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1184747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根本定型,有一定增减。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一、正月拜年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二、立春祭农立春在元

2、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假设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嘉祉。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三、元宵灯火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局部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

3、,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时机,演出了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

4、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冲动的心情可知矣。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四、三月曲水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那么停下来饮酒赋诗。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答复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

5、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五、寒食禁火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故事说: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国君以后,论功行赏时,只有介子推一个人没有得到禄位。子推于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

6、。六、清明上坟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七、四月佛诞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那么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八、端午龙舟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

7、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那么说这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早说了。九、七夕乞巧传说七月七日晚上,天上的牛郎织女要从隔开的银河上踏过喜鹊组成的桥相会。固然,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青年男女在那个礼教森严的社会里,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的艰难,但恰恰唯其艰难和险阻,

8、才激发起坚韧和持久,因此,这个故事才会长久地在人们中流传,才会附丽到七月七日这个仲夏夜的晚上,早在汉代,?大载礼记夏小正?就说:“是月织女东向,盖言星也,也就是说,至少在汉时,人们已经注意到织女星在天空中的运行规律,以七月显得最为突出。?史记天官书?说织女“是天帝外孙。,也就是天孙的由来。?星经?:那么说“牵牛,名天关。,牵牛星就是牛郎,而河鼓那么是后来转义。十、中元鬼节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连救母的故事,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后来的盂兰盆会可能在东晋时出现,现在大概只有寺院

9、里才恢复有。十一、中秋赏月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下的词。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至于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那么不见于南宋笔记的记载,传说是元末农民红巾军起事时,以圆饼为号。中秋节在两宋时很热闹,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时的中秋夜,都人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

10、星点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十二、重阳登高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远的好时候。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现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所以想到长寿。十三、腊八煮粥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所以对灶神的祭祀起源可能在西周以前。东汉刘珍等编写的?东观汉纪?说在祭祀灶神时要以黄羊为牲。到了两宋时期,祭祀灶神的活动中出现了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此风俗可能来自佛教对中国民间巫神活动的渗透改造,这一天,和尚们看见大家都在祭祀传统巫教神祗,恐于其教义宣传不利,乃趁热闹来个粥会施舍斋饭给贫苦无依的人民吃,以抵消“邪教的影响,但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照例拿来,反正是变着把戏吃就是了,于是就创造了“腊八粥。至今许多家庭还有此种风俗,有些现代巧媳妇还做得很有心得。十四、除夕守岁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那么是爆竹声声。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只不过春节联欢的精彩节目破坏了温馨的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