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1070716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川九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不可复制的魏晋风度张宏杰 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其风度一直被后人追慕除却清淡一面。孙登布衣蔬食,绝人间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阮籍“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 许多士人的纵情越礼达到怪诞骇俗的程度。历史上最有名的片段是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之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阮修则“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饮”。阮籍“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醉便眠其妇侧”。“

2、邻家处子有才色,未嫁而卒,籍与无亲,生不相识,往哭尽哀而去”。这些都令后世读者心向往之而行不敢至。 他们公然蔑视礼法。阮籍当众放言:“礼岂为我辈设也!”他在大人先生传中说出这样大逆不道之言:“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他们中的很多人视仕途为污秽之地,在权力面前表现出的傲慢令人吃惊:为拒做官,嵇康忍痛与山涛绝交;为拒权贵,阮籍曾一醉六十余日。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既少年时期就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吏部尚书实在是不算低了,而且还是频招,可王羲之却“皆不就”,传统中国社会以功名利禄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衡量体系在魏晋时代坍塌了。 从这些言说、举动和故事中,我

3、们能分明感受到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傲视天地和独立不羁。如果说士族社会中的汉朝和唐朝更像贵族时代的西周,整饬有序,礼乐辉煌,文化雍容大度,那么魏晋就像贵族时代的春秋战国,是一个个性和才情能得以充分展示,因此极富创造力的时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魏晋时代的社会背景,与春秋战国时代高度相似。这个时代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皇帝如同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 与皇权的不稳定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世家大族的稳定性。许多世家大族势力急剧膨胀,甚至发展到“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类似领主状态。许多士族富厚过于王侯。东晋士族庄园遍布江左,他们“势力倾于邦君,储积富乎公室,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金玉满堂,妓

4、妾溢房。园林拟上林,馆第僭太极”。正如柳诒微所说:“魏晋以降,易君如举棋,帝国朝代之号如传舍然。当时士大夫以地方绅士,操朝廷用人之权。于是朝代虽更,而社会之势力仍固定而不为动摇,岂惟可以激扬清浊,仰亦所以抵抗君权也。”因此世家大族对皇权形成强大的牵制,以至于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谚语。 在这种情况下,铁桶一般的大一统政治秩序被打破了,许多旧门士人凭借门第资本,不再对权力俯首帖耳:“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世族们)犹昂然以门第自负。”一些门第高贵的士人,甚至对门第不如他久远的皇帝抱一种隐隐的睥睨之态。面对政治权威,他们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许多人甚至不屑于为皇帝服务。 (选自2013年2月下杂文月

5、刊,有删改)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许多魏晋人士多才多艺又落拓不羁,其纵酒放达、纵情越礼达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如刘伶、阮修等。B“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从中可以看出阮籍的纵性任情。C魏晋人士崇尚清淡,见面必玄谈,文人名士的智慧之花在言谈间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这让后人羡慕不已。D阮籍与王安丰追求个性自由发展,注重自我,注重感情,狂简旷达,纵性任情,追求享乐,这些行为让后人内心向往却不敢仿效。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羲之多次受到朝廷的征召,但他都没有去赴任。由此说明,在魏晋时代

6、,王羲之的社会价值相当低。B魏晋士人多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合作,视仕途为污秽之地。为此,嵇康与山涛绝交,阮籍曾经一醉六十余日。C魏晋士人颇有春秋战国遗风,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傲视天地和独立不羁。D相对于汉朝和唐朝,魏晋时代的士人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才情。魏晋时代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时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春秋战国时代非常相似,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皇帝更换频繁,皇权极不稳定。B从魏晋时代“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世家大族的势力很大,甚至能够牵制皇权。C在魏晋时代,世家大族的势力比较强大,许多士族富

7、过王侯。只有经过朝代的更替,世家人族的势力才会动摇。D在魏晋时代,一些门第高贵的士人,面对政治权威,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他们甚至瞧不起门第远不如他久远的皇帝。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长七尺,美须髯,少有大志。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缞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稷等叹骇。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

8、参军,进奉宸监丞。会吐蕃乞和,其大将论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携,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授主客郎中。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

9、。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五千、驼二百、牛羊十余万。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俄又兼御史大夫,复为朔方大总管,以备突厥。未行,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引坐纛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扣马谏曰:“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注释:纛do:古代军队里面的大旗。(新唐书郭震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10、词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3分)A一不质名氏 质:评判,对质 B因觇虏情 觇:窥视 C款塞愿和 款:赔款 D修吊赠礼 吊:忧虑,怜悯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以钦陵欲裂四镇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乃以元振充使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则其下必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因觇虏情 相如因持璧却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的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郭震没有听从。B唐玄宗因他人劝谏而赦免了郭震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后来念其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C郭

11、震仗义疏财,不拘小节,曾以铸私钱、卖人口得来的钱财馈赠宾客,老百姓十分厌恶并深以为苦。D在对待吐蕃请和的问题上,郭震献出了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并因此授其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的官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4分)(2)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3分)(3)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3分)(二)古诗阅读阅读下面的词作,然后回答问题(11分)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8、这是一首咏梅诗,试具体分析首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并指出首联和颔联

12、是怎样照应题目的。(5分)_9、颈联侧重描写梅花的什么特点?本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6分)_10、古诗文默写(6分)(1)怀旧空吟闻笛赋,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孤山寺北贾亭西,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_,衡阳雁去无留意。_,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4)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5)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6)人有悲欢离合,_,此事古难全。_,_苏轼水调歌头(7)_,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为陈同甫(8)辛苦遭逢起一经,_。文天祥过零丁洋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选

13、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心与手 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身边摆满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即刻脸上浮现出妩媚的笑颜,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

14、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