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1028156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项目进度管理(总分45,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A公司的某项目即将开始,项目经理估计该项目10天即可完成,如果出现问题耽搁了也不会超过20天完成,最快6天即可完成。根据项目历时估计中的 三点估算法,你认为该项目的历时为,该项目历时的估算方差为SSS_SIMPLE_SIN1. *天 *天 *天*天ABCD该题您未回答:x该问题分值:1答案:B解析依题意,该项目T=10天、T=20天、T=6天,则T = (T+4T+T)/6=(6+4X10+20)/6=64/610.67(天),向上取整数,则基于三点 估算法,该项目的历时为11天。因为估算,所以难免有误差。三点

2、估算法估算出的历时符合正态分布曲 线,其方差。=(T-T)/6=(20-6)/62.3天。该平均估算值是比单一点的、最 可能的估算值更为准确的活动历时估算值。SSS_SIMPLE_SIN2. *天 *天 *天*天ABCD该题您未回答:x该问题分值:1答案:C SSS_SIMPLE_SIN3.项目经理对某软件需求分析活动历时估算的结果是:该活动用时2周(假定每周 工作时间是5天)。随后对其进行后备分析,确定的增加时间是2天。以下针对 该项目后备分析结果的叙述中,是不正确的。 A.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应急时间是2天 B.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缓冲时间是该活动历时的20% c.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时间时间储

3、备是20% D.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历时标准差是2天ABCD该题您未回答:x该问题分值:1答案:D解析依题意,假定每周工作时间是5天,某软件需求分析活动用时2周(即 活动持续时间为2X5=10天),进行后备分析时所增加的时间是2天,贝V说明给 该活动的时间储备是2-10=20%。换而言之,增加软件需求分析的缓冲时间是 该活动历时的20%。通常,使用三点估算法估算某个活动的历时时,才会使用“标准差(即均 方差)这个概念。SSS_SIMPLE_SIN4.某项目经理在对项目历时进行估算时,认为正常情况下完成项目需要42天,同 时也分析了影响项目工期的因素,认为最快可以在35天内完成工作,而在最不 利的

4、条件下则需要55天完成任务。米用三点估算得到的工期是天。 A.甲采用的是参数估算法,参数估计不准确导致实际工期与预期有较大 偏差 SSS_SIMPLE_SIN8. * * * *ABCD该题您未回答:x该问题分值:1答案:B解析依题意,该项目T=42天、T=35天、T=55天,则mo pT = (T +4T +T )/6=(35+4X42+55)/6=43 天。SSS_SIMPLE_SIN5.某公司接到一栋大楼的布线任务,经过分析决定将大楼的4层布线任务分别交 给甲、乙、丙、丁 4个项目经理,每人负责一层布线任务,每层面积为10000 平方米。布线任务由同一个施工队施工,该工程队有5个施工组。

5、甲经过测 算,预计每个施工组每天可以铺设完成200平方米,于是估计任务完成时间为 10天,甲带领施工队最终经过14天完成任务;乙在施工前咨询了工程队中有 经验的成员,经过分析之后估算时间为12天,乙带领施工队最终经过13天完 成;丙参考了甲、乙施工时的情况,估算施工时间为15天,丙最终用了 21天 完成任务;丁将前3个施工队的工期代入三点估算公式计算得到估计值为15 天,最终丁带领施工队用了 15天完成任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丙采用的是类比估算法,由于此类工程不适合采用该方法,因此偏差 最大 D.丁采用的是三点估算法,工期零偏差是因为该方法是估算工期的最佳 方法ABCD该题您未回答:x该

6、问题分值:1答案:B解析依题意,项目经理乙“在施工前咨询了工程队中有经验的成员”,由这 些成员提供历时估算的参考信息,因此乙米用的是专家判断法。利用该方法估 算的工期与实际工期之间的偏差与专家的经验有很大关系。参数估算法是用欲完成工作的数量乘以生产率以作为估算活动历时的量化 依据。项目经理甲所使用的计算式子是:10000m2/(200m2X5)=10天。在实际施 工时,由于估算值中难免存在误差,且影响活动持续时间的因素很多(如图纸参 数的详略程度、气候因素、资源到位率因素、人员生产率因素等),因此不能简 单地将甲所带领施工队的实际工期与计划工期相减来说明所使用的参数估算法 不准确。活动历时类比

7、估算就是以从前类似计划活动的实际持续时间为根据,估算 将来的计划活动的持续时间。当有关项目的详细信息数量有限时(如在项目的早 期阶段),就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估算项目的持续时间。单幢大楼综合布线工程属 于工种比较单一、工艺不太复杂的项目,适合采用该类比估算法进行工期估 算。但该估算法是基于历史信息和专家判断,因此其估算的计划工期具有不确 定性和一定风险。因为是估算,所以三点估算法难免会有误差。不能从项目经理丁某个工程 项目的工期零偏差,简单地推导出三点估算法是此类综合布线工程项目的最佳 工期估算方法。7.过去几年小李完成了大量网卡驱动模块的开发,最快6天完成,最慢36天完 成,平均21天完成。如今

8、小李开发一个新网卡驱动模块,在21天到26天内完 成的概率是。 *ABCD该题您未回答:x该问题分值:1答案:A解析依题意,该活动的历时均值T = (T+4T+T)/6=(15+4X19+23)/6=19天; 该活动历时方差。=0-)/6=(23-15)/6二1.333。SSS_SIMPLE_SIN9. * SSS_SIMPLE_SIN11.在项目某阶段的实施过程中,A活动需要2天2人完成,B活动需要2天2人完 成,C活动需要5天4人完成,D活动需要3天2人完成,E活动需要1天1人 完成,该阶段的时标网络图如下图所示。该项目组共有8人,且负责A、E活动 的人因另有安排,无法帮助其他人完成相应工

