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乘上直通车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1070273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乘上直通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巧用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乘上直通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巧用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乘上直通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巧用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乘上直通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用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乘上直通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乘上直通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参赛作品征文类别: A 类标 题:巧用信息技术 让语文教学乘上直通车姓 名:朱雪莲单 位:宜城市朱市二中通信地址:宜城市朱市二中联系电话:0710-4331401电子邮件:巧用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乘上直通车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有感宜城市朱市二中朱雪莲摘要: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上乐学、想学,学得容易、学得灵活、学得丰富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直观形象 激趣导学 省时省力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可以把文本中文字的优美,语言的生动,情感的

2、强烈等通过多媒体技术充分地展示出来,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上乐学、想学,学得容易、学得灵活、学得丰富全面,让语文教学乘上直通快车,提高教学效率。一、长驱直入,激趣导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多媒体能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使学生乐学。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

3、学中怎样使学生乐学呢?多媒体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披文以入情”、产生“乐学”情绪。如我在上苏州园林时,因为说明文的学习相对枯燥,学生大多不感兴趣,又因为面对是的农村学生,他们没有去过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美景也没有感性的认识。为了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有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苏州之美;还有一句谚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足见苏州园林之美。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苏州园林,领略它的美景。然后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图片,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

4、苏州园林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效果。(2)渲染气氛,拨动心弦,使学生想学。“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情感性。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作者情感的流露。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音乐、图画与文学这三种艺术形式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充分感知文章中的情感美。例如天上的街市,诗人郭沫若从街灯联想到明星,又从明星想到街灯,想到天上的街市,街市的物品,街市中行走的牛郎织女。这样回环互喻,相映成

5、趣,创造了一个充满幻想,充满诗情画意的和谐美妙意境.。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再现方面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既再现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的画面,又呈现作者全诗富有鲜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诗段,再加上多媒体配乐朗读,让学生在学习诵读品味揣摩过程中,吸收美感信息,感受逼真的情景,引起情感共鸣,领悟美妙和谐的意境。从而拨动了学生心弦,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激发了学生强烈探究欲望。可见通过运用电教媒体,以形美感目、以音美感耳、以意美感心,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真正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达到最可贵的境界。二、直观形象,省时省力。语文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

6、形象直观地把文本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克服学生理解障碍,省时省力,事半功倍。(1)化静为动,突破难点,使学生易学。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教学斑羚飞渡时,学生对飞渡的场景难以理解,而这一内容恰恰是课文的重难点。于是我就采用了动画的形式再现了斑羚飞渡的情形,当看到小斑羚在老斑羚背上一蹬,纵身跃到对面,老斑羚却葬身悬崖时,学生无不为之感动。这

7、样也改变了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重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2)增加容量,提高效率,使学生多学。利用多媒体,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听说读写训练以及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上。学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后,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描写一个熟悉的同学的外貌,并表现其性格(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写完后,借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集体读、猜、评、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有效的训练。又如在教伤仲永,在讲解借事说理的写作特点时,教师投影显示出完

8、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文章的结构清晰、主旨凸显,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既省时省力,又使学生听得更明白,看得更清楚,理解更透彻,获得的印象也更深刻。(3)启发灵感,促进想象,使学生活学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灵感,发挥学生想象力,使学生活学活用。如古诗的语言非常精炼概括,具有跳跃性,给人留有一个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教师可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内容,充分领会诗的美感,并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教黄河颂时,播放MTV黄河大合唱,

9、带领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深入感知黄河的磅礴气势。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思维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又例如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后,放映一段乡村雪景,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和深情的朗读,让学生对文章的景物描写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最后让学生仿写一篇写景作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运用电教手段启发学生奇思异想。给学生营造一个知识迁移、指导作文的宽松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也使课堂信息量明显增加。总之,多媒体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的营造、时空的转换、情感的渗透、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它可将文字传媒转化成视听传媒,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帮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理解文章内容之深奥、品味语言之精妙、体验情感之细腻,从而使学生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以培养,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较高的语文素养。它让语文教学乘上直通快车,能够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的应用既为教师的教提供了方便,又给学生的学带来了乐趣,是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不过,它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课堂效果显著,教学质量提高,反之,弄巧成拙,狗尾续貂,贻尽糟糕!只有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采取措施克服不足,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诗情画意、动静相宜,才能真正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