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后勤保障能力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102222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后勤保障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后勤保障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后勤保障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后勤保障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后勤保障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后勤保障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后勤保障能力(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公司后勤体系建设典型经验专业:后勤管理 科目:后勤综合管理单位: *公司 日期:2016.11.29摘要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提出和应用,为电力企业后勤服务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面对当前形势,谁抓住了信息化发展的新机遇,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就找到了加速电力后勤服务现代化的引擎。正是在这种共识下,*公司为适应“三集五大”体系的需要,以服从服务于供电企业全面发展为己任,紧紧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为重点,积极推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电力信息化后勤”,

2、目前已开发应用了4个智控系统(手机一卡通智控系统、办公场所节能智控系统、仓库管理智控系统、车辆管理智控系统),下一步将健全“电力信息化后勤”工作平台,不断完善其功能,为电力后勤综合管理工作的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 信息化后勤体系建设的目标描述提到电力系统的后勤服务,一般都会想到简单繁琐,又脏又累,很少能跟高科技联系在一起。不过,随着“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与实施,以及后勤服务“五位一体”协同机制的贯彻落实,这一情况在*公司却发生了根本变化。以服从服务于供电企业全面发展,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为重点,紧紧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积极

3、推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电力信息化后勤”不仅成为*公司领导班子的共识,而且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成效。1 信息化后勤体系建设的理念和策略;供电企业“信息化后勤体系建设”就是以服从服务于电力企业建设和发展为根本目标,以方便、节能、高效的后勤综合服务为基本出发点,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监测、分析、融合、信息响应等方式,融合优化现有服务和保障资源,构建绿色的环境、和谐顺畅的服务,为企业高效运行和员工生活满意打造智慧的工作环境和良好氛围,以保证电力生产、客户服务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2 信息化后勤体系建设的范围和目标;供电企业“信息化后勤体系”建设具备以下基本特征。信息化分析。针对电力企业后勤综

4、合管理中存在的低层次、无序性问题,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决策,提高后勤工作的准确率。可视化展现。采用 GIS、视频、图表等方式,真正实现电力企业后勤综合信息的可视化动态监督管理,为后勤管理提供更为直观的支撑手段。精细化管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在电力企业后勤工作标准化基础上推行网格化管理,全面提升电力企业后勤保障能力与服务水平。3 信息化后勤体系建设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1) 通过信息化后勤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后勤服务“五位一体”要求。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是信息化后勤体系建设的基础。2015年*公司率先在全省后勤服务系统建立了“五位一体”协同机制,明确了各项要求。信息化后勤体系建设必须要遵

5、循“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在规范的框架内实施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分步实施。(2) 通过信息化后勤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后勤员工的服务意识。在公司后勤职工内部深入开展“优质服务”主题活动,打造“文明、规范、真诚”的窗口形象,推行精细化管理,创新餐饮服务,物业管理、车辆保障等方面的模式,通过信息化后勤体系建设进一步实施后勤服务形象亮化、设备设施升级、活动场地改造等民心工程,让员工在电网建设和客户服务中没有后顾之忧。(3) 通过信息化后勤体系建设,全力打造节约型后勤。积极倡导绿色办公、绿色出行,建立手机一卡通智控系统、办公场所节能智控系统、仓库管理智控系统、车辆管理智控系统,与员工共同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

6、境友好型企业。(4) 通过信息化后勤体系建设,努力塑造阳光后勤形象。通过信息化后勤体系的建设,使后勤服务的食堂管理、车辆管理、办公用品采购、物业管理、小型基建等方面的管理进一步透明,流程、价格进一步透明公开,便于重点环节的廉政监督,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价,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机制。二、 信息化后勤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五位一体”协同平台是*公司信息化后勤体系建设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基础。目前已开发应用的4个智控系统(手机一卡通智控系统、办公场所节能智控系统、仓库管理智控系统、车辆管理智控系统)全部基于“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为其运行提供了保障。1 后勤服务

7、系统“五位一体”平台2015年公司建立了后勤服务系统“五位一体”协同机制,编制了10个后勤服务管理手册,识别岗位流程65项,规范表单32项,识别管理制度32项,完善本单位相关制度18项,明确各岗位绩效考核指标41项,风控点68项。(见图一)图2-1:后勤岗位手册及流程示意图后勤信息系统的四个智控平台开发和应用全部依据公司所确立的“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内容(见图二)。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流程的信息模拟形成后勤服务部分功能的方便可控与再控。这一智控系统的实施,一方面方便了员工的使用,另一方面也为加强后勤系统管理积累了经验。图2-2:后勤服务“五位一体”协同管理平台界面图2 专业管理工作流程图

8、智控系统所模拟的专业管理的流程包括了车辆管理、食堂事务管理、物业管理、后勤事务管理等多方面。在功能上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及APP对后勤服务管理流程的模拟和使用功能的交叉,增强了流程的活力。限于篇幅和文字限制,仅举车辆管理、物业管理流程如下:图2-3:公务用车日常管理流程图图2-4:办公场所安全保卫管理流程图图2-5:食堂管理流程图三、 后勤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后勤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建立了专业团队,确立了系统应用的目标及流程正常运行的支持保障系统。1 建设全面感知、信息协同的后勤综合管理平台综合管理平台是 “信息化后勤”管理的门户,公司将各个信息管理模块统一整合到综合管理平台上,实现数据互通、

