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法的起源2012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1032760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法的起源201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法理法的起源201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法理法的起源201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法理法的起源201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法理法的起源201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理法的起源20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法的起源201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与调整机制;了解法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基本过 程;掌握法产生的基本标志和一般规律。了解这些基本内容后,厘清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 明确法的起源。1. 了解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与调整机制;2. 了解法产生的社会背景与基本过程;3. 掌握法产生的基本标志和一般规律。1. 熟悉课本基本知识;2. 与历史学的知识相结合,尤其是通过对国家的产生过程的把握,以理解法产生的背景 与过程。第十二章法的起源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调控机制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是氏族习惯。氏族组织 和氏族习惯构成了调整社会关系、建立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力量。它们

2、都是同原始社会的生产 力低下的状况是相适应的。第二节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引起了三次社会大分工,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导致原始社会的秩序全面崩溃,氏族制度也随之解体。同时的,国家和法也应运而 生,国家组织和法律规范也替代了原始社会氏族组织和氏族习惯。第三节法产生的基本过程法产生的标志是:国家的产生、诉讼与审判的出现以及权利与义务的分离。法律规范体系 与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有着根本的不同,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体现的意志、产生方式、实施方式、 适用范围和根本目的等方面。法律的形成在不同的民族和社会中经历了不同的具体过程。但其产生存在着一般的共同的 规律。主要表现在

3、:第一,与国家同步产生的规律;第二,从个别调整发展为一般调整;第三, 法律的产生经历了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漫长过程;第四,与宗教、道德从溶合到分化 的规律。文本 材料第十二章法的起源第一节原始社会的调控机制一、原始的社会生产方式与社会组织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早期阶段,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与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相 适应,原始社会没有阶级的划分,也没有与阶级划分相联系的各种政治、经济组织。氏族公 社是原始社会最典型的社会组织形式。氏族是原始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内部禁止通 婚的亲属集团。二、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是氏族习惯。氏族组织和氏族习惯构成了调整社会关系、建立社会

4、秩序的两种基本力里。氏族习惯是在氏族成员长期的共冋生活中自发形成的,经过世代相袭,便成为全社会公 认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氏族习惯包含着十分广泛的内容。如共冋劳动、平均分配的习惯; 婚姻、家庭和亲属制度的习惯;处理公共事务的习惯;财产继承的习惯;解决纠纷的习惯; 维护共冋利益的习惯;关于宗教方面的习惯等等。在父系氏族产生以前,氏族社会完全是以原始共产制和群婚制为基础而形成的家庭式社 会。由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高度地融合在一起,氏族社会内部没有普遍的利益差别和利益 冲突,自发形成的氏族习惯代表着全社会成员的共冋要求和共冋利益。习惯规范的实施,依 靠氏族首领的道徳感召力和威望,依靠每个人的自觉,依

5、靠社会共冋的道徳信念和宗教观念, 依靠强有力的舆论力量。其他 素材 包括 图片 视频 动画等等表现 形式技术 实现 方式(本 栏由 技术 开发 小组 填)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文本 材料第一节法产生的社会背景一、原始社会调控机制的崩溃(一)原始社会末期三次社会大分工及其社会后果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引起了三次社会大分工,每次大分工都大幅 度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导致原始社会的秩序全面崩溃,并使人 类进入文明社会,国家与法律也应运而生。第一次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使得产品交换逐渐增多,动产的私有化开始在

6、一 定范围内出现;同时,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咼,战俘开始转为家庭奴隶。第二次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第二次分工使得奴隶制开始形成;频繁的战争使 氏族军事首领的权力增加;个体家庭成为基本经济单位后,使私有制逐渐形成。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商业的出现。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使财富的集聚速度加快,贫富分化 加剧,私有制、奴隶制和阶级分裂最终形成。(二)氏族制度的解体在三次社会大分工所造成的深刻变化面前,氏族制度的解体就成为必然。首先,私有制的确立摧毁了氏族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条件。 其次,氏族内部的阶级分裂代替了氏族制度中的平等关系。 再次,分工和交换关系的发展消灭了氏族制度赖以存在的地理条件。最后,普遍的利

7、益差别和利益冲突破坏了氏族制度中共同的行为标准。由于上述因素的存在,只靠当事人自觉、舆论压力、酋长的威望和没有暴力手段的氏族 大会来维持社会秩序的原始的调控机制,便不能不陷于瘫痪状态。由此,国家的产生就成为 必然。二、国家的形成与法的产生原始社会调控机制的崩溃与国家和法的出现,是同一个历史过程,也具有同样的社会根 源,它们都是三次社会大分工及其社会后果在社会调控方式上引起的连锁反应。当氏族组织 和氏族习惯无力实现维持秩序的需要时,国家组织和法律规范便成为唯一可能的替代物。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历史过程,构成了法律起源的宏观社会背景,而与法律相伴产生的国 家及其机构,则构成了了解法律起源的重要参照系。

8、法律作为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以国家强制 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体系,与国家组织机构体系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离的。国家与法律一样,是在氏族社会的后期逐渐形成的,具体地说,是在父系氏族公社中孕 育,并最终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形成的。随着私有制和奴隶制日益成为社会结构中的主导因 素,军事民主制机构最终演变为一种凌架于社会之上的,由职业官吏所组成的,以有组织的 暴力为基础的特殊公共权力,这就是国家机构。国家组织体系的形成过程,也是一个公共权力逐渐与社会相脱离、逐渐被少数人所垄断 的过程。国家机构通过认可和创制社会规范,并用暴力保障这些社会规范得以实施,从而使 氏族社会中所没有的法律规范体系便逐渐成长起来。最终

