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连接练习题及答案1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1183456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螺纹连接练习题及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螺纹连接练习题及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螺纹连接练习题及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螺纹连接练习题及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螺纹连接练习题及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螺纹连接练习题及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螺纹连接练习题及答案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螺纹联接练习题例2 有一轴承托架用4个普通螺栓固连于钢立柱上,托架材料为HT150,许用挤压应力P =60MPa,螺栓材料强度级别6.8级,许用安全系数s=4,接合面间摩擦系数f=0.15,可靠性系数KS=1.2,螺栓相对刚度,载荷P=6000N,尺寸如例图2.5所示,设计此螺栓组连接。 解 1螺栓组受力分析 如例图25所示,载荷p可分解为:横向载荷 Py=Pcos30=6000cos30=5196 N (铅垂向下)轴向载荷 Px=Psin30= 6000sin30= 3000 N (水平向右) 倾覆力矩 M = Px180+ Py420=3000180+5196420 = 2.722Nmm

2、显然该螺栓组连接受横向载荷Py、轴向载荷Px和倾覆力矩M三种简单载荷的共同作用。 (1)确定受力最大螺栓的轴向工作载荷。首先确定在轴向载荷Px作用下,每个螺栓受到的轴向工作载荷 然后确定在倾覆力矩M的作用下,每个螺栓受到的轴向工作载荷由公式(11-33)P273为显然,上部螺栓受力最大,其轴向工作载荷为 F=FP+FM=750+3240=3990 N (2)确定螺栓的预紧力F。由托架不下滑条件计算预紧力F,该螺栓组连接预紧后,受轴向载荷Px作用时,其接合面间压紧力为剩余预紧力F”,而受倾覆力矩M作用时,其接合面上部压紧力减小,下部压紧力增大,故M对接合面间压紧力的影响可以不考虑。固此,托架不下

3、滑的条件式为式中 Py横向载荷,Py =5196N; FP螺栓所受的由Px引起的轴向工作载荷,FP=750N;f接合面问摩擦系数,f=0.15; Ks可靠性系数, Ks =1.2; 由接合面不分离条件公式(11-35)p273计算预紧力F。由托架下部不被压溃条件公式(11-34)p273计算预紧力;(钢立柱抗挤压强度高于铸铁托架)式中 p托架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p= 60MPa;其它参数同前。所以 综合以上三方面计算,取F = 11000 N。 2计算螺栓的总拉力F0这是受预紧力F作用后又受轴向工作载荷F作用的紧螺栓连接,故螺栓的总拉力F0为 3确定螺栓直径 式中 螺栓材料的许用拉伸应力。由题

4、给条件知,强度级别为6.8级,得s=480MPa,S=4,所以 = S/ S=480/4=120 MPa 查GBl96-1981,取M16(d1=13.835mm12.757mm)。说明 该题也可先按托架不下滑条件确定预紧力F,然后校核托架上部不分离和托架下部不压溃的情况。 例3 有一气缸盖与缸体凸缘采用普通螺栓连接如图所示。已知气缸中的压力p在01MPa之间变化,气缸内径D=500mm,螺栓分布圆周直径D0=650mm,为保证气密性要求,剩余预紧力F”=1.8 F(F为螺栓的轴向工作载荷),螺栓间距t45d(d为螺栓的大径),螺栓材料的许用拉伸应力=120MPa,许用应力幅a=20MPa,选

5、用铜皮石棉垫 片,螺栓相对刚度。试设计此螺栓组连接。分析 本题是典型的仅受轴向载荷作用的螺栓组连接。但 是螺栓所受载荷是变化的,因此应先按静强度计算螺栓直径,然后校核其疲劳强度。此外,为保证连接的气密性,不仅要保证足够大的剩余预紧力,而且要选择适当的螺栓数目,保证螺栓间间距不致过大。 解 1初选螺栓数目z 因为螺栓分布圆周直径较大,为保证螺栓间间距不致过大,所以应选用较多的螺栓,取z=24。2计算螺栓的轴向工作载荷F(1)螺栓组连接的最大轴向载荷FQ(2)螺栓的最大轴向工作载荷F 3计算螺栓的总拉力F0 F0=F”+F=1.8F+F=2.8F=2.8X16362.5=45815 N4计算螺栓直

6、径 查GB 196-1981,取M30(d1=26211 mm25139mm)。5校核螺栓疲劳强度 故螺栓满足疲劳强度。 6校核螺栓间距实际螺栓间距 故螺栓间距满足连接的气密性要求。 题4 图示为一凸缘联轴器,用6个M10的铰制孔用螺栓连接,结构尺寸如图所示。两半联轴器材料为HT200,其许用挤压应力pl=100MPa。螺栓材料的许用剪应力=92 MPa,许用挤压应力 p2 =300 MPa,许用拉伸应力=120 MPa。试计算该螺栓组连接允许传递的最大转矩Tmax。若传递的最大转矩Tmax不变,改用普通螺栓连接,试计算螺栓小径d1的计算值(设两半联轴器间的摩擦系数f=0.16,可靠性系数Ks

