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二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102512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二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二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二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二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二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二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二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尽早采取应急措施,提高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_年自_月_日起施行)_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一、组织机构及职责(一)、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各科室院感管理小组组成院感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院长副组长:副院长成员:院感科、医务科、护理部、疾病控制科、预防保健科、检验科、药剂科、行政科、保卫科、院办公室及各科主任、护士长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院感科,负责具体业务。2、相关工作职责。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并制定院

2、感控制预案;发生院感流行时对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对感染病例实施医疗救治,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统筹协调相关科室、部门开展工作;督促应急处置的安全防护;按有关要求向上级报告情况。(二)疫情报告管理组。由院感办、医务科、护理部、疾病控制科、预防保健科、检验科等部门组成,负责收集院感病例信息和上报院感暴发疫情。(1)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2)对相关人员采取医学隔离措施;对现场采取消毒隔离措施;提出进一步的防控建议。(3)负责感染病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撰写医院感染暴发评估报告。(4)负责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三)各部门在感染暴发

3、应急处置中的职责:1、医务科。负责调配医疗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实施医疗救治,包括诊断、治疗、病人转运、监护;组织对高危人群进行卫生应急体检,与病人沟通,稳定病人情绪;协助相关科室开展调查与控制。2、护理部。协助开展院感暴发调查与控制,调配护理人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及感染病人的护理工作。3、微生物室。负责现场标本采集、检测,及时做好病原学检查工作。4、药剂科、行政科。负责所需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防护用品、消毒药械储备等保障工作。5、疾病控制科、预防保健科。负责传染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6、保卫科。负责管理区域的控制及安全保障。7、院办公室。负责车辆调配。二、预防院感暴发的措施1、各科室认

4、真开展院感的监测,及早发现院感流行暴发的隐患,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2、临床医生应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尤其是某些特殊抗菌药物的应用。3、检验科微生物室,定期对检出的病原体进行分析,如短期内在不同病人的同类标本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在同一病区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检出同一种病原体或检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如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等,务必在_小时内通知院感科。如遇公休或其它特殊原因,应报院总值班,由院总值班通知院感办并报告分管院长。

5、4、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5、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认真做好消毒灭菌与隔离。6、加强重点环节、高危人群的院感管理。7、院感科在院感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院感病原体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基础上,定期分析监测资料;当发现有院感暴发迹象时,向领导小组报告,组织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研究。8、院感办根据分析论证结果,向医务科、护理部、疾病控制科、预防保健科、药剂科及行政科通报,以利于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9、强化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1、科室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所在科室应立即通知院感办和医务科,院感办在向主管院长报告同时组织人员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及处理,并指

6、导科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2、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况时于_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3、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_小时内向区卫生局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4、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除院感科按感染暴发程序报告外,预防保健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规定进行报告。5、报告内容: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的时间、地点、感染初步

7、诊断、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_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及下一步整改工作情况等。四、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措施1、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领导小组负责确定应急预案的启动。由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调度相关科室及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院感科负责具体的业务指导。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配合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2、查找和控制感染源。对医院感染的病人、可疑传染源(包括密切接触者、环境、物品等)进行必要的病原学检查。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及时隔离,积极做好防控和诊治工作。3、切断感染途径。确定感染途径(如接触物品、水、空气、飞沫、食物、血液、

8、血制品、药品、药液、诊疗器械等),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4、保护易感人群。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切实保护易感人群,控制感染和再次传播,必要时暂停收治新病人。5、严格遵循标准预防,医务人员在加强消毒隔离同时,主动采取自身职业防护措施。五、责任追究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1、领导小组对医院感染暴发应及时调查核实,及时部署防控措施,按要求上报区卫生局和疾控中心。院长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院长为直接责任人,院感办为报告医院感染暴发的责任人,预防保健科为报告传染病的责任人。2、各科室上报院感病例,科主任为报告本科感染暴发和防控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医生为直接责任

9、人。3、科室和个人对医院感染不得瞒报、缓报和谎报。若因为瞒报、缓报及漏报而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六章罚则规定,承担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4、各临床科室要对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置工作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相关科室要认真落实院感暴发应急处置措施。如发生阻碍、推诿处置的现象,除在院内通报批评外,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六、预案修订、启动与终止1、预案由院感暴发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制定,并根据有关法规适时修订、补充。2、预案启动,由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调查分析,确认有院感暴发危险,方可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终止,感染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病人发病后的两个平

10、均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发生,由领导小组决定终止。七、本预案自_年_月_日起施行。主题词:感染暴发应急预案北京康复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科_年_月_日(共印25份)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应急处置预案(二)一、icu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急小组成员:科主任、护士长、科室医生、质控护士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报告及处理流程:1、科室发现同一时间段同一病区发生三例同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暴发,按照西丽医院感染爆发流行报告与处置预案要求应_小时内及时上报给院感科,并进一步做病原体的分型鉴定,科室院感小组成员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控制措施。2、科室院感应急小组进行调查、分析、采样、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

11、感染途径、感染因素、采取消毒、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并书面报院感科三、医院感染暴发的预警与防范措施:1、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报告院感科,并及时治疗2、对医院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护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原学采样、并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对病原体不明或高度怀疑新的病原体或传染病例时,及时上报院感科和医务科,医院组织相关专家会诊。3、一旦怀疑有传染性或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应即刻做好隔离和消毒措施,以防止进一步传播。4、对医院感染病人进行隔离,停止接收新病人。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5、加强医护人员自身防护,如穿隔离

12、衣、戴口罩、帽子、防护面罩等及免疫接种或投药等。6、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制度,做好日常消毒隔离措施并认真落实各项感控措施,如手卫生、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呼吸机管路的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内镜的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置、感染病人使用的物品处置消毒等7、加强对环境卫生学、无菌物品、消毒剂浓度监测,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8、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手卫生9、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与病人接触前后要洗手10、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发生菌群失调及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11、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第6页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