9、作,且项目整个工期刻不容缓。 以下安排是恰当的,能够使实施任务顺利完成。图某项目的时标网络图% *% *%*%ABCD该题您未回答:x该问题分值:1答案:B解析依题意,小李完成网卡驱动模块开发工作的T=6天、T=21天、T=36 天,因此该工作活动历时的均值T=T+4T+T )/6=(6+4X21+36)/6=126/6=21 天,方差。=(T-T )/6=(36-6)/6=5 天。 P由于三点估算法估算出的活动历时概率分布符合标准的正态分布,因此该 工作在一个方差(21-5, 21+5)内完成的概率为68.26%。由此可得,该工作在21 天到26天内完成的概率为68.26%三2=34.13%

10、。某活动的工期米用三点估算法进行估算,其中最悲观估算是23天,最乐观 估算是15天,最可能的估算是19天,则该活动的历时大致需要天,该活动历时估算的方差大概是。ABCD该题您未回答:x该问题分值:1答案:BSSS_SIMPLE_SIN10.在进行项目活动历时估算时,属于参数估算。 A.从以前类似计划活动的时间持续时间为依据来估算 B.用需要完成工作的数量乘以完成单位工作所需时间作为估算活动时间 的依据 C.利用最有可能的历时估算、最乐观的历时估算和最悲观的历时估算来 计算 D.利用以历时信息为依据的专家判断来估算ABCD该题您未回答:x该问题分值:1答案:B解析参数估算是将需要完成的工作量乘以

11、完成单位工作量所需的工时,即可 计算出活动持续时间。连接起来,波线水平投影长度是该工序的自由时差;虚工作不占用时间,因 此用虚箭线连接各相关节点以表示逻辑关系;把时差为零的箭线从开始节点 到结束节点连接起来得到关键线路。在如上图所示的某项目时标网络图中,关键路径是fff,整个 工期时长为8天。其中,B活动的自由时差(即松驰时间)为3天,D活动的自由 时差为2天。该项目组共有8人,若负责A、E活动的人因另有安排,无法帮助 其他人完成相应工作,这就意味着在关键路径上C活动的进行过程中,项目一 天内最多可投入的人数为6人。由于关键路径上C活动需要分配4人,而B、D 活动每天需要2人才能完成相应的任务

12、,因此利用B、D活动的自由时差及其之 间的关系,将D活动推迟两天开始(即等B活动完成后才开始)或者将B活动推 迟3天开始(即等D活动完成后才开始),仍可保证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整 个项目工期按时完成。SSS_SIMPLE_SIN12. 以下关于关键路径法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A.如果关键路径中的一个活动延迟,将会影响整个项目计划 B.关键路径包括所有项目进度控制点 C.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路径长度一样,则有可能存在多个关键路径 D.关键路径可随项目的进展而改变ABCD该题您未回答:x该问题分值:1答案:B解析关键路径是一个相关任务序列,该序列的工期具有最大总和的特性。关 键路径决定了项目最

13、早可能完成的时间。由于处于关键路径中的所有活动的自 由浮动时间为0,因此如果关键路径中的一个活动延迟N天,则整个项目的进 度计划也将被延迟N天,即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进度计划。同理,随着项目的进展,若关键路径中的某个活动发生进度延迟或者与后 序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被变更等,则这些变化因素将可能会影响到后序活动相 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从该活动开始重新计算的各条路径长度值发生变化, 即导致从该活动之后的关键路径发生改变。当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路径长度(即路径上所有活动的总工期)一样时, 这些长度一样的路径可能只是项目的普通路径,而不是项目的关键路径。而另 一种情况是,有可能(注意:不是“一定)在一张

14、网络计划图中存在多个关键 路径。里程碑(Mile St one )即控制点,是指完成阶段性工作的标志,是项目生命 周期时间轴上的一个时刻。在该时刻应对项目特意关注和控制,通常指一个主 要可交付成果的完成,也可以没有交付物而仅仅是控制。里程碑显示了项目为 达到最终目标而必须经过的条件或状态序列,描述了在每一阶段要达到什么状 态。关键路径并不一定包含全部项目活动,因此从逻辑上而言,关键路径不一 定包括所有项目进度控制点。13.下列关于资源平衡的描述中,是正确的。 A.资源平衡通常用于已经利用关键链法分析过的进度模型之中 B.进行资源平衡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关键路线 C.使用按资源分配倒排进度法不一定

15、能制定出最优项目进度表 D.资源平衡的结果通常是使项目的预计持续时间比项目初步进度表短ABCD该题您未回答:x该问题分值:1答案:C解析项目的进度管理需要兼顾时间和资源这两个因素,在分析项目进度计划 的时候,要考虑资源使用的有效性,而人力资源是最主要的资源(并且一般会受 到约束),一旦项目成员被分配到项目中,项目经理可以应用资源负荷和资源平 衡两种方法最有效地调度团队成员。资源负荷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现有的进度计划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的数量。 如果在特定的时间内分配给某项工作的资源超过了项目的可用资源,则称这种 现象为资源超负荷。为了避免资源超负荷,可以修改进度表,充分利用项目活 动的浮动时间,通过延迟项目任务来解决资源冲突,这种做法称为资源平衡。资源平衡是一种进度网络分析技术,用于已经利用关键路线法分析过的进 度模型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