9、资源共享,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数据查询、信息分析、综合监控,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公司已有4个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2 智慧手机一卡通建设(1) “智慧手机一卡通系统”在信息化管理中的定位“智慧手机一卡通”是以信息手机卡/IC卡为介质,借助信息手机卡/IC卡读写设备及各种应用管理软件,对职工工作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规范、管理和控制的综合应用系统。通过对公司大楼中每个人的出入状况(出入控制系统)、活动范围(门禁系统、车辆管理系统)、工作时间(考勤系统)、消费活动(餐厅、超市)、等数据的采集、计算、汇总可以为公司管理层提供最准确的管理数据,是公司信息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管理的有

10、力工具,是公司提高管理水平、体现管理科学化、人性化的必要条件。(2) 智慧一卡通解决了公司后勤管理中的那些问题通过”智慧手机一卡通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的解决如下问题:A、 内部消费和结算的电子化n 减少现金流通量,降低管理成本;n 提高内部消费和结算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n 丰富了国网*公司公共服务的内容,提升了单位公共服务的水平;B、 国网*公司安全管理的有力工具n 对职工的日常活动进行记录和管理,包括考勤、出入等,为本单位的各种管理提供依据。n 实现非本单位人员的进出管理和活动区域管理,有效防止非法人员进入本单位。C、 为职工提供便利、快捷和节能的生活保障 智慧一卡通在国网*公司中的应用,

11、职工携带手机可以解决吃住行,为职工带来了便利的生活;D、 有效和准确的信息采集,为领导提供决策通过各相关的应用子系统,实现人员活动的动态采集和信息分析,为国网*公司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从根本上提升国网*公司的管理和经济效益。(3) 2.4GRF-SIM手机卡相对普通IC卡有哪些优点2.4G RF-SIM手机卡,对传统的一卡通项目能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A、 全面升级一卡通应用体验效果将教职工的信息卡升级成为移动全新推出的2.4G信息手机RFID-SIM卡,手机卡即园区卡、园区卡即手机卡。职工日常上班只要携带手机,即可完成考勤(近距离刷卡)、消费、门禁等各项一卡通应用。B、 有效提升工作

12、及管理效率n 由于手机的私密性一般不会轻易交由他人,有效降低了上下班考勤的代打卡现象;n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职场出行的必备物品,有效降低了因遗忘工作带来的管理弊端;n 将多张卡片集成到一张手机RFID-SIM卡上,方便携带的同时提升了日常工作效率;C、 有效防止单位福利外流的同时降低外来人员出入单位内部的安全隐患n 有效降低因IC卡外借导致外来人员到本单位就餐造成的福利流失;n 有效降低因IC卡外借导致外来人员进入本单位的安全隐患;(4) 智慧一卡通工程项目内容 本项目覆盖国网*公司整个大楼,内容包括智慧一卡通应用系统的基础设施设计与施工,软、硬件设备采购,相关应用软件开发,系统改造与集成等。

13、智慧一卡通工程:n “智慧手机一卡通系统”平台n 智慧餐台自动结算系统n 门禁管理系统n 车辆出入管理系统n 食堂小超市管理系统n 考勤系统管理(5) 智慧一卡通工程项目的意义“智慧手机一卡通系统”是国网*公司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为广大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化生活服务,使其既可以代替国网*公司目前使用的所有证件,如:工作证、就餐券、出入证等各种证件;又可应用于国网*公司的各个消费场所,如:餐厅等消费场所;办公大楼进出、上下班考勤等场所。给职工带来一种全新方便的现代化生活,从而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国网*公司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国网*公司智慧一卡通项目构建在国网*公

14、司信息化基础平台上,智慧一卡通项目必须符合国网*公司信息化规划的数据标准和接口的要求。(6) 智慧一卡通工程项目的标准国网*公司”智慧手机一卡通系统”建设项目的设计、规划、建设、测试、质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包括:n 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PBOC2.0)n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GB/T 7027-2002)n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 7408-2005/ISO 8601:2000)n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 20282一2006)n ISO/IEC 14443n ISO8583:1993n 国家教育管理

15、信息系统“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政府或行业的其它代码标准n 国网*公司关于建设信息化的相关要求n 国网*公司后勤服务“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各项要求(7) 项目需求描述 “智慧手机一卡通”系统主要具有消费、身份认证、个人信息查询等功能,其应用覆盖国网*公司的消费系统和身份认证系统。整个系统与原有的各个应用系统及国网*公司信息化平台进行良好的衔接,并为国网*公司潜在的其他管理信息系统预留合适的接口,项目完成后能为国网*公司随时增加其它管理系统接口提供必要的协助。(8) 项目建设总目标在”智慧手机一卡通系统”平台基础上建立以移动信息手机卡/IC卡为媒介的、面向职工的综合性应用平台,覆盖身份识别、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流程整合等领域,形成高效稳定、功能全面、扩展灵活、管理方便的新一代智慧一卡通平台,实现“一卡在手,走遍国网*公司”,成为数字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9) 项目的指导思想n 设计要求体现“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稳定性”、“安全性”、“基础性”、“开放性”。n 采用支持运营商手机卡(NFC/SIMALL/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