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财富论坛》单元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1021827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财富论坛》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财富论坛》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财富论坛》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财富论坛》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财富论坛》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财富论坛》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财富论坛》单元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感受小康 , 解读小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我国政府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初步了解我国政府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了解“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概念。 能力目标:学习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懂得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第四课是本单元“财富论坛”的引子,相对于其他课来说,不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本课的两个框题可以合并在一节课上。“感受小康”“解读小康”两个框题相比较,第二框题“解读小康”是重点。因此,本节课应把重点放在

2、引导学生了解“小康”一词的含义、小康的实现在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中的地位、“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从本备课系统中查找有关的资料;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自行制作课件。阅读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以及本教学设计。有条件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对教学设计作适当的修改。 学生查找反映我国人民小康生活的照片或其他文字资料;思考并写出自己对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看法,以及课堂上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引入:看图片,感受小康生活1呈现一组反映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等方面变化的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家庭近年来发生的变化以及家人的

3、感受。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变化,体会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教学环节一:感受小康 1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这个词就是“小康”。那么,什么是“小康”?我们来感受一下人们对小康生活的描述。 2. 教师呈现一组老百姓对小康生活的描述,学生了解老百姓眼中的小康生活。 (1)我家盖了三间瓦房,买了拖拉机,我过的就是小康生活,不愁吃穿嘛! (2)我家买了一百多平米的新房,买了小轿车,我家算是小康了。 (3)我妈妈爸爸都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属于中等偏上,我妈妈说我家的生活就算是小康生活了。 3.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反映小康生活的资料,或者自己家庭生活的状况,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小康生活

4、。为了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如(衣食住行)查找并展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小康生活,了解人民对小康生活的期盼教学环节二:我眼中的小康 1呈现本备课系统提供的多媒体资源我眼中的小康,让学生了解一些人对小康社会的看法,引发学生的讨论。 2学生交流各自对小康社会的看法。可以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人们的精神面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意见和看法,总结出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的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感受小康社会。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康社会的美好,为后面的教学活动

5、做铺垫教学环节三:解读小康 1教师:前面我们初步了解了“小康”一词,懂得了小康生活是一种衣食无忧、内心感到满足的生活状况。“小康”是否就是指“靓起来的服饰”“精起来的饮食”“大起来的住房”“鼓起来的钱袋子”等等这些物质生活?“小康”一词是怎么来的?“小康”到底指什么?只有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才能够全面地把握我们现在的状况,懂得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前景。 2呈现对“小康”概念的各种表述,如“小康”一词的来源、包含的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含义等。学生讨论其意义,畅谈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的美好。本备课系统提供的资料小康词典可以供师生参考。 3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6 页的第一篇阅读资料,

6、回答如下问题。 “小康”一词源自哪里?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概念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6 页的第二篇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最早提出“小康”设想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正式将实现小康列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六大 从( )年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A1979B2000C2003 D20085. 呈现教科书第27页中的第一篇阅读资料,让学生通过分析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小康生活的状况:到2000年,我国国

7、家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总体实现了小康,但是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6.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7页最后一段阅读资料,了解我国21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了解“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第28页的阅读资料了解“全面小康”或更高层次的小康的内容,也可以通过本备课系统提供的资料小康词典进一步了解全面小康。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小康”一词的含义以及我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了解建设小康社会与提高我国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我国政府是如何促进生产发展、实施强国富民

8、政策的让学生懂得: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总体实现了小康。但是,我国现代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等的小康总结:本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所取得的成就,了解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要经历的基本过程。现在,我们懂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和实现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懂得了建设国家、改善人民生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可以请学生发表意见,说说学习了本节课后的感想。 课题:财富基于勤劳,财富来自智慧与开拓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财富的源泉,懂得创造财富需要艰苦的劳动,需要智慧,需要不断进取的开拓

