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吐血整理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1030561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吐血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吐血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吐血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吐血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吐血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吐血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吐血整理(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吐血整理 第一章一、GDP与GNP定义与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 : 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厂商和个人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及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国民生产总值GNP: 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GNP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n GDP该国国民在国内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n 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

2、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二、GDP的三种统计方法1增值法(部门法) 基本原则: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产值来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它反映了GDP的来源。最终产品的价值(GDP)=最终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具体做法:(1)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2)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2. 支出法基本原则: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从最终产品的购买者角度:消费者C;厂商I;政府G;进出口部门X-M公式:GDP=C+I+G+(

3、X-M)3. 收入法基本原则:从生产要素投入市场的角度加以统计。任何产品和服务出售后获得的收入,并定会通过厂商分配到各种生产要素中去。公式:GDP=C+S+T三、其他经济指标1. NDP:国内生产净值GDP(固定资产)折旧2. NI:国民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非公司企业收入=GDP(固定资产)折旧-间接税3. PI:个人收入 NI 转移支出+转移收入转移支出: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转移收入:退伍军人津贴、失业救济金、养老金、职工困难补助等。4.DI:个人可支配收入 PI个人所得税个人消费+个人储蓄+消费者所付利息四、GDP的价格矫正指数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

4、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也称GDP折算指数,或GDP平减指数。第二章一、消费与储蓄(一)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绝对收入理论)1. 消费、储蓄和收入三者之间的关系2. 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n 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n 平均储蓄倾向: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3.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n 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占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例。n 边际储蓄倾向:储蓄增量占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例。4.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消费曲线 CYd0450ABE收支平衡点a正储蓄区负储蓄区储蓄曲线 SYd0E收支平衡点

5、-a正储蓄区负储蓄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对应关系n 互为补数两者之和可支配收入,即Yd=C+S。n 两者只要有一个确定,另一个也确定。5. 长期消费曲线和短期消费曲线称“消费之谜”CYd0A现实数据与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两点区别:n 1.APC角度:短期APC递减,长期APC不变。n 2.MPC角度:短期MPC0非意愿性存货0GDP四、乘数理论(一)乘数的定义乘数:国民收入增量与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总需求(变量)增量的比率或倍数。回答总需求增加与国民收入增加量之间的关系。(二)乘数的计算二部门的相关乘数 第三章一、货币的需求1. 根据货币的流动性,货币划分为:狭义的货币广义的货币 md i 货币需求

6、曲线 两类货币需求曲线 总的货币需求曲线L=L1+L2 md i L1=L1(y) L2=L2(i) 凯恩斯陷阱 2. 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投机动机3. 货币需求函数M d = L1(Y) + L2(i) = kY hi所以,名义货币需求函数 Md(kY-hi)P4流动性陷阱(凯恩斯陷阱)流动性陷阱:当利率极低时,手中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不会去购买有价证券,而是要留在手里。当存在流动性陷阱,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没有带来利率下降,而仅仅表现为闲置持币余额的增加。扩张的货币政策无效。二、货币的供给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政府和银行所有

7、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1. 银行的起源与现代银行体系P2742. 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与银行存款的创造货币供给是由商业银行创造(1)存款准备金制度 为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避免挤兑现象,各国政府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作为准备金交给中央银行,以备不时之需。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准备金率”(2)银行存款的创造l 银行货币创造是由三个方面共同决定的:公众、银行、官方私人借款者还有,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率的制定者。3. 货币的供给曲线l 货币供给由国家货币政策控制,l 是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垂直。4. 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的形成均衡点: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交点,即E点。利率

8、是使用货币资金的价格m2m1i1msmsi05. 货币需求或货币供给的变动与均衡利率三、货币政策的工具1. 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抛售政府债券的方法,用以调节市场货币供给量。争议最小,使用最多的一种工具。出售政府债券:紧缩货币政策 购进政府债券:放松货币政策2. 调整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即再贴现率) 贴现率:商业银行从私人手中将未到期票据买进时,按该票据到期值的一定百分比作为利息预先扣除,这个百分比便是贴现率。再贴现率贴现率,保证商业银行仍可获利息提高再贴现率:紧缩货币政策 降低再贴现率:放松货币政策3. 改变法定准备金率 效果最大,最快,最直接的一种工具法定准备金率,直接影

9、响货币乘数:提高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减小:紧缩货币政策降低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加大:放松货币政策 第四章一、货币市场的均衡1. 产出的变动对均衡利率的影响: LM 曲线LM曲线:表示的是能够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条件下的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所形成的一条曲线(1)LM 曲线推导图l 偏离LM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 Lm,货币市场没有实现均衡。l 凡是位于LM曲线右边,都是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的非均衡组合,凡是位于LM曲线左边,都是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非均衡组合。 (2)货币市场的失衡及调整1)实际货币需求:2)实际货币供给:3)LM曲线表达式为2. LM曲线的函数表达

10、式1)古典区域:垂直状的LM曲线 h0 时,斜率为无穷大 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仅是产出的增函数2)凯恩斯主义区域:水平状的LM曲线 h 时,斜率为0 当利率降低很多时,投机需求将无限,即凯恩斯陷阱(流动偏好陷阱)。产出的增加,不会使得均衡利率发生改变。3. LM曲线的三区域4. LM曲线的移动(1)水平移动利率没有变化,总产出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总产出减少,LM曲线向左移动。 货币数量 M 的增加,使LM 曲线向右移动。反之,货币数量的减少,LM 曲线左移。价格水平 P 的提高,使LM曲线左移;反之,则右移。 (2)旋转移动决定LM曲线斜率的因素:Y的系数(k/h),如果h不变,k与

11、LM曲线的斜率成正比,如果k不变,h与LM曲线的斜率成反比。交易需求函数比较稳定,LM的斜率重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即利率。LM曲线斜率的经济意义: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斜率越小,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敏感,反之,斜率越大,总产出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迟钝。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提高,即h值的增大,使LM曲线趋于平坦。反之亦然。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提高,即k值的增大,使LM曲线趋于陡峭。反之亦然。 二、商品市场的均衡1. 利率对均衡产出的影响: IS曲线IS曲线:表示的是能够保持产品市场的均衡(产品供给等于产品需求)条件下的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所形成的一条曲线。(1)两个部门的IS曲线的推导图示(2)产品市场的失衡及调整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 IS,产品市场没有实现均衡。 凡是位于IS曲线右边的收入与利率组合,都是投资储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