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单元检测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1048045 上传时间:2022-1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三单元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三单元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三单元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三单元检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三单元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三单元检测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第2、3单元检测题姓名 班级 一、 选择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1、进入21世纪,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使命是( )建设初步的小康社会 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A. B. C. D.2、我国居民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3、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A B C D4、我国现阶段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

2、)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有利于广泛、充分地调动各个社会阶层的积极性 有利于调动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的活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A. B. C. D. 5、 下列对我国的分配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我国的分配制度会拉大贫富之间的差距 我国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已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应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我国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A. B. C. D.6、“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可以不择一切手段获得财富 B财富的取得要通过合法正当的方式C富有是每个人的

3、愿望,人们应当寻找暴富的方法 D只有劳动收入才是合法的7、我国税收的特征是( )规定性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免费性A、 B、 C、 D、8、财富的获得与支配不能没有“法”与“义”的参与,对法与义的认识正确的是法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 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 法与义相互排斥 法与义同源共生A、 B、 C、 D、9、下面对弱势群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弱势群体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客观存在 B、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给予特殊的支持和关爱 C、弱势群体是中国特色 D、农民工中有一部分也是弱势群体10、下列是对“平等”的诠释,你认为错误的是( )A、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B、每个人的生命都同样宝贵、同

4、等重要,每个的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C、每个人都应当享有被尊重的权利D、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都会影响生命的平等性11、社会组织在帮助、扶持扶持弱势群体方面采取的措施有( )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律扶贫开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的“春蕾计划”国际难民署为世界各地的流离失所者提供帐篷、食品、水和药等生活必需品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A、 B、 C、 D、12、在我国,弱势群体的主体是( )农民工 3000多万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 2000多万收入水平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城市居民 一些身患疾

5、病和身有残疾的人 A B C D13、 2008年5月,我国四川汶川等地发生强烈地震,一部分灾民瞬间成为弱势群体,社会各界纷纷捐钱捐物。对此说法下列不正确的是( )A、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B、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和正义。C、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弱势群体可以很快摆脱弱势地位,成为强势群体。D、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政府还是民间,都在用实际行动来关爱、帮助和扶持弱势群体。14、 共同富裕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下列对共同富裕认识正确的有(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富起来 通过投机取巧、偷税漏

6、税先富起来 先富起来的人把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过逍遥自在的生活 先富者帮助和带动后富者,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A. B. C. D. 15、“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古语告诉我们( )帮助别人就是为了获得回报 人生的意义也体现在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上 帮助别人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满足、道德得到升华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回报 A B C D16、人生来平等。平等的真谛( )A家庭背景、社会阅历上的平等 B地位、收入上的平等 C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D体力和精力上的平等17、党和政府提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实行

7、平均分配 维护社会公平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社会和谐A BCD18、平等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如果我们以理性的目光审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就不难发现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所以( )存在着一些不平等的现象是正常的 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任重道远 平等不等于平均 党和政府要为公民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创造一个日益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A B C D19、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这表明(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我国加强

8、制度建没,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讲究效率、维护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A B C D20、现实生活与社会中,一些处境不利的人,用自己的奋斗诠释了平等的真谛,捍卫了生命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它启示我们( )A要有勤奋努力、自强不息的精神 B要等待国家和他人的支持和帮助C要无怨无悔、听天由命 D要创造一流的业绩,作出伟大的贡献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 简答题,共40分21、 在有的人看来,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全面的小康社会也指日可待。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过去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提出的

9、特殊要求,现在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再提倡这个就不合时宜了;是否艰苦朴素是个人生活的小事,吃点、喝点、玩点无碍大局,没有必要看的那么重,要求的那么严;时下人们生活讲质量、吃穿讲档次,国家也提倡和鼓励消费,“慷慨消费”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问题:请谈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观点的认识。(10分)22、维护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中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是社会中每一个成员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是一个合理社会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平等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近几年,乐山市市中区开展城里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活动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的快乐。

10、(14分)(1) 我国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政治保证和法律保证,为什么还说“平等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8分)(2) 为什么乐山市市中区要开展城里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活动?请用“社会公平”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6分)23、材料一: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有一连串有关“消除贫困的词:缓解收入差距趋势,继续减少贫困人口.专家指出:”全面小康“不仅意味着中国要把蛋糕做得更大,而且要切得更加公平,以更好地惠及十几亿人口。这是要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处理好先富与后富的关系、东部与西部的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材料二:截止2008年6月底,全国31个省市都已经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了2068万人,全国各地平均低保标准为年人均857元,月人均实际补助71元。(1) 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2分)(2) 国家为什么要强调缩小收入差距,减少贫困人口?(8分)(3) 为了是蛋糕“切”得更公平,国家能做些什么?(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