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104667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第三单元电子备课(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塘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表 第 6 周 课题10、杨氏之子授课老师张艳玉共(1)课 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教 学 过 程 及 思 路(第 1 课时)教学要点读懂大意,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二、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4齐读。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2交流汇报句意。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1有感情地读全文。2背诵全文。五、拓展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六、作业布置作业布置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2默写课文。3看世说新语。板书设计

3、杨氏之子此为君家果 孔君平 杨氏子(机智)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大塘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表 第 6 周 课题11、晏子使楚授课老师张艳玉共(2)课 时教学目标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3、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教学重点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教具准备电教媒体、挂图、小黑板。教 学 过 程 及 思 路(第 1 课时)教学要点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理解晏子第

4、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使:出使。、简介晏子。(见“背景知识3”)、简介“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二、按要求自学课文。、轻声读,读通文中的两个长句子。(“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脚碰脚。”“淮南的柑桔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自学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大夫敝国、国势、安居乐业,饮酒取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三、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检查长句子和是否读通,随机正音。、区别“大(da )夫”与“大(dai )夫”。(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注意“敝、臣”的笔顺及“

5、淮、尊”的字形。、指名说说对思考题的理解。(只作为检察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要求学生回答完全正确。)四、学习1、2、3、自然段。、读课文,思考:、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划出文中有关句子。、晏子反驳楚王,结果如何?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说明这一问题?(“只好”)、晏子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开城门,而当接待的人把他的话传给楚王后,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开城门?、讨论后教师作如下板书:、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的句势写话。、扣“只好”,明关系。(楚王如果坚持要晏子钻狗洞,也就承认了“楚国是狗国”;楚王当然不会承认,所以“只好”吩咐大开城门。)、小结:从中,你对“晏子”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做作业本

6、上1、2题。五、课后小结: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2、 完成作业本上的相关作业。 大塘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表 第 6 周 课题11、晏子使楚授课老师张艳玉共( 2)课 时教 学 过 程 及 思 路(第 2课时)教学要点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话”。理解第二、第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教学过程:一、学习第4自然段、默读思考,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态度?、划出楚王侮辱晏子说的话,说说他的话中之“话”。、划出晏子反驳楚王说的话,说说他的话外之“话”。、根据晏子说的话,仿照前一节课老师的板书,学生

7、自己板书归纳,理解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写出“结论”。、教师点拨。二、学习第5自然段。、划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话,说说楚王怎样侮辱晏子。、划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理解两个“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重点指导学生填些“结论”。(楚国的环境不好社会风气差或楚国是搁强盗国。)、教师点拨:晏子先举例,再针对楚王的侮辱,运用同样的推理,驳得楚王“只好赔不是”。三、学习第6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放在课文结尾有什么作用?(点明事情的结果,照应开头,说明楚王改变了对晏子的态度。)、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句,比较语意。“从这以后,楚王很尊重晏子了。”书上原句比改后的句子意思更肯定,语气更强烈。四、深刻认识“晏子”。学

8、习课文后,你喜欢晏子吗?为什么?(有过人的才智,善变的口才,不畏强权,热爱自己的国家。)五、总结全文,理清条理。作业布置用简单的几句话来夸夸我们的晏子大夫。板书设计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侮辱)(巧妙反驳)结果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大塘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表 第 7 周 课题12*半截蜡烛授课老师张艳玉共(1)课 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

9、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具准备教 学 过 程 及 思 路(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三、演一演1学习演第一场戏。(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

10、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2)交流。(3)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7)评价

11、:演得怎样?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四、总结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五、总结延伸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

12、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作业布置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板书设计半截蜡烛夫人:吹熄蜡烛 (又点燃)儿子:端起蜡烛 (夺回烛台)女儿:拿灯上楼 (当然可以) 大塘中心小学电子备课表 第 7 周 课题13*打电话授课老师张艳玉共( 1 )课 时教学目标、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教具准备玩具电话教 学 过 程 及 思 路(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模拟计时表演:如果你要给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这么一点儿事,有人却打了两个多小时的电话,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二、初读整体感知、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