测宇宙是天体系统的最高层次,它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银河系包括太阳系和其它恒星系统,由上述可见,可观测宇宙和银河系范围太大,A、C错误。河外星系与银河系是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更不可能表示河外星系,D错误。故选B。【2题详解】由材料“天问一号”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可知,火星是其目标太阳系根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此可知,火星位于地球和木星轨道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天体用天体系统的层次,题目简单。从地球上看月亮,有时似一钩斜挂,有时如玉盘高悬。月亮盈亏变化而出现的各种形状,称为月相。图为某中学天文观测小组绘

4、制的农历上半月傍晚时分的月相示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 月相的变化周期( )A. 与太阳活动周期保持一致B. 与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大致相同C. 与地球自转周期保持一致D. 取决于观察者所处的经纬度位置4. 北宋欧阳修的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所描述的月相为( )A. 满月B. 凸月C. 上弦月D. 蛾眉月【答案】3. B 4. A【解析】【分析】【3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月相的变化以月为周期变化,大体和与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相同,大约为28天,B正确;太阳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A 错误;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C错误;与观察者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无关,D错误。故选B。【4题详解】由所学知

5、识可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所描述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满月,A正确;农历每月十二、十三日的凸月,B错误;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月是上弦月,C错误; 蛾眉月是农历月底的月亮或月相,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月相,题目简单。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地内物质相态的差异B. 地内温度的变化C. 地内物质密度的差异D.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6. 圈层( )A. 位于莫霍界面以下B. 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C. 厚度比圈层大D. 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答案】5. D 6. B【解析】【分析】【5题详

6、解】不连续面是指地震波波速在地下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作为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6题详解】由图文材料得知,圈层是地壳,它和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岩石圈,B选项正确;地壳在莫霍面以上,排除A选项;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km,圈层属于上地幔;其厚度约是33900km,排除C选项;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位于上地幔,即圈层,排除D选项。故选B。【点睛】地球内部圈层以及不连续面:地壳(033km)、(莫霍面)、地幔(上地幔:33900km;下地幔:9002900km)、(古登堡面)、地核(外核:29005150km

7、;内核:51506370km);常见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由沉积岩形成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下图为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时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 )A. B. C. D. 8. 图中含煤地层形成时期,当地( )A. 沉积作用为主B. 气候炎热干燥C. 广布大陆冰川D. 缺乏植被覆盖9. 若图中的含煤地层形成于侏罗纪,则地层可能形成于( )A. 寒武纪B. 石炭纪C. 三叠纪D. 第四纪【答案】7. B 8. A 9. D【解析】【分析】【7题详解】由图文可知,为花岗岩,为煤层

8、,为砂岩,为安山岩。其中,煤层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砂岩属于沉积岩,只有具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岩中才可能含有化石,故选B。【8题详解】煤是地球上的森林植被,随着地壳运动及沉积作用掩埋于地下,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的,题干中为含煤地层形成时期,说明当地以沉积作用为主,A正确,D错误。气候炎热干燥与广布大陆冰川,不适合森林植被的生长,无法为煤层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BC错误。故选A。【9题详解】在沉积岩中,岩层位置越靠下,年代越久远,反之岩层则新,地层位于含煤地层之上,说明其形成时间较晚,在所给地质年代中,只有第四纪晚于侏罗纪,故选D。【点睛】沉积岩是地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

9、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其主要特征是:层理构造显著;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下图为一游客在我国某世界自然遗产地拍摄的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图示地貌景观为( )A. 冰川地貌B. 黄土地貌C. 海岸地貌D. 喀斯特地貌11. 图示地貌类型的地下部分往往发育有( )溶洞 角峰 海蚀柱 地下河A. B. C. D. 【答案】10. D 11. D【解析】【分析】【10题详解】读图可知,该地为峰林,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D正确;与冰川地貌、黄土地貌、海岸地貌等无关。故选D。【11题详解】喀斯特地貌在地下多发育有石钟乳、石笋、石

10、柱、石幔、地下暗河、溶洞等,正确;角峰属于冰川侵蚀地貌,海蚀柱属于海水侵蚀地貌,错。故选D。【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地上喀斯特地貌有:孤峰、峰林、峰丛、洼地、丘陵、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地下暗河、溶洞等。 臭氧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浓度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下图)。臭氧层是地球大气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 臭氧层( )A. 位于地球大气对流层B. 其内的臭氧浓度随海拔上升而增大C. 位于地球大气平流层D. 是地球大气中存在臭氧的唯一场所13.

11、 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A. 分解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B. 提高地表温度C. 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D. 缓解温室效应【答案】12. C 13. C【解析】【分析】【12题详解】臭氧层位于大气圈的平流层,A错误;由图示可知,臭氧浓度随海拔上升先增后减,B错误;臭氧层主要存在于平流层大气中,C正确;臭氧层不是地球大气中存在臭氧的唯一场所,D错误。故选C。【13题详解】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命的辐射危害,对地球生命起保护作用,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正确;臭氧不能分解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有利于降低地表温度;温室效应是因为

12、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多导致,不是臭氧层能缓解的,ABD错误。故选C。【点睛】臭氧层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裨益。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 B. C. D. 15. 大规模火山喷发会导致当地甚至全球气温下降,主要原因是( )A. 减弱,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B. 增强,大气颗粒物增多C. 减弱,地球大气的CO2浓度降低D. 增强,地表反射率降低【答案】14

13、. C 15. A【解析】【分析】【14题详解】通过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太阳辐射,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为大气逆辐射,为地面辐射。其中大气通过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C正确。故选C。【15题详解】火山喷发会向大气中喷发大量的火山灰(主要为颗粒物)和火山气体。大气中颗粒物增多会加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降低,进而导致地面辐射减弱,因为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进而导致气温下降,A正确。吸收辐射会使大气温度升高,B错误。火山喷发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C错误。是地面辐射,其不等同于地面反

14、射,D错误。故选A。【点睛】此题的关键要理解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通过示意图能够判断出为太阳辐射,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为大气逆辐射,为地面辐射。在判断出这些过程的基础上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答案。下图为我国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夏季的表层海水盐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水盐度最大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17. 图示区域海水盐度特征说明长江入海径流( )A. 搬运泥沙堆积在河口形成三角洲B. 使入海口附近海水盐度整体降低C. 携带大量盐类入海提高海水盐度D. 使入海口附近盐度高于大洋平均【答案】16. D 17. B【解析】【分析】

15、【16题详解】由题意可知,该图为我国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夏季的表层海水盐度等值线分布图。图中等值线数值越大,说明海水盐度越高,从图可以看出丁地数值最大,盐度最高,故选D。【17题详解】由图可知,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等值线向外凸出,说明长江入海径流量大,使入海口附近海域的盐度降低,B正确、C错误。搬运泥沙堆积在河口形成三角洲与图文信息无关,A错误。使入海口附近盐度低于大洋平均,D错误。故选B。【点睛】盐度的影响因素:从根本上讲,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气候(降水量、蒸发量)、河流径流量、洋流、海域封闭程度等。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当然,地理中的某些海区的盐度变化,需要将以上几条综合起来考虑。例如: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