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1025510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大的“书”》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大的“书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最大的书这篇课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述了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树叶、贝壳、小鱼等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地壳的变动全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同时,课文还塑造了一个爱思考、爱探索,会刨根问底的孩子川川。【学情分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他们能够在自由读文的根底上,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并结合重点的词句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了解到课文中的“书的真正含义与加双引号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在各种形式的读的根底上,让学生

2、自主学习。当他们越读越感到有趣的时候,再揭示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进而激发他们对自然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备课前屡次朗读文本,梳理课文的脉络,渐渐把课文内容在知识目标层面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在这样两块:1让学生懂得最大的“书是什么?它是怎样的?2最大的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知识,有什么用?而这两块内容是通过川川这个爱思考,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和地质勘探队员之间的对话来表达的。因此,考虑在第一教时的设计时,重点解决第一个问题,同时初步

3、体会人物间对话的形式,渗透对川川这个人物爱问、爱思考的品质的体会。基于二下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课标中低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我把解决主要问题和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目标,学词、品句、读段、感悟、口语交际等方法和技能相结合,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学会由生字组成的10个词语,图文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雨痕、波痕、矿物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初步了解关于岩石一些知识,提高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4.发现“质、厚、底三个生字的结构规律,提高归类写字的能力。【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的1

4、0个生字,学会由生字组成的10个词语,图文结合,理解“地质勘探队员、雨痕、波痕、矿物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难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2.初步了解关于岩石一些知识,提高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分角色表演。【课前准备】2.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质疑课题激发兴趣1.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课前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最大的“书。2.齐读课题,读出最大:我听出来了,这不是普通的书,这是最大的书。谁能再读一读?最大的书,书越来越大了。齐读课题。3.

5、质疑题目,带着问题学习: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1引号,借用;2最大的书指什么?3这本最大的书上有什么?4读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呢?过渡:同学们真是一个个“小问号,多爱思考呀!老师真喜欢你们。我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思考,你的小问号一定会找到答案的。设计意图:“学贵有疑,主动问一个问题比被动学会两个问题要好得多。以质疑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二、初读课文、检查生词1.同学们,文中的“川川和你们一样,也是一个“小问号?想不想知道他的问题?2.【出示自学提示】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2看川川提出了哪些问

6、题呢?用横线画出来。3.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困难,看生词掌握了没有。【出示词语】1自己读2指名读同位互相读,如有错帮他读正确,然后自己再读一读。A.第一行在读音上有个共同的特点,哪位同学发现了?奖励你做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B.第二行有一个多音字你们发现了吗?C.理解“地质勘探队员: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埋藏着很多宝藏,地质勘探队员就是拿着工具去寻找这些宝藏的人。D.齐读最后一行。4.谁来说说川川的第一个问题是5.【出示6个问题】齐读问题设计意图:以自由读的方式,激起学生对课文的了解以及本课生字的学习。梳理对川川几个问题的把握,理清文章的脉络。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一14自然段1

7、.我们先来看川川和叔叔的前两次对话?【出示】前两次问题2.老师扮演川川,你们能像叔叔一样答复我的问题吗?1“岩石就是书呀!叔叔的答复多肯定呀!你能再肯定地答复我吗?“哪里有书啊?岩石就是书呀!我听出了他肯定的语气。谁再来读这句话?越来越肯定了你来,你来,一齐来!2你们那么肯定:岩石就是书!说说你们的理由是什么?“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一层一层的,多厚呀,你能再读出岩石的厚吗?一层一层声音要拉长一些。读厚了,再来,请你来。一起来我们的书是一页一页的,岩石是一层一层的,岩石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3读好了一层一层,我们再来读第四自然段,A自己读,B谁来读,C谁再来读,4这么多同学想读呀,那我们就分角色朗读,我们怎样读出川川与叔叔对话的语气、对话的情境呢?川川是个小问号,谁来当川川,请一位女生当川川。地质勘探员叔叔多有耐心呀,找一位男生当叔叔。5标点符号也会说话,刚刚这两位同学把问号、感慨号读得多好呀。下面请女生当川川,男生当叔叔,我们再来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