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1046345 上传时间:2024-02-10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5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河道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综合说明项目名称*2012 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项目背景*2012 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根据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 财政部令第 29号) 、财 政部关于印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若干投入比例的规定 的通知( 财 发201046 号)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 2012 年中央财 政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指标的通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 于印发 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 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 试行)的通知 (国农办2009163 号) 等有关规定及北京市

2、农业综合开 发办公室关于做好 2012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报工 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农业综合开 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 立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建设现代化农 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任务, 围绕北京市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拟 通过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区生态综合治理, 使项目区农业基 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通过项目建设,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 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进一步推进 * 镇观光旅游 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设计依据( 1)北京

3、市郊区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 ;(2)北京市 * 县统计年鉴 2011;( 3)北京市都市型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规划 (2009-2012);( 4)* 总体规划( 2007 年 2020年);( 5)* 新城规划( 2005 年 2020年);( 6)项目区影像图及 1/10000 地形图;( 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项目建设单位*2012 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古长城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由* 镇人民政府组织建设实施。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 镇东沟、南园、西拨子等三个行政村。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工程、防洪护坡工程、护村坝工 程、景观跌水工程、河道护砌工程、

4、节水灌溉工程、安全围栏工程、 防洪道路工程、登山步道工程、安全防护林工程、水土保持林工程、 生态经济林工程、生态管理房工程、输配电工程、区域环境整治工程 等。工程项目覆盖区域 5000 亩,共涉及东沟、南园、西拨子 3 个行 政村,项目通过河道疏浚综合整治、周边农业设施改造、防洪道路硬 化提升、林业多向治理、生态管理基础设改造及环境整治等,以取得 综合治理的效果。本项目河道疏浚3000m防洪护坡10500m2护村坝1400m2景观跌水工程4座160m河道护砌1600m节水灌溉150 亩,安全围栏 2500m2防洪道路工13450m2登山步2700m2,安全 防护林4000株,水土保持林70亩,

5、经济林50亩,生态管理房4座, 输配电设备4套,区域环境整治13340m2具体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如下表:*古长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量表序号名称单位合计东沟村南园村西拨子村一一一水利措施1河道疏浚工程m3000120050013002防洪护坡工程m210500100005003护村坝工程m2140010004004景观跌水工程m1601605河道护砌工程m16001001500二二二农业措施1节水灌溉工程亩1501502安全围栏工程m225002500三交通措施(1)防洪道路工程m213450117501700(2)登山步道工程m227002700四林业措施(1)安全防护林工程株40001500

6、2500(2)水土保持林工程亩705020(3)生态经济林工程亩503020五其他措施(1)生态管理房工程座431(2)输配电工程套431(3)区域环境整治工程m213340400050004340建设周期项目从2012年4月开始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2012年5月 完成项目投资建设准备及初步设计工作,2012年5月前完成施工图 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前准备工作。项目从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2012年10月31日完成工程, 总工期154天。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万元,其中直接工程费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万 丿元。资金筹措:全部申请财政资金。工程管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从

7、初步设计至竣工验收的阶段 为项目的建设期。在此期间,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 *镇政府具体负责工程施工。本项目属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投资由中央基建投资 安排一部分,另一部分地方配套资金分别由北京市、*县在地方年度 基建投资计划中落实,*镇做好投劳折资部分的劳力组织和管理。 做 到专款专储、专款专用,保证配套资金定额到位,并严格执行三制(即 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 ,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 全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管体制,确保施工质量和按期完工。综合评价 通过对项目区河道及河道周边生态进行综合治理,疏浚现有河 道、新挖排水河道,并对河道进行岸坡护砌和高边坡治理,有利于

8、河 道行洪畅通, 有力保障河道两侧居民和农业设施安全; 河道一侧道路 硬化有利于防洪排险交通运输, 同时有利于当地居民出行方便和生态 防护;对河道一侧部分农田进行滴管改造, 有利于节水灌溉的推广和 稳产增收;采用安全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等林业措施对河堤 加固和绿化、对当地生态保持和修复及创造新的经济来源起到应有作 用。总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治理提升环境设施,资源优势、项目优 势和政策优势,实现从环境自然和人为破坏到整治修复和自我恢复的 转变,有利于人水和谐, 有利于生态良性发展, 有利于当地环境改善, 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旅游发展, 将在该地区起到了良好的典型示范作 用。该工程施工条件良好