7、=1.2)。 题3 解 1计算螺栓组连接允许传递的最大转矩 该铰制孔用螺栓连接所能传递的转矩大小受到螺栓剪切强度和配合面挤压强度的制约。因此可按螺栓剪切强度条件来计算Tmax,然后校核配合面挤压强度,也可按螺栓剪切强度和配合面挤压强度分别求出Tmax,取其值小者。本解按第一种方法计算。 校核螺栓与孔壁配合面间的挤压强度 式中 ds螺杆直径,ds=11 mm; hmin配合面最小接触高度, hmin =6035=25mm; p-配合面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因螺栓材料的p2大于半联轴器材料的p1,故取p=p1=100MPa,所以 满足挤压强度。故该螺栓组连接允许的最大转矩Tmax=8917913Nm

8、m。2改为普通螺栓连接,计算螺栓小径d1(1) 计算螺栓所需的预紧力F,。按接合面间不发生相对滑移的条件,则有 (2)计算螺栓小径d1 螺纹连接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给出的A、B、C、D答案中选一) 题1 当螺纹公称直径、牙型角、螺纹线数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自锁性能比粗牙螺纹的自锁性能( )。 A好 B差 C相同 题2 用于连接的螺纹牙型为三角形,这最主要是因为三角形螺纹( )。 A牙根强度高,自锁性能好 B传动效率高; C防振性能好 题3 若螺纹的直径和螺旋副的摩擦系数一定,则拧紧螺母时的效率取决于螺纹的( )。 A螺矩和牙型角 B.升角和头数 C导程和牙型斜角 D螺距和升角题4 对于连接

9、用螺纹,主要要求连接可靠,自锁性能好,故常选用( )。 A升角小,单线三角形螺纹 D升角大,双线三角形螺纹C升角小,单线梯形螺纹 D升角大,双线矩形螺纹题5 用于薄壁零件连接的螺纹,应采用( )。 A三角形细牙螺纹 B梯形螺纹 C.锯齿形螺纹 D多线的三角形粗牙螺纹 题6 当螺栓组连接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时,该螺栓组中的螺栓( )。 A必受剪切力作用 B必受拉力作用 C既可能受剪切作用,也可能受拉伸作用 D同时受到剪切与拉伸作用 题7 计算采用三角形螺纹的紧螺栓连接的拉伸强度时,考虑到拉伸与扭转的复合作用,应将拉伸载荷增加到原来的( )倍。 A1.1 B1.3 C1.25 D0.3题8 采用

10、普通螺栓连接的凸缘连轴器,在传递转矩时,( )。 A螺栓的横截面受剪切 B.螺栓与螺栓孔配合面受挤压 C螺栓同时受剪切与挤压 D螺栓受拉伸与扭转作用 题9 在下列四种具有相同公称直径和螺距,并采用相同配对材料的传动螺旋副中,传动效率最高的是( )。 A单线矩形螺旋副 B.单线梯形螺旋副 C双线矩形螺旋副 D,双线梯形螺旋副 题10 在螺栓连接中,往往在一个螺栓上采用双螺母其目的是( )。 A提高强度 B提高刚度 C防松 D减小每圈螺纹牙上的受力题11 在同一螺栓组中,螺栓的材料、直径和长度均应相同,这是为了( )。 A.受力均匀 B便于装配 C.外形美观 D降低成本题12 螺栓的材料性能等级标

11、成6.8级,其数字6.8代表( )。 A. 对螺栓材料的强度要求 B对螺栓的制造精度要求 C对螺栓强度和制造精度的要求题13 螺栓强度等级为68级,则该螺栓材料的最小屈服极限近似为( )。 A . 480 MPa B6 MPa C8 MPa D0.8 MPa题14 不控制预紧力时,螺栓的安全系数选择与其直径有关,是因为( )。 A直径小,易过载 B直径小,不易控制预紧力 C直径大,材料缺陷多题15 工作时仅受预紧力F作用的紧螺栓连接,其强度校核公式为,式中的系数1.3是考虑( )。 A可靠性系数 B.安全系数 C螺栓在拧紧时,同时受拉伸与扭转联合作用的影响题16 紧螺栓连接在按拉伸强度计算时,

12、应将拉伸裁荷增加到原来的13倍,这是考虑( )的影响。 A螺纹的应力集中 B扭转切应力作用 C. 安全因素 D.载荷变化与冲击题17 预紧力为F的单个紧螺栓连接,受到轴向工作载荷F作用后,螺栓受到的总拉力F0 ( ) F+F。 A大于 B.等于 C. 小于题18 一紧螺栓连接的螺栓受到轴向变载荷作用,已知Fmin=0,Fmax=F,螺栓的危险截面面积为Ac,螺栓的相对刚度为KC,则该螺栓的应力幅为( )。 题19 在受轴向变载荷作用的紧螺栓连接中,为提高螺栓的疲劳强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大螺栓刚度C1, 减小被连接件刚度C2 B减小C1,增大C2 C增大C1和C2 D减小C1和C2,题20 若要提高受轴向变载荷作用的紧螺栓的疲劳强度,则可( )。 A在被连接件间加橡胶垫片 B.增大螺栓长度 C采用精制螺栓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