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健散文读后感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103181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迟子健散文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迟子健散文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迟子健散文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迟子健散文读后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迟子健散文读后感 迟子健这个人的名字我听的不多,仅仅在无事翻看练习册时,一些阅读题的小短文上写有他的名字,说实话要不是这本书的话,我一直认为她是南昌人,因为我看见了这些短文中她写到了中山路和工人文化宫。 如今的我却对迟子健有着另一番见解。一位在东北生活的女汉子,却有着细腻的情感,她将她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得犹如长白山的融水一样,融入我们心中,她的词藻十分华丽,并不像北方的窑洞一样,倒更像是南方的小楼,每一个细节都那么精致。作者与江南的渊源并不只停留在性格上的相似,她曾多次到江南一带游玩,例如本书的第一篇文章西栅的梆声,它所写的便是作者获得茅盾文学奖后,游东西栅的经历,她对这儿的所见所闻都写了下来,

2、无论是那朴实的船娘,还是那好夜的梆声,作者都对其有那么一丝羡慕。 作者喜欢融情于景。迟子健对景物的描写我认为是极好的,并不只是因其深厚的文字功底,还有大量对生活的感悟,都在他的每一个景、每一件事中表现。就像她在写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中的那个背着吉它唱歌的小男孩,他所唱的那庸俗不堪的音乐也写出迟子健对他们这些人的担心及同情,她不希望他们会在鲁镇变成下一代的闰土。 在这么多文章中,尽管其中的许多许多我都没经历,不过作为一个旁观者也总是可以大致了解心情。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也既算不了内行,也算不了外行,所以可以说既看门道又看热闹,这门道是什么呢。没错,那便是迟子健所要告诉我们的以及设身处地地感受

3、迟子健当时的心情,有一篇文章便让我很受触动,它叫龙眼与伞,是迟子健在下雪天,她母亲给她送伞的故事,当我们设身处地地去想,我们便会发现,我们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太多了,而缺少的是那种刘老师的事例来把我们惊醒,所以散文的精髓便是从文中学到怎么去生活。 与其谈迟子健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倒不如说她是一位爱好写作的思想家,她总能从生活中的一些小方面而想到整个社会存在的弊端,同时她也能从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事物中去发现更多的美。这与其经历了人世的沧桑而拥有的阅历是分不开的,我们也正是在汲取她所对生活的感悟。 迟子健是一个坚强的女人,她的儿子与丈夫双亡,并且与她母亲相依为命,但是她仍然这样笑对生活,怎么能不让我们感到敬佩呢。她就像在狂风暴雨中的花朵,遭受再多打击都向我们展示她最美的一面。她的散文中有哪一篇怨天尤人,到处吐诉自己身世的不公。没有,她只想像一个普通的女性一样过完一生。 我们中学生能感受到的真的不多,相比之下,就像一根长出芽的小苗去感受一棵参天大树的根扎得有多深,它永远不会感受到地底下土壤中的世界是多么的精彩、曲折。 第 2 页 共 2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