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病理学教学大纲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9.50KB
约14页
文档ID:501109879
病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1/14

病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6110英文名称:Pathology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110学时;理论学时:78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上机学时:课外实践:其他学时:考核性质:考试;学 分:6学分;一、课程简介病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形态结构、代谢和功能等方面的改变,从本质上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转归的学科病理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是医学主干学科病理学也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也属于临床医学病理学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知识,从而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治、预防及科研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通过本学科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病理变化的肉眼和光镜观察、描述方法;基本病理过程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常见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及其临床联系和结局的规律,为学习临床医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教学组织与方法本课程在学院教务处与基础医学院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根据教学任务成立教学小组,设组长一名,在教研室主任的领导下,按大纲要求组织安排教学活动。

本课程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要注重联系临床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 次教 学 内 容理论学时实习学时总学时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绪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15347883124421846111210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传染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寄生虫病6857444222421122118127856633合 计7832110实验内容及要求序 号实 验 名 称实验要求实验类型实验学时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实验六实验七实验八实验九实验十实验十一实验十二实验十三实验十四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上皮组织来源肿瘤间叶组织来源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传染病和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寄生虫病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22242222422222合 计32四、理论教学绪 论【目的要求】1.了解:病理学的发展史2.熟悉:病理学的地位、研究方法、观察方法和学习方法3.掌握: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教学内容】1.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2.病理学的地位3.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人体病理学的诊断、研究方法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4.病理学的观察方法5.病理学的学习方法6.病理学发展史【计划学时】1学时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目的要求】1.了解: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常见可逆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对机体的影响;细胞老化的概念及主要机制2.熟悉: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的类型;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3.掌握: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可逆性损伤的概念、类型及其形态学特征;不可逆性损伤(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学改变和结局;凋亡的概念和形态学特点及其与坏死的区别【教学内容】1.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类型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2.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3.常见可逆性损伤的概念、类型(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 淀粉样变性、黏液样变性及病理性钙化等)、发生机制、形态学特征及其对机体的影响4.不可逆性损伤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5.坏死的分类及各类型的形态特点;坏死的结局及后果6.凋亡的概念和形态学特点及其与坏死的区别7.细胞老化的概念 、特征、机制(仅提学说名称)【计划学时】5学时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目的要求】1.了解: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及纤维性疤痕形成的过程和机制2.熟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3.掌握:再生与修复的概念;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创伤愈合的类型;骨折愈合的过程【教学内容】1.再生的概念及各种细胞再生的能力和分类(不稳定细胞、稳定细胞和永久性细胞)2.各种组织再生的过程3.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细胞外基质及其作用、生长因子、抑素与接触抑制)4.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功能及结局;肌纤维母细胞的概念和作用5.瘢痕组织的形态及功能6.肉芽组织和疤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7.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骨折愈合的过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计划学时】3学时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目的要求】1.了解:出血的概念、病因及病变;梗死对机体的影响2.掌握:淤血的概念及后果;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形态、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栓塞的概念及类型、对机体的影响;梗死的概念及病变特点【教学内容】1.动脉性充血的概念、类型、病变、后果2.淤血的概念、病变及后果;常见的肝、肺淤血3.出血的概念、病因、病变(自学)4.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和机制、形态、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5.栓塞的概念、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6.梗死的概念、类型、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计划学时】4学时第四章 炎 症【目的要求】1.了解:炎症的原因2.熟悉:急性炎症的发病机制,炎症经过;炎症介质的类型、作用3.掌握:炎症的概念、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和结局;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教学内容】1.炎症的的概念及意义、原因、局部基本病变、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2.急性炎症的发病机制;炎症经过;炎症介质的类型、作用3.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和结局4.慢性炎症的类型(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及其病变特点【计划学时】7学时第五章 肿 瘤【目的要求】1.了解: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学2.熟悉:常见肿瘤的形态学特点、生物学行为及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命名原则3.掌握:肿瘤的概念及肿瘤性增生和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良、恶性肿瘤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教学内容】1.肿瘤的概念及肿瘤性增生和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2.肿瘤的形态学特点3.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4.肿瘤的命名、分类5.肿瘤的生长和扩散6.肿瘤的分级分期7.肿瘤对机体的影响8.良、恶性肿瘤的区别9.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原位癌10.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学11.常见肿瘤举例,癌与肉瘤的区别【计划学时】8学时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了解:心肌纤维化及冠状动脉性猝死的概念;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风湿性动脉炎及脑部等的病变特点;心肌炎的概念和病因2.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心绞痛的概念、原因和机理;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3.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主要脏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冠心病的概念、类型;心肌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结局;高血压病的各期病变特点及心、肾、脑、视网膜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风湿性全心炎的病变特点;心瓣膜病的概念;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发生的形态学改变、临床表现;心肌炎的病变特点【教学内容】1.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主要脏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2.冠心病的概念、类型;心绞痛的概念、原因和机理;心肌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结局;心肌纤维化及冠状动脉性猝死的概念3.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良性高血压病的各期病变特点及心、肾、脑、视网膜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恶性高血压的病变特点4.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全心炎、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风湿性动脉炎和脑部等的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5.急性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6.心瓣膜病的概念;联合瓣膜病的概念;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发生的形态学改变、临床表现7.心肌炎的概念和病因;病毒性、孤立性和免疫性心肌炎的病变特点【计划学时】8学时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了解:病毒性肺炎和SARS的病变特点2.熟悉:硅肺、(大、小叶性)肺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因及发生机制3.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特点及并发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的病变特点及其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关系;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硅肺的病变特点;鼻咽癌及肺癌的病变特点及其扩散【教学内容】1.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2.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结局和并发症3.病毒性肺炎的病因、病变特点和结局;SARS的病变特点4.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概念;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并发症5.肺气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类型及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6.硅肺的病因及发生机制、病变特点、分期及并发症7.肺心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8.鼻咽癌及肺癌的病因、类型和病变特点、扩散及临床病理联系【计划学时】6学时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了解:阑尾炎的病变及并发症;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肝硬化分类、病因及发病机理2.熟悉:慢性胃炎和溃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3.掌握: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胃溃疡病的好发部位、基本病变、合并症及与恶性溃疡的区别;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及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并比较门脉性、坏死后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异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及原发性肝癌的病变特点及其扩散【教学内容】1.慢性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类型、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2.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及并发症、临床病理联系3.阑尾炎的病变及并发症4.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基本病变、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及其结局5.肝硬化分类、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