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102171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品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品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品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品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最新资料西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诊断考试语 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2. 题为必考题。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2.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

2、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快感,又促进其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现在,

3、“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

4、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

5、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摘自中国艺术报,作者胡一峰,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 ,它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综合、直观、凝练是其主要特征。B“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C“评点”以原著文本为载体,这些评点语言通常简短却又切中肯綮,与原著融为一体,促进了读者对作品的理

6、解,又呈现出自身的独特价值,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D传统意义上的“评点”是以用笔书写的文字为主要外在形态,近现代以后,随着视听艺术的蓬勃发展,其影响在文艺评论领域逐渐式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B“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C“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重新焕发生机,甚至还可以通过一些评

7、论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影响。D“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所谓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评论者,他们产生于互联网,同时借助互联网实现评论的价值。 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进而使评论以全新的高度成为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重要环节。C“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

8、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D就目前而言,“弹幕”说到底只是一种技术,隐藏在技术背后的文字内容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相信日后“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发展,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代宗幸陕,

9、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

10、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冶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注】榷酤(qu ):制酒业。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ch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

11、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B.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C.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D.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5.下列对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经”是汉代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B.“迁”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之一,常

12、见的还有“授”“补”“擢”“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C.“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为第二种释义。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裴谞性格豁达宽厚,沉稳而不急躁。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

13、被杀。平定叛贼后朝廷授予他官职。B裴谞一心忠于朝廷,深得皇帝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并不表示他答不上来,而是心系民生,代宗深为感动。C裴谞做事机警变通,智保郭子仪。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的良苦用心:对上解除德宗对尚父的猜疑,使皇帝安心;对下维护了大臣的安全。D裴谞反对集中办案,建议取消击登闻鼓。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被一些狡猾之徒利用,为了一些小事都来惊动皇帝,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7.把原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

14、成现代汉语。(10分)(1)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5分)(2)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唐多令惜别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8.“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写法精妙,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5分)9.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请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柳宗元在小石潭记里写潭中的鱼,

15、先是鱼儿一动不动,接着“ , ”写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与游者相乐”。(2)李白蜀道难中 “ , ”一句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从行人的感受这一角度衬托出蜀道之高危。(3)屈原的离骚中描写诗人“虽品德高洁但因群小妒忌而被造谣中伤”的境遇的句子是: ,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5分)莲花布鞋 马犇落了一场雨,平添了几分凉意,尤其是近几日。更准确地说,此时,用“凉”已不妥帖,应该为“寒”,是平添了几分寒意。我正打理着窗台上的秋菊,暗想,晚上弄几盅老酒,边饮边赏。岂不是雅事。正思忖间,一阵电话铃声把我从遐想中拖曳出来。尾号:9654。是老友徐东南。东南是苏北人,用他们当地方言念这几个数字,谐音是“酒足误事”。东南自打认识我,就没换过号,他总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