9、的结果是国家组织体系和法律规范 体系完全取代了氏族组织和氏族习惯,成为建立和维持秩序的手段。国家组织与法律规范所建立和维持的社会秩序,与原有的社会秩序有根本的差别。其他 素材 包括图片 视频 动画等等表现 形式技术 实现 方式(本 栏由 技术 开发 小组 填)备注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文本 材料第二节法产生的基本过程一、法产生的基本标志及其与氏族习惯的区别法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它的最终形成以下述现象为标志。第一,国家的产生。可以说,法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原始社会中的习惯规范既 不是由某个专门从事管理的机构制定或认可的,也不是靠

10、有组织的暴力来保障实施的。而法 律则是由一个专门机构认可或制定的,由专门的官吏负责执行,并且有组织暴力保证实施的 行为规范。这些都是国家机构所具有的特点,没有此种特殊公共权力的存在,法律既不可能 被创制出来,也不可能被有效地实施。第二,诉讼与审判的出现。在原始社会中,没有诉讼与审判。而法律对社会关系和行为 的调控,意味着当事人的“私力救济”被限制和“公力救济”的出现。这就要求由一个特定 的机构来行使审判权,并通过一定的诉讼程序来处理纠纷。第三,权利与义务的分离。氏族习惯在一般情况下无所谓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而 法律对行为的调控,须以权利和义务的分离为条件。当上述三个标志完全具备之时,法律起

11、源的过程就完成了。此时,一种与国家组织体系 相匹配的法律规范体系便告形成。这种新型的社会规范体系与原有的氏族习惯有着根本的不 同。第一,两者体现的意志不冋。氏族习惯反映的是社会意志。法则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 /志0第二,两者产生方式不同。氏族习惯以传统的方式自发地形成和演变的结果。法则是由 国家认可或创制的。第三,两者实施的方式不同。氏族习惯依靠当事人的自觉、舆论和氏族首领的威望来保 障实施。法的实施则是以国家强制力做为最后的保障。第四,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氏族习惯只适用于具有血缘亲属关系的同一氏族或部落成 员。法则适用于国家权力所辖地域内的所有居民。第五,两者的根本目的不同。氏族习惯是维护共

12、同利益,维系社会成员间平等互助关系 的手段。法则以实现统治阶级利益为首要目的,并为此而建立和维护统治关系和社会秩序。其他 素材 包括 图片 视频 动画等等表现 形式技术 实现 方式(本 栏由 技术 开发 小组 填)备注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文本 材料一、法产生的一般规律法律从无到有、从萌芽初现到最终形成为一种基本制度,在不冋的民族和社会中经历了 不冋的具体过程,但其有着一般的共冋的规律。这种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制度是在私有制和阶级逐渐形成的社会背景下孕育、萌芽,并与国家组织相 伴发展和确立起来的。可以说,法与国家就象是一对孪生

13、子,它们基于同一原因、同一条件、 冋一发展趋势而产生发展的。当共冋利益分化为众多的个体利益并导致普遍的利益冲突时, 仅靠道徳、传统和舆论不足以有效维持社会基本秩序。此时,法律的产生成为必要和可能。 而社会生产力发展所导致的私有制关系、阶级分裂和原始社会调制机制的崩溃,恰恰创造了 法律形成的社会条件。同时,法律的形成过程也受到了国家形成过程的促进,反过来,它也 确认和助长了国家组织对氏族组织的取代。第二,法律制度形成过程是一个行为的调整方式从个别调整发展为一般调整的过程。法 律萌芽之初,对行为的调整是针对个别行为采取的。当个别调整的规则被经常、反复适用时, 就出现了针对同一类行为的共同规则。共同

14、规则的形成把对行为的调整类型化、制度化为一 般调整,即规范调整。法律制度的最终形成,主要是通过规范调整的普遍化而表现出来的。第三,法律制度的形成经历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成为成文法的长期过程。最初 的法律规范大都是由习惯演变而来的。随着国家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开始由国家机关来认可 一些行为习惯,从而使原始社会的一般规范一一习惯便逐渐转变为习惯法。随着社会的不断 进步,对习惯的认可又发展为国家的广泛立法,出现了成文法,即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第四,法律、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规范从混沌一体逐渐分化为各自相对独立的规范系统。 原始社会中的习惯,本身就是集各种社会规范于一体的,兼有风俗、道德和宗教规范等

15、多重 属性。在国家与法律萌芽之初,法律与道德和宗教等社会规范并无明显界限。随着社会管理经验的积累和文明的进化,法律与道德规范和宗教规范及其调整的行为类型开始从混沌走向 分化。其他 素材 包括 图片 视频 动画等等表现 形式技术 实现 方式(本 栏由 技术 开发 小组 填)备注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如案例等也请用此模板制作)关键词汇总(中英文对照)五、第十二章作业自测题题1. 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是。2. 法的起源是随着的产生而出现的。3. 法律制度的形成经历了由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成为的长期过程。答案1. 氏族习惯2. 国家3. 习惯成文法素实现方式题题答案素实现方一请教师按需要自行加页)六、第十二章课外活动文本 材料其他 素材 包括 图片 视频 动画等等表现 形式技术 实现 方式(本 栏由 技术 开发 小组 填)备注本模板页请制作中自行加页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