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归纳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1069321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归纳(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1、如图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的速度_(填相同或不相同)(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_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有关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运动.(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而抽象概括出来的。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

2、目的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4、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过程中,一些同学作了以下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力的

3、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拉力的速度大小有关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所供选用的器材有:A长木块,B木块,C毛巾,D棉布,E弹簧测力计,F砝码,G多支圆珠笔芯(1)实验时应使木块在拉力作用下做_运动,利用拉力与摩擦力是_力的原理测出摩擦力的大小。(2)为了检验猜想是否正确,列出选用的器材是(填序号) _(3)比较图_和图_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为了检验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木块与木板,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l: 把木块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步骤2 : 把木块放在水平的长木板

4、上,用弹簧测力计以更大的速度拉木块,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请对上述实验过程做出你的评价:(5)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吗?你如何实验?5、小华和小刚两组同学研究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 小华实验时,发现如图16所示的状态,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杠杆在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2)调节好杠杆后,小华将两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挂在杠杆a处,又将弹簧测力计钩在杠杆b处的细线上,为使杠杆平衡,应竖直拉弹簧秤(填“向上”“向下”);操作时,小华发现弹簧秤读数偏小,不能准确读数,请你提出一种改进的方法: (3)小华得到的两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动力FlN动力臂1

5、m阻力F2N阻力臂2ml20.2l0.12l0.0820.04这两组数据中,第_次实验的数据肯定有错误。(4)小华更正错误后,又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又做了 一次实验,共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动力F1/N动力臂1/cm阻力F/N阻力臂/cm4554 (5)小刚也进行了实验操作,得到了一组数据:他得出的结论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的实验存在什么问题? (6)如图15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刚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他发现杠杆_端将下沉了。6、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

6、、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c,则Pb Pc。(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7、(5) 小明和小华正确实验后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因素有关,他们得到两个准确结论是:3、下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数据记录:(1) 比较序号为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 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_ ;(3) 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_8、通过实验认识了浮力后,小军和小民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实验探究。首先,他们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猜想,在老师帮助下将同学们的猜想归纳如下:猜想l: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3:浮

8、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1)小军所在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1和猜想2,选用了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三个圆柱形物体A、B、C并测出了它们的重分别为4 N、4.5 N和5 N,然后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比较图中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_。比较图中序号为_、_、_的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同一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2)猜想3是小民所在组的同学提出的,请你举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支持他们的猜想。_实验序号12345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hcm13579受到的浮力F浮N0.20.50.

9、80.80.8 (3)小民所在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猜想3,选用了与小军所在组相同的圆柱形物体A,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物体A:底面积20 cm2、高5 cm的圆柱体,液体:酒精 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之后,他们在与其他组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进行着探究:(4)如图所示,小军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人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_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_N。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分

10、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图乙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圆柱体的密度为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有用功J测力计拉力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总功J机械效率120.1020.90.30.2774.1240.10.41.60.30.4883.3340.11.10.50.559、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 。(3)第3次

11、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大小有关。(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10、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提出了“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的猜想,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保持木块的拉力与斜面平行,并且匀速拉动木块右表是该小组根据此猜想进行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请将表格中空格处的数据填写完整;由以上表格得出“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的结论,要得到此结论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_(3)通过

12、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你对斜面机械效率的问题可获得的初步结论是:_.(4)如果还想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_.(5)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还可推知:高度相同的斜面,越长越_(填“省力”或“费力”);斜面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_(只写出一条即可)。(6)你认为该实验中较难控制的操作是11、测功率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如图11所示),小丽同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小丽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A、测出箱子所受的重力B、测出楼梯的总长度C、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D、测出小军上楼梯所用的时间E、算出小军搬运箱子的功率12、小明为了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1)要探究动能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应选用图,选择的理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