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指导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1069871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阅读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阅读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言文阅读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言文阅读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指导(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指导内容解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按高考语文能力层级的要求,它包括“理解B”和“分析 综合C”两项。理解主要落实在文句,分析综合主要落实在文意上。“理解B”项中包括四条具体要求:一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二是“了 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三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四是“理 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前三条着眼于文言文阅读语言方面的要求,后一条着眼F文言文 阅读内容理解方面的要求。“分析综合C”项中包括三条具体要求:一是“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二是“归 纳内容要点,槪括中心思想”: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是把整体 分解为部分:综合是把部分归

2、纳成整体,把分散的聚合成要点。分析与综合在思维过程中 是互相配合的,通过这一思维过程以达到对整篇文言文深层的本质的认识,从而准确、全 面地把握文意。文言文阅读这七条具体要求在高考命题中,侧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运 用这些知识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内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前者是阅读浅易文 言文的前提,后者则是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些具体耍求应该说都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最 基本的条件。考点例析1.理解B(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诃、量词。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据统计收到 340个常用词,理解这些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根据上下文做出确切恰当的解释,是读懂

3、 文言文、弄通文意最重要的一步。备考中应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假借义等语言现象。 另外,文言实词中,某个词属于哪一类是比较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些词可 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即词的活用,这种用法在备考中也必须了解和掌握。只有掌 握了这些古汉语知识,才能对文言文中一些语言现象做出正确的理解,也才能对实词做出 确切的解释。例: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997年全国高考试卷第12小 题,原文略,下同)A. 善才绳之。绳:捆绑B.先涕泣不自胜。胜:控制C.朕之恨深矣。恨:遗憾D.请今日为始。请:请求答案D这道题是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为B级。此题四个选

4、项中每个词都 有儿个义项,区别一词多义首先是要掌握一个词最常见的几个义项,然后要因文定义,再 是耍注意古义与一词多义的交义现象。根据上下文A项中的“绳”应解释为“按法办事”;B项中的“胜”应解释为“克制” :C项中的“恨”应解释为“怨、仇视”。题面上的ABC 三项答案均错,正确答案是D项。例: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1999年高考卷第11题)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C. 每见则谈玄里,应对肃敬。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答案D这道题也是考查对文言实词的掌握,能力层次为B级。古今异义有五种情况:一词义 扩大、二词义缩小、三词义转移、四感情色彩

5、变化、五名称说法改变。此题选择了四个古 今均可使用的双音节词语,要求选择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解题时应把每一项试与 现代汉语意义进行解释,看能否与上下文贯通。A项中的“私访”,是指官吏隐瞒身份到 民间调查,这个意义古今相同,也符合语境义。B项中的“资产”,在现代汉语中可解释 财产:企业资金:金融方面的术语。从上下文看此项同现代意义的“财产”是一致 的。C项中的“应对”,在现代汉语中为“答对”,这也符合上下文的意思。只有D项中 的“绝食”,现代汉语的意义是“断绝饮食”俵示抗议和口杀),而在此项上下文中的 “绝食”显然是指由大水、人灾而引起的粮食匮乏,以致千余家无粮可吃。因而,D项 中的“绝食

6、”是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正确答案应当是D。(2)7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考试说明划定了 26个, 它们是安、但、而、耳、乎、何、故、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 也、以、已、矣、于、贝9、者、之。文言虚词的数量虽然远不及实词多,但使用的频率之 高,用法之灵活,语法功能之强,在汉语发展中变化之大,都远胜过实词,可见掌握虚词 意义及用法的重耍。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要能分清虚实,辨明用法,通畅古今,注意 特殊等。例: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997年高考卷第 13小题)飞骑因番请见。大理丞狄仁

7、杰断善才罪止免官。仁杰乃引张释之髙庙、辛毗牵裾之例。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A. “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 B. “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也相同。 C. “因” 和“乃”不同,“止”和“仅”相同。D. “因”和“乃”不同,“止”和“仅”也不同。答案B此题是考查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掌握,能力层级是B级。例句中的“因”,根据上下文, 意为“于是,就”:“乃”意为“就,于是”,因此,“因”和“乃”意思相同。句中 “止”意为“只”;“仅”意为“只是,仅仅,只不过”,由此可见,“止”和“仅”的 意思也相同。答案应是B。例: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1999年高

8、考全国卷第 12小题)A.从此备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卿但暂还家,吾今II报府。B.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C.人遂竞贡新果。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D.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J1在邦域之中矣。答案:D这道题是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能力层次为B级。题中有4个例句是从中学课本 里面选出來的,这样做有利于运用所学知识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项中的两个“但” 字均为副词,当“只,只管”讲,用法是相同的。B项中的两个“以”字均是表示上文动 作的目的,用法也是相同的。C项中的两个“遂”字均为副词,表示下文的事情是由上文 的事情引起的,用法也相

