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1070532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1.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才上心头,却下眉头,许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写月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文出示诗歌水调歌头,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纠正学生读音。(阙,琼,绮)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情

2、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学们在学习理解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但愿人长久,仔细阅读这篇文包诗结构的作品,就能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三、精读诗文读了课文,你感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埋怨、宽慰)课文一至三小节描写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在中秋月圆之夜,诗人为何单单想起了他的弟弟呢?什么是手足情深?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由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指名同学朗读。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这首诗里,同样也蕴涵着这样的感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来感受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齐读水调歌头。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诗人的离愁别绪,自由读读这一段。你感受了怎样的意境?

3、(静夜思)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李白静夜思,指导朗读描写月夜环境和诗人辗转反侧的句段。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齐声朗读诗人月下所思的句段。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句段。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再读句段,进一步体会感受。在诗人的诗中同样也蕴藏着这样的情绪,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绪。齐读水调歌头。课文后面部分抒写了诗人的心情得到了宽慰,是什么让他得以释怀的?指名读课文的五至七节,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引述第五自然段,分析诗人的情绪变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4、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由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齐读水调歌头。三、总结全文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及诗词。2.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一、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因此,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好办法。本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属于“文

5、包诗”类文章。课文用词丰富传神,意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运用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二、主要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引入课题:1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来到了,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古代文人都喜欢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说几句吗?2、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文章。(板书:但愿人长

6、久)(二)联系课题,鼓励提问:1、看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2、教师归纳:( 1)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2)书上写的那几句词该怎样理解?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初读课文,抓住情感线(着重围绕第一个思考题):1、学生自读圈画(读的形式可多样化)。2、组织交流,教师板书:“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引导学生看板书再提问,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重点学习目标)(四)转换师生角色,深入探究课文:(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四年级的小学生)( 、学习13自然段:( 1)师:苏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

7、?( 2)学生读书准备。( 3)指名回答,要求: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回答得有说服力,使人信服。(其间穿插多形式的朗读)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苏老先生,您在遥远的他乡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吗!这我已经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2)学生说(穿插读)( 3)看图想象(利用多媒体):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在干什么?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 4)重点读好: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学生练习读指名读(评点读)齐读第四自然段( 、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师:苏先生,后来你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后五行我已读过,可我还是不

8、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你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2)学生各自朗读后两段。( 3)鼓励学生小组(也可同桌)交流,圈画重点句段,准备回答。( 4)组织班级交流:指名说小组间相互补充学生在书上画出相关词的意思:(重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师生分角色读(分词和词的意思)男女学生轮读(五)朗读四、五、六自然段,加深体会作者情感。(六)课堂小结(结合板书)。三、板书:但愿人长久心绪不宁:思念弟弟埋怨:月圆人不圆宽慰:真情留人间( .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9、。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起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苏轼的思亲之情。教学过程:一、揭题,基础性诊断与矫治。1、读题,理解题意。2、简介苏轼。3、基础性诊断练习,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苏轼的资料。二、初读课文,自主性诊断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同桌互相检测,进行自主性诊断与矫治。3、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词。(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长句子。(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一)学习1-3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你

10、读懂了什么?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1)交待了苏轼创作的原因。(2)中秋节,各家团圆,而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客”你还联想到什么诗句?(3)苏轼与弟弟感情如何?你从哪个词看出的?3、指导朗读(二)学习4-5自然段。1、诗人为什么睡不着?2、诗人为什么埋怨月亮?从那些词看出他的思亲之情?(1)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2)讨论交流,群体性诊断与矫治。苏轼并未陷于怅恨之中,很快解脱,他转念又想到了什么?从哪看出他的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积极向上?3、指导朗读。(三)学习第6自然段。1、读诗句,用第五段中的句子理解诗句。2、介绍古典诗词及水调歌头。3、听课文录音。练习朗读。四、总结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1、总结全文。2、背诵水调歌头。五、发展性诊断与矫治。1、收集有关古典诗词的资料,在班级交流。2、开展背诵“古典诗词”活动,将生活与学习相互结合,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能力。小学三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do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