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课题感统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1030115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度课题感统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4年度课题感统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4年度课题感统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4年度课题感统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4年度课题感统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度课题感统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度课题感统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申报意向第一意向:省规划第二意向:市教研第三意向:县规划注:申报意向可填“省规划” “市规划”、“省教研”、“市教研”、“县规划”等,可申报三个类别。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研究课题申报、评审表课题名称 “感统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 单位 德清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 课题负责人 徐 孙 职务及职称 体育教师 中学二级 完成时间 2015年9月 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 邮 编、地址 313200 德清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 联系电话 13511201197 课题组其它成员的有关情况姓名课题内分工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徐孙组长开发区中心学校中教二级徐孙执笔开发区中心学校中教二级沈明明组员开发区中心学

2、校中教一级潘爱军组员开发区中心学校中教一级孙玉兰组员开发区中心学校见习期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 2014年 9 月 日县教育研训中心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名: 2014年9 月 日说明本次课题申报必须附有详细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应按规范要求设计,字数为5000以内,并包含有以下内容:1.选题:选题的意义和价值,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内容: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重点难点分析。3.预期价值: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价值,成果可能去向。4.前期准备:为本课题研究已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已收集的数据,进行的调查研究,完成的部分初稿等),课题负责人已有与本课

3、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参考文献(各限填10项)。(建议撰写方案时按上述要求分成以下几大点:一、课题选题的意义和价值;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述评;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重难点分析;四、课题研究基本思路(操作措施及做法);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和价值;六、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说明:此表后附课题申报方案,评审表及研究方案纸质稿一式二份于2014年9月22日前上报研训中心教科部。课题研究方案“感统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一、 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体育新课程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

4、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而我国小学生的感觉统合失调患病率较高,这些感统失调的孩子大都不擅长技巧运动,大动作、精细动作很笨拙,甚至比同龄人更易跌倒,有时甚至不会伸手保护自己,双脚协调能力、节奏感、平衡能力极差,很容易受挫折,自信心不强,不仅不喜欢参与体育活动,更形成不了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现代教育体制下,班额较大,老师不可能每节课去关注这些所谓的“体育后进生”,而且大多数老师对感统失调不了解,有时难免有语言的刺激和伤害,从而更使这些孩子无法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给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

5、控能力的培养带来很大的困难,容易扭曲人格。这就有必要通过感觉统合训练,也就是对感觉统合失调的矫正方法,包括提供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来发展学生感觉能力,提高儿童智力水平,发展其潜能。在小学体育课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要利用已有的体育器材,重视体操等体育项目;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把体育教学目标和感觉统合训练目标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结构体系,实现体育新课程理念的需要。二、 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感觉统合理论理论起源于美国,美心理学家爱尔博士统提出“感觉统合失常学”。她的研究成果显示:脑神经处理从眼睛、耳朵、皮肤和内耳平衡器官所传输进来的基本低层次感觉中,出现过度敏感或迟钝的感觉统合

6、失常时,会引起儿童学习和情绪上的重大问题;而当感觉统合良好时,大脑高层次的认知学习才能充分运作。学者们开始着力于研究感觉统合发展的干预性研究,根据儿童特点,研究出一套通过游戏方式帮助感觉统合失常儿童提高其感觉统合能力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实践,逐步形成一套儿童喜闻乐见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感统教学已经成为幼教的最基础概念。 80年代感觉统合训练进入中国,首先在台湾地区迅速扩展,90年代初,北京为首的大城市,经由台湾学者介绍,开始引入感觉统合训练法。先是在医院建立感觉统合失调训练室,最盛行时曾一度出现过十几家感觉统合训练室。感觉统合失调也成为街头巷尾的一个热门话题。随后不久

7、,感觉统合训练便从北京逐渐推广至全国。近年,国内一些研究机构也在研究这一训练理论和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结合药物治疗的话,有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用解决3-13岁有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儿童。目前,全国各大中城市,也都基本普及了,并且已经走入家庭。前两年,是感统训练机构抓住家长拼命地解说,现在,是家长主动找上门。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根源,是来自幼儿期的感觉及运动发展。感觉统合并非什么高深的学理,任何一个儿童要百分之百达到感觉统合都是非常困难的,他们都必须经