9、,技术难度不大,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 环境效益。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位置* 镇位于京北 *长城脚下, * 县东南端,是市区和昌平县进入 *县的南大门。镇距县城约12km镇距市区德胜门约60km,车行40mino330村。邻。“讥代;占I曲*占芮可达市区或首都机场。镇南部与昌平县接壤,西南部与河北省怀来县交界,西北部与康庄镇毗邻、北部与大榆树镇相依,东部与井庄镇为项目位于*镇,涉及*镇东沟村、南园村、西拨子村等三个行政*县区域位置见图、项目区域位置见图*县区域位置图项目区位置图项目区自然条件221自然地理*县位于北京市西北郊,东邻怀柔区,南邻昌平区,西分别与河项目位置北省的怀来、赤城两县接

10、壤。地理位置在东经115 44 116 34, 北纬40 16 40 47之间。北、东、南三面环山,西南临官厅水 库。中部为*盆地,全县总面积1993.7km2,其中:山区面积1450.7km2, 占;平原区面积522km,占%全县共有15个乡镇、376个行政村 和 16 个居民委员会。* 镇地处 * 盆地西南部,镇域东南部群山连绵,沟壑纵横, * 关沟地势险峻。镇域北部为山前洪积、 冲积平原和山前黄土冲积台地, 地势平坦,间有荒沙河套和冲沟。全镇山地、丘陵、台地、平川均有 分布,地貌多样,地形复杂,最高峰有清水顶海拔1239m最低点在镇域南部三堡村附近,海拔 431m全镇总面积99.4km2

11、,山地约占 70。2.2.2 水文气象*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春季多风干旱 ,夏季多雨, 秋季凉爽少雨,是暖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的过渡地带。特 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热,雨多有冰雹,有时出现伏旱;秋季凉爽 少雨;冬季寒冷干燥,多风少雪。一年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无霜 期短,年无霜期平原区为152-175天,冻土 1m左右。陆面蒸发量400mm/ 年,水面蒸发量1666.2mm年,多年平均气温8.5 C,最高气温39C, 最低气温-27.3 C ,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 23.1 C,最冷的一月份平 均气温-8.8 C,年日照时数为小时,光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降水 量为49

12、3.0mm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2%年际变化大,最多年份为 747.1mm最少年份为274mm*镇位于京北塞外,常年气温比市区低2-5C,最冷月一月平均 温度7.6 C,最低气温-18.9 C,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2.3 C,最高 气温32.8 C。春季干旱,夏季多暴雨、冰雹,年均降水量 354.4mm 全年无霜期156天。年均日照时数2813h。紧邻康庄风口,全年以北风、 西北风最多,平均风速 3.4m/s ,属风沙治理区。2.2.3 社会经济状况截止到 2009 年, * 县共辖 11 镇 4 乡, 376 个行政村,万户,其 中农业户万户;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

13、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 人口密度为人/km2。耕地面积31773.7公顷,人均耕地亩。2006年 * 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5016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其中: 种植业完成产值万元,同比增长 %;林业完成产值万元,同比增长 %; 牧业完成产值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渔业完成产值万元,比去年 同期增长 %。2011 年, * 县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增长,全县财政收入达到亿元, 同比增长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80345万元,同比增长 %;总财 力突破 70 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 %;财政支出完成 625446 万元, 同口径比上年增长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

14、10%。2.2.4 土地利用及节水灌溉现状1 、地形和土壤*县内山脉属燕山山脉,一般海拔 700iooom最高山峰海坨山海拔2241m盆地、山前带一般海拔 70700m之间,地面坡度较 陡,自然坡降 1/50 ,冲沟发育,盆地全部为第四系堆积所覆盖,中 部地势平坦,海拔高程 500m左右,自然坡降1/1001/1000,在山 麓地带许多洪积扇连接起来形成洪积扇裙。 县内山区多为中山, 且地 势较高,山地陡峭,其他属低山丘陵。褐土土壤类型约占全县土壤 80%。淋溶褐土亚类分布在山上;石 灰性褐土在山下和山前;潮褐土亚类分布在平原,地势较低的部位。在1000m以上是棕壤,海坨山顶2000m以上是高山草甸土,项目区基 本为壤土、中壤土。2、种植结构、土地利用状况* 的粮食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 %,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个百 分点。 2005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 %,严重地阻碍了种 植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要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效益, 就必须加大结构调 整力度、优化种植结构。根据“* 县农业重点产业规划”和 *县十一五时期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基本思路,结合 * 农业资源特点、发展农业 的优、劣势分析、农业发展总体定位和产业选择原则,确定 6 个重 点产业: 奶牛、蔬菜、马铃薯、干鲜果品、中药材、休闲观光旅游农 业。将现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