9、精神;了解创造财富中的智慧和开拓精神指的是什么。 能力目标:学习综合、归纳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查找资料的方法和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于思考,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克服懒惰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不在于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在于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动脑筋、想办法的意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查找有关劳动致富、智慧致富的案例、名言;制作有关课件。 学生:查找有关劳动致富、智慧致富的案例和名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财富的来源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

10、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经济建设的目标,了解了小康社会的美好,懂得了财富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造财富呢?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关注 教学环节一:认识财富之源1教师:现在社会上,现代社会最热的话题就是赚钱、发财。今天开始,我们就是要了解如何才能赚到钱。首先要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知道哪些赚钱的方法?怎样才能赚到钱?(学生自由发言)赚钱确实是一门学问,有人好像很容易就赚到钱,有人则也很难赚到钱。这里有一些说法,我们看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呈现各种关于财富源泉的说法,让学生思考并说明理由。如下面的说法。 (1)劳动创造财富。 (2)知识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3)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11、力。 (4)科学管理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5)诚实的人格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6)思想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7)合作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深入了解创造财富的源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即每个组选择本组认为能够创造财富的一个最重要的要素,组内成员分工查找有关资料,充分论证这一要素在创造财富中所起的作用。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看看哪个组的论述最为有力。 本活动作为本课内容的引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哪些要素可以创造财富,影响财富创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财富的源泉,懂得在现代社会,各种创造财富的要素。同时为后面“让财富的源泉充

12、分涌动”主题的学生做铺垫教学环节二: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1. 教师:虽然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财富,但是劳动是财富生成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劳动,科学就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如果没有劳动,科学的管理便无用武之地;如果没有劳动,资金不会自行下蛋总而言之,劳动是获得财富的前提。 2.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9页的寓言故事,讨论其中所说的“财宝”指的是什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体会劳动的价值:富裕的农民为什么不把一生积攒下来的财富留给儿子,却要引导儿子学会劳动? 3. 教师:中华民族在古代就以勤劳而著称。今天世界各地的华人也都因为具有勤劳的优秀品质而成为当地较为富有的人。 4. 学生阅

13、读教科书第30页的阅读资料,感受中国人民艰苦创业的历史。 5. 教师: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得到财富的途径的扩大,有人忘记了劳动的作用,甚至鄙视劳动。是否真的勤劳过时了,劳动无用呢? 6. 可以按照“教学活动设计”中的设计组织辩论,让学生通过辩论深刻认识劳动的意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是创造财富的最根本的源泉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才是最重要的“财宝”,劳动比任何现成的财宝都要宝贵教学环节三:财富来自智慧1. 呈现教科书第31页的两篇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交流:这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靠什么创造了财富?他们获得财富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2. 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点

14、出活动的主题:确实,对于创造财富而言,智慧同样意义重大。在现代社会,智慧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要创造更多的财富,光有勤劳还不够,还需要有创造财富的智慧。 设计意图:懂得智慧在创造财富中的作用,引导学会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创造财富,造福于人民教学环节四:财富来自开拓进取的精神 1. 呈现教科书第32页的关于温州人创业的阅读资料,让学生阅读并讨论:温州人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2. 教师:可以看出,温州人既勤劳,又具有开拓精神。他们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打拼天下,在全世界找到立足之地。可见,在当今社会,要想成就事业、获得财富,必须具有这种敢想敢干、不断进取的精神。 3. 学生阅读教科

15、书第32页的有关戴尔的资料,了解戴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设计意图:懂得创造财富既需要勤劳,更需要开拓进取的精神学习戴尔敢于抓住机遇、敢于创新的精神总结和开拓 :看来,要获取财富首先得劳动,同时还要有智慧,要有开拓创新的精神。课题:科技创造财富,开拓创造财富的源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创造财富中的重要作用,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了解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和途径。 能力目标:学习通过案例探求规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科学的态度、培育热爱科学的情感,懂得科学技术创造财富的道理,培育崇尚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从名言中获得启发1教师写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了解:这句话是由谁提出来的,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创造财富的重大意义教学环节一:科学创造财富1教师通过交流,我们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