8、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出完整的思考能力,产生自发自动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各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学校进行感统教育的实施。学生每天有8个小时的校园生活,学校又有一定的场地和设备,还有一部分相对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时间、场地、师资方面均有保障,可以解决孩子学习与训练的矛盾以及节省家长的财力、精力,符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需要,体现利益最大化,实现资源共享。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重难点分析1、课题研究的内容感觉统合失调是由于大脑对感觉器官所得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正确的组织和分析,以致整个机体不能做出有效动作的现象,称为感觉统合失调。包括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触觉统合失调、前庭

9、平衡感失调、本体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失调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严重影响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这些孩子在学习能力方面可能显得有些笨拙、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心理素质差,让家长和教师非常操心。 1972年,美国的爱尔博士提出感觉统合理论与训练方式。此理论目前被广泛运用于感觉统合较差的儿童,可有效改善人体基本的能力,包括认知、动作、人际互动等方面。本课题通过对我校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校学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现状,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感觉统合训练方法与小学体育课程提出的目标,探讨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与策略。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与

10、策略,帮助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通过体育课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对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基本素质、提高儿童各方面能力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2、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3、课题研究的重难点分析研究重点:正确认识感统失调的基本概念,及在少年儿童在课堂中或校园生活中的因感统失调而表现出来的特征,然后对这些人群,能采取一些训练方法来改变或改善他们的行为习惯,并且在教学中通过一种特有的教学模式、方法,对他们的特性起到一定的作用。研究难点:如何把感统训练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并根据学生不同特点,有效开展教学。四、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92014.

11、10)明确课题目标,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设计本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实践阶段(2014.102015.1)开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感统教学。并观察课堂情况。课后,教师及时交流和撰写教改反思总结、教学案例、个案等,总结教学经验。第三阶段:改进完善阶段(2015.32015.7) 通过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感统教学渗入体育课堂后所取得的经验和总结,在这基础上及时加以改进,并由体育教研组中教师的听课,讨论,并加以改进。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82015.9)对一个学年的感统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渗入进行总结,同时完成课题报告,并进一步在以后的体育课堂中推广成果。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价值根

12、据对我校学生的感统调查结果表明,感觉统合失调在学龄儿童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感觉统合失调可能不会随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家长、学校和社会相关方面有必要重视。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的教学实验对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小学体育课程中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我校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本人通过对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在外学习经验等方法制定了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体育课程的预期目标;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有效将感统训练融入体育教学 在体育课堂上,当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都会产生不同的刺激,他们各个部位的感觉系统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形成相应的功能,以视觉及前庭平衡、触觉、本体觉等来

13、观察肢体动作的变化。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的体育活动或游戏,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让学生的感统得到有效的刺激。2、开发感统训练游戏,并与体育教学相结合 美国、日本及台湾等地从70年代就兴起的不打针不吃药的“游戏治疗法”对纠正与治疗感觉统合失调症颇有效。比如用独木桥帮助孩子找到“平衡统合能力”;用滑板梯帮助孩子找回“触觉统合能力”。这些对于治疗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极为有益。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将一系列有利于感统训练的游戏引入课堂。3、 巧用器材,寓教于乐 感觉统合训练就是要用耐心培养孩子的兴趣,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要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感觉统合训练中感到快乐,自动自发才有效;感觉统合训

14、练因人而异,让孩子每天都有多样的感觉刺激。这在体育课堂中,教学器材起到大作用,如前庭平衡觉训练,可以运用到平衡台,跳床等,本体感训练可以用平衡木等。同时,教师可以将一件器材进行多样化的运用。如一绳多用,一根短绳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买到,我们就用短绳接在一起,变成长绳,来跳长绳;我们还可以用短绳做抓尾巴的游戏、做快快跳起来的游戏;做二人三足的游戏;做拼图游戏,还可以用绳来做障碍接力的游戏、可以把绳子卷起来做投掷的练习等。一球多用,实心球是力量性器材,可做推掷练习,发展腰腹和上肢力量的练习。可以夹在脚上抛接做下肢和腰腹肌的练习。编一组球操,或把球等距离码放在地上,能做跨步跑和“穿过小树林”曲线跑等游戏。器材的巧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对各感统的刺激也是不可小觑的。4、 教师不断充电以提升教学能力 感统教学在我们地区,尤其是体育课堂中,并没有大范围的渗入,可能很多人对感统教学并不了解。所以本人在研究这个课题的时候,得不到本地区的的参考案例和经验。本人对于本课题创设的初衷也是家有小女因感统失调,本人制定了一系列的训练方式,颇有成效,才逐渐在自己的体育课堂中实行,因此教学经验并不完善,所以只有自己不断的再摸索、再研究、不断的充电,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改善某些学生的感统失调。六、 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1、目前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