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道路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二标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1023529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州道路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二标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泸州道路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二标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泸州道路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二标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泸州道路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二标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泸州道路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二标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泸州道路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二标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州道路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二标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夯处理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 制: 审 核:二一三年三月 目 录1. 编制依据及说明22. 主要工程概况23. 施工组织34. 强夯施工方法45. 施工进度计划86. 工程进度的技术措施97. 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98. 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109. 文明施工的技术措施1010. 雨季施工技术措施1111.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1112. 夜间施工保护措施1213. 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措施12 1 编制说明及依据1.1 编制说明根据相关设计文件和强夯处理后地基的要求编制本施工方案。本方案就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地基处理技术方案、安全措施及安全保证体系、施工质量措施及质量保证体系、文明施工措施、机械设备配备等

2、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和部署。各项措施是依据国家有关规范和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综合制定的。1.2 编制依据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12388)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5、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范(JTJ05494)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9、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

3、术规程(JGJ3386)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4684)1.3 编制原则确保质量;确保安全,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确保工期,实现工程在规定工期完工;确保文明施工,创合格工程。2 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 2.2 设计要求1、 强夯后压实系数达到 93 %以上;2.2 施工技术说明 本次强夯工程回填土厚8m区域内采用夯击能为3000kNm进行施工;回填土厚8m区域内采用夯击能为5000kNm进行施工;以下在强夯处理范围内形成一个持力层,满足回填区道路不产生裂缝和不均匀沉降的使用要求。 本工程施工工艺:点夯两遍,满夯一遍。 强夯施工时出现提锤困难、达不到收锤标准时需往夯坑内填入粗石

4、料继续夯击以达到要求为止。 强夯处理后,提高回填土的密实度,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使其回填土均匀沉降;满足道路路基及其他配套设计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3.施工组织3.1项目人员配备情况 按工程进展情况及时组织进场,并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对人员进行调整。 序号工种名称数量主要职责1现场负责人1人技术、质量、安全全面控制2技术负责人1人技术总负责,质量控制3安全员1 人现场安全管理4质量员1人现场质量管理5强夯机司机2人强夯机操作6起重工2人作业指挥7测量工1人施工测量3.2劳动力计划表 单位: 人工种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早中晚操作工111起重工222测量工111注: 1、 本计划表是以每班八小时

5、工作制为基础编制的。施工以24小时三班 作业制。3.3 项目使用主要仪器及主要机械设备配备计划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产地生产能力用途1履带式强夯机W200C型1台杭洲1000kNm5000kNm强夯作业2铸铁夯锤25.90T、1个自制1000kNm5000kNm强夯作业3生活车1辆现场交通4水准仪OP3001台测量夯沉量注:设备的投入根据工程量情况作调整4.施工方案4.1强夯技术要求 4.1.1 3000kNm能级的施工参数 a夯击能量:3000kNm。锤重19.80T,落距15.15m; b夯击遍数:点夯两遍,满夯一遍,有效加固深度8m; c夯击间距:夯点间距按5m5m梅花状布置(如下图

6、); d夯击数:58击,控制最后两击平均贯入度小于50mm; e满夯能量:1000 kNm,1击; f满夯时彼此搭接1/4锤径,夯印平整。 4.1.2 5000kNm能级的施工参数 a夯击能量:5000kNm。锤重25.90T,落距19.30m; b夯击遍数:点夯两遍,满夯一遍,有效加固深度10m; c夯击间距:夯点间距按5m5m梅花状布置(如下图); d夯击数:810击,控制最后两击平均贯入度小于50mm; e满夯能量:1000 kNm,1击; f满夯时彼此搭接1/4锤径,夯印平整。 (注:夯点间距可根据施工时的实际情况作调整,以保证有效加固深度)4.1.3满夯夯击能为1000kNm。夯锤重

7、26.30T,锤径2.30m,落距3.80m。采用三 型布置相邻锤印搭接宽度为0.5m。初设单点夯击次数为1-3击。4.2质量控制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 b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 c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4.3强夯工艺流程图、主要施工工序 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夯点布置点夯施工推平夯坑高程测量满夯施工推平夯坑高程测量强夯检测 主要施工工序1、测量放线;2、 做好控制桩,将控制基准点设在固定不易改变的位置,用石灰线标出第一遍点 夯夯点位置,并标出每一夯击点的夯锤地面外围轮廓线,并测量场地标高;3、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置于石灰线内;4、测量夯前锤顶相对高程;

8、5、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使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相对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1个夯点的夯击;7、重复步骤3-5,完成遍3000kNm和5000kNm点夯的夯击;8、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并测量场地高程;9、用推土机将推平后测量场地高程并满足设计要求。4.4施工准备工作计划施工准备包括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物资准备。4.5技术准备全面熟悉施工图纸、技术要求、施工规范等有关资料和文件,深入了解施工现场及其周围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水源、电源、交通运输、通信联络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和环境保护等情况

9、。施工前应查明施工场地范围内的各种地下电缆、管网以及有关设施的位置、走向、埋设深度和结构情况等。将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特点、质量标准和工期要求等,逐级向施工有关人员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4.6技术及组织措施技术措施1、地基处理施工之前首先要清理掉影响施工的地表障碍物,并确保施工场地能承受设备的运行。各施工区域施工前精确测量施工区域控制边界的坐标,做好基础放点工作,以便施工完成后的收方计量及检测。强夯施工应预先估计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平均地面变形,用全站仪从坐标控制点向施工场区内引测施工范围,经监理工程师验核无误后,再按施工图布置夯点,并标出夯印。2、做好排降水工作,加固过程中如遇大雨天

10、气应当设置临时排水措施,备好水泵等排水设备,场区设最小横向排水坡和足够的纵向坡,以防止凹塘积水。当雨水较大时设置有临时集水井的临时排水沟(集水坑定时抽水,保证施工区域无存水);尤其是根据该区域水文气象资料,该区域雨天较多,在雨季施工,夯后及时回填夯坑。根据天气预报信息,做好场地表面的引水、排水工作,保证场地无大面积积水,以缩短雨天影响。3、 施工前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失。 4、 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设防护网、挖隔振沟或隔振或防振措施。5、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

11、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按要求为3m。6、 强夯区域的定位放线应根据建筑物轴线、夯点布置图用全站仪及钢卷尺进行放线,控制桩应引出强夯区域,并按设计要求用石灰放出夯点位置,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允许偏差项目满足下列要求:(1)、定位放线控制点位移50mm; (2)、夯点放线与设计图纸要求误差50mm; (3)夯点间距偏差300mm。7、点夯完成后,应测量场地平均下沉量。8、夯击时,夯锤必须提高到设计高度,达到单位夯击能。落锤须平衡,如有错位或夯坑倾斜过大时须用沙石将坑填平,再进行下一步夯击。9、每次夯坑夯击中心距偏差不得大于100mm。10、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时,应通知甲方向坑内回填粒径不大于30cm的中风化石料并再加一遍点夯,以达到收锤标准。11、施工中应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并提交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批准。12、做好现场原始施工记录,内容包括施夯日期、夯锤重量、落距、夯击数、每击夯沉量、原始地面标高、夯后地面标高、总夯沉量、记录人等。组织措施质检员严格按照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的有关要求,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对每一遍夯点施工的保证项目和允许偏差进行检验,检验标准见下表。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地基强度设计要求按规定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