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检测题的命题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1070279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检测题的命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检测题的命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检测题的命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检测题的命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检测题的命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检测命题的“四个关注”作为在数学评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数学检测命题,在新课程理念下该做出怎样的创新变革呢?我们以为,应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目的性、科学性、典型性、适度性、创意性的原则,围绕“四个关注”进行命题。 一、关注情感,体现人文关怀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是一种文化,在命题过程中就应该力求体现现代文明,把真情、尊重、理解、信任融入命题,逐步实现基础性、感情性、人文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统一。 1.精心设计卷首语,扬起学生自信的帆。为了激起学生的自信心,可在试卷的开头送上一段类似这样热情洋

2、溢的话语:“亲爱的同学们,这学期你一定掌握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本领吧?开动脑筋,认真答题,那你就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请鼓足勇气、充满信心,轻轻松松做题吧!” 这样的卷首语,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既给学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精心设计题首语,把情感注入命题。命题时,除内容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外,还可在题首安排一句“关照”的话,使题目的要求具有亲切感。如:“下面都是你学过的基本计算题。只要你细心,一定能做得又对又快!”“下面的题目只要你静下心来默读三遍,看清条件和问题,相信你能将这些题目全部解答出来。”这样的题首语可以使学生在考试中降低错误率,让考试变成享受学习

3、成功的过程。 3.精心设计结束语,体现师生平等对话。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因此,检测命题也必须体现平等对话,凸现师生的平等地位。为此,在试卷的结尾处可设计一段结束语。如:“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再如:“你对这份试卷的题目感到满意吗?”这样的结束语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答题氛围,使学生有了评价自己答题情况和对试卷命题提出意见的机会。 二、关注生活,促进学生发展 1.接轨学生的现实世界,使数学检测命题焕发时代气息。数学检测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素材就应接轨学生的现实世界。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应在不减弱知识成分的前提下,给纯

4、粹数学命题加以生活化的包装,把对数学知识的检测放在丰富的现实生活情境中,使数学命题焕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例如:春节期间,时代超市对5种儿童食品的价格进行了调整,据统计,调价前后这5种儿童食品销售量基本不变。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你认为这5种儿童食品调价后会影响超市的收入吗? 本题实质上就是求“这5种儿童食品的价格平均多少元”的问题,这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见的求“每份数”的类型。本题以“春节背景下的5种儿童食品的价格调整前后收入”的比较问询,使其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而变成一种时尚的社会文化。从知识检测的角度看,这道试题与纯粹的求“这5种儿童食品的价格平均多少元”的普通应用题没有多大区别,

5、但从文化熏陶的角度讲,本题的渗透空间更为广阔。 2.呈现形式富有创意,使数学检测命题具有趣味性。数学检测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题目的呈现形式就应富有创意。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应突破传统数学检测命题枯燥的纯文字叙述,而换之以图像、数据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使数学检测命题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发展载体。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测量物体的体积(或容积),你想过测量瓶子的容积吗?请根据图意计算出瓶子的容积。 这道试题力求引导学生在数据、图文创设的趣味情境中合理选择相关信息,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解答时,学生首先要仔细分析图中瓶子的每个部分的形状,确定解答的方法,并明白瓶子有水部分的容积加上倒立后无水部分的容积就是整

6、个瓶子的容积,然后运用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出正立瓶子中水占瓶子的容积和倒立后无水部分占瓶子的容积,最后把这两部分加起来,就是整个瓶子的容积。本题将看似不易计算的瓶子容积巧妙地融入数学知识的检测中,有效地增强了数学检测命题的趣味性。 3.增强教育内涵,给数学检测命题注入暖意。数学检测命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命题内容就应增强教育内涵。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应结合数学知识点的检测设置,加入一些能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因素,这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在“目标领域”中提出的要求。 例如,大铭从家去相距4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图中可以看出大铭在图书馆呆了()分钟,去时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7、,返回时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这道题目的主体部分是一幅折线统计图,要向学生展现的是大铭从家到图书馆(0120分钟)的活动情况,突出了大铭在“图书馆”停留过。对此,不同的学生定会作出不同的评价。无论学生持何种观点,在分析信息,展开评价的同时,学生都会获得“爱学习”这一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看,本题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品德教育,给原来抽象严谨的数学检测命题增添了浓浓的教育意义。 4.引领学生应用,是数学检测命题的价值体现。数学检测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就应引导学生进行应用。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应把数学知识贯穿于解决常见的现实问题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求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的本质联系,进而合理处理相

8、关信息,探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例如,小红和小军同乘一辆出租车从城西小学出发。小红去县实验小学,小军去县育才小学(如下图)。两人商定出租车票款由两人合理分摊。已知出租车的车票价标准为03千米(起步价)3元;3千米以上部分每千米1元。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两人各应承担多少元车票款? 坐车付费是现实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情。学生首先要根据给出的条件求出这段路程应付出租车车费3+(10-3)1=10(元),这里应用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思路。然后,再个性化地确定两人的付费方案:(思路一)因为两人坐车的路程比是53(106化简而得),按比例分配,小红应付10 =3.75(元),小军应付10 =6.25(元)。(思路二)前面6千米的车费两人平摊,后面4千米车费由小军单独负担,所以小红应付3+(6-3)12=3(元),小军应付3+(6-3)12+(10-6)1=7(元)。不管学生以何种思路计算车费,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在这里得到实际应用,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