9、同。D项中的两个“IL”字都不相同,前者是副词,表示“将要” 的意思:后者是进层连词,相当丁而J1”,有更进一层的意思。因而答案应是D。 (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古今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彼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四大种。判 断句的基本形式 者, 也:或:者,:或: , 也;或:民 者也。用“乃”“为”“则”“即”“因”“皆”“是”“非”等词语表判断。不用 以上任何形式的意合判断,如“刘备夭下枭雄”。被动句的基本形式:用“于”字表示: 用“见”“见于”“受于”表示;用“为”为 所”“为所”表示:用“被”表示:不用以上字词,从意念上表示。省 略句的基本形式有:省略主语

10、;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后的 宾语;省略介词“于” 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古今相同)、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 短语后置等等。例: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正确的一项是(1999高考全国卷第13小题) A.在郡多有出息,(研)常得郡县为征。B.及(琼)欲求谒,度知其意。C.若请,(颖)遂便为留。D.自从(琼)贷粟以给付饥者。答案A这道题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即省略句的语法现象,能力层级为B级。从上下 文看,B项中应是道研求谒苏琼,而题面上却是苏琼求谒道研,这显然是错误的。C项中 应是苏琼由于赵颖年老,乂苦苦请求,于是看在他的面子上,留下了赵颖赠送的一双新瓜, 题面上却认

11、为是赵颖收留了新瓜,补上的主语“颖”,与“若请”语意上互相矛盾,因而 C项也是错误的。D项中贷粟的人当然是苏琼,但“从”谁“贷粟”呢?显然应是前文的 “有粟家”。题面上苏琼成了有粟人家,是他拿出粮食,可见这也是错误的。只有A项主 语应当是道研,题而上补出的也是道研,因而这道题的正确项为A。(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翻译的标准一是要做到“信”,即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和改变风格; 二是要做到“达”,即文字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三是要做到“雅”,指文句流畅, 具有文采,准确、鲜明、生动。原则上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留、换、删、补、 调等。例: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

12、项是(1999年高考全国卷第14小题) A.在郡多有出息一一在郡中有多方面的发展前途 B.径将我入青云间一一直接把我带入 缥缈的云夭中C.启听淮北取氽一一向上报告说应当听任淮北民众來购买粮食 D.遂得商估往 还一一于是使得商贩之间能够自由交往答案B这道题是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层级为B级。它不仅需要对文言实词做出正确有的 理解和解释,而IL兼及整个句子。A项中“多有出息”是指道研在南清河郡中设置的产业 多有收益,题面上却表示是有前途、有志气的“出息”,这一选项是错误的。C项中“淮 北取汆”,的意思是“往淮北取氽”主语“淮南”承前省略,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该项的错误。D项中“商估往还”是指淮河南

13、北的商贩可以南 來北往,题面中把“往还”的范围限定在商贩之间,显然也不符合文意。只有B项“径将 我入青云间”的译文是正确的,符合上下文文意。2.分析综合C(5)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首先要理解阅读者材料的文意,在读僮弄通的基础上,捕捉 重要的语言信息。就文意定句意,就句意定词义,由整体到个别,再由个别到整体,分析 综合,反复深化,即能从文中获取定向所应提取的信息。例: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1999年高考全国卷第 13小题) 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每见则谈问玄理。仍 致于听事梁上。遂上表陈状。A.B. C.D.答案C此题是考查

14、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层级为B级,实际上仍然是考査学生对文意的把握。 第句是说明苏琼依法办事,不冤枉一个好人,这不是处事艺术问题。第句是说明苏琼 工作作风细致,没有偏听偏信,终于“别获盗者”,也谈不上是处事艺术。第句是说苏 琼避开道研提及征租的话题,与他谈论缥缈的玄理,既达到了目的,乂没有因正面拒绝而 得罪道研,应该说这确是一种处事艺术。第句是说苏琼把新瓜放到大厅的梁上,既顾及 了赵颖的脸面,乂坚持了口己不受馈赠的原则,这也是一种处事艺术。第句是说苏琼把 郡内受灾,以及“贷粟以给付饥者” 一事向上报告,属于按规矩办事的工作之风,谈不上 处事艺术,因此正确答案应是C。(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15、。这是考査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归纳根据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并进行综合的判断 或推理的能力。要求学生或说出某个论点的依据,或说出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说出某 种事件的发展所导致的结果等等。例: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1999年高 考全国卷第16小题)A. 苏琼口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 而后求人,个人不应主动求官。曹芝十分欣赏,委任他为参军。B. 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治内清明太半。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 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为免遭抢刼,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C. 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來访的心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 他留下赵颖的新瓜却不剖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D. 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 劝告,仍然冒着获罪的危险,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答案D这道题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层级为Co ABC三项对文意进行分析概 括时没有错误。D项的表述在时间顺序上有混乱之处,把“谢绝劝告”说成是遭受灾害情 况下的事,空泛而不确切:把“冒着危险”的目的说成“革除旧弊”,也是时间顺序上的 混乱,因而D项的叙述不符合原文的意思,答案是D。(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条与“归纳内容要点、槪括中心思想”所不同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