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原创学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1048404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原创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原创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原创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原创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原创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原创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对比鉴赏导学案(原创)【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借景抒情、运用典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2、 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诗在风格上的差异。3、进一步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4、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学习方法】“三品”:(以小组为单位)品读+品赏+品议。【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部分1请同学们提前详细查阅 临安春雨初霁的相关背景等资料。 早自习多诵读,疏通字句, 初步弄懂诗歌大意,以已学的鉴赏知识试着去赏析本诗,然后与书愤作对比阅读。2. 知识回顾高考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的“四个方面”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 与观点态度。3.

2、陆游作者名片(详见导学案P27或学习指导P17)陆游(11251210)字务 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公元 1210年临终前写下绝笔诗示儿,至死不 忘北定中原,收复失地。诗风雄浑豪放,慷慨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二、自主学习探究(一)【书愤背景】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春,此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62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载,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 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 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 的两重感情。(现实情况:壮志难酬,年华空老)1、本诗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提示:联系典故的内容回答)明确

3、: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 史檀道济传。“出师一表” 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歌凝练,含蓄,曲折, 而不直。2、颔联中“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采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手法,遂 成千古佳句,请简要用分析此手法妙在何处?(提示:要结合诗句具体内容)明确:只用六个名词组接,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雄伟,壮阔(丽)的战 场画卷。意象选取甚为干净、典型,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 恢复中原的志向具体化,形象化。3、 这首诗称颂了诸葛亮的出师北伐(伐魏)。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提示:联 系历史背景)明确:对诸葛亮的仰慕,以此自勉,他“功盖三分

4、”,在出师表中为国 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品格鼓舞并砥砺着诗人。陆游 用典明志,以诸 葛亮自况(自比),渴望能像诸葛亮一样出师北伐建功立业,至死也不会放弃恢 复中原的平生志向。(借古讽今:其实也把批判的矛头暗暗指向南宋的昏庸无能 统治者身上。)(二)临安春雨初霁背景 这首临安春雨初霁也写于淳熙十三年,此时他已62岁,在家乡山阴(浙江绍兴)赋闲。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这一年春天,陆游 被罢官6年后重新起用。又被任用为严州(浙江建德) 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

5、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 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补充:宋孝宗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是不想重用他。迫于“皇命”,碍于生计,只好接受。)1. 简要回答“小楼”这一意象表现了陆游何种思想情感?明确:“小楼”是忧伤惆怅的代名词,古人登高常生发出一股悲凉的情绪。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通过“小楼”意象将离愁别绪、国难家仇的伤感抒发得淋漓尽致。陆游也是如此, 在“小楼”听了一夜的春雨,正是惆怅所至,抒发了自我落寞的情怀。2、阅读颔联和颈联,简要回答这两联选取了一系列的意象表现了陆游的何

6、种思想感情?这两联表面上表明诗人闲居的雅趣,实际上又有何深意,试作分析?(提示: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思考)明确:表现了作者旅居京城时郁闷、孤寂和壮志难酬的感伤和无奈。颔联“小 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心头。陆游这里写得更为含蓄深沉, 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 而且正是用 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颈联中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 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作者人生无奈的惆怅感慨。3、临安春雨初霁一诗与陆游许多雄浑豪放的战斗风

7、格 的是不同,这首诗所表现的风格如 何?请通过分析诗的内容揣摩诗的意境,仔细体会。明确:恬淡静雅之中惆怅沉郁,诗风含蓄蕴藉婉深.。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 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 表面上看来写极了 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 那种报国无门、壮 怀难酬、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又深蕴 ,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味。三、合作探究讨论请结合创作背景及诗歌内容,具体谈一谈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这两首诗在表现 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提示:从意象的选取上着眼分析)明确:这两首诗均写于陆游62岁的时候,从意象上看临安春雨初霁中 纱、小楼、春雨、深巷、杏花、

8、矮纸、晴窗、细乳、茶、素衣等意象表面给人以 清新闲淡的感觉,实则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壮怀难酬、 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临安春雨初霁意象以实为主,叙述现在。诗风:恬淡 静雅之中惆怅沉郁.,诗风含蓄蕴藉婉深.。(“婉”)而书愤中的中原、山岳、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 等这些有恢弘气势,有力度的意象给人以壮阔的体验。书愤意象以虚为主,回忆过去。整首诗给人以大气磅礴,慷慨悲壮的感觉。(“豪”)(但都表达了诗人 报国无门、壮怀难酬,矢志不渝的情感,只是表达情感的方式不一样。人的性 格是复杂的,诗人也如此。这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陆游,诗人内心世界的另 一面。)VTyt

9、 | 二口 . o o o o o o o四、课外巩固提升练习运用本课学习的对比阅读鉴赏的方法,试着比较李白的越中览古与苏台览古在主旨、写法上的异同。(见课本“推荐作品”部分P19)五、材料拓展延伸陆游爱国诗歌小结陆游诗歌成就显著,现存 9300多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 反映民族矛盾的高昂的爱国诗篇, 这些诗歌,洋溢着燥热的爱国热情, 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 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一)体现那种” “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常恐埋山丘,不没委锋镝, 书悲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

10、燕赵,老马引(二)与投降派的坚决斗争和对其尖锐的讽刺。褚只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公卿有党椰宗泽,惟无人用岳飞夜读范玉能揽辔录(三)在幻想或梦境里寄托了自己的拳拳报国壮志与理想。三更抚忱忽大叫,梦中夺没权亭吴楼上醉书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补充:“素衣莫起风尘叹”放翁,无可奈何的你,心事浩淼的你,最终归老林泉,而你的这一声长叹,却在历史的 长空里,回荡千年。本课结束语:你的对手在大宋的朝廷里,他们躲在阳光射不去的最潮湿的角落, 他们附着 那个姓赵的家伙,一遍又一遍地算计你,让你满手的力量无法释放,让你的剑抽 不出来。无路请缨,空怀长风;欲死报国,不见战场。你只能在那个名叫大宋而其实很软很弱的国度里,把那段长城在内心里修 筑,巍巍浩荡,坚不可摧。但岁月的侵蚀终是抵挡不了,时光使你的貂裘暗淡了 光色,使镜中如霜的鬓发更接近秋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