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九年级化学3月模拟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102145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九年级化学3月模拟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九年级化学3月模拟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九年级化学3月模拟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九年级化学3月模拟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九年级化学3月模拟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九年级化学3月模拟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九年级化学3月模拟试题无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2020届九年级化学3月模拟试题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Na:23,Cl:35.5,Zn:65,Cu:64,Mg:24,Fe:56一、单项选择题(30分):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2、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塑料插头 B、干粉灭火 C、火力发电 D、供给呼吸3、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事实解释A春天丁香花开,花香四溢分子不停运动B加压条件下,石油气液化后体积变小加压条件下,分子的体积变小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为氧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D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盐酸、稀硫

2、酸中都含有大量的氢离子4、每年的6月26日为世界禁毒日,罂粟碱是一种常见的毒品,其化学式为C19 H21 O4 N,下列关于罂粟碱的叙述正确的是( )A、罂粟碱是由碳、氢、氧、氮四个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罂粟碱是由19个碳原子、21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纯净物C、罂粟碱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9:4D、罂粟碱分子显电中性5、下列做法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NaOH+HCl=NaCl+H2OB、验证铁的活动性比银强Fe+2AgCl=2Ag+FeCl2C、验证气体为二氧化碳:CO2+2NaOH=Na2CO3+3H2OD、用稀盐酸除去铁锈的反应:Fe2

3、03+6HCl=2FeCl3+3H2O6依次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去杂质所选试剂及方法ACO2HCl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BCuOKNO3加H2O过滤、洗涤、烘干CNaNO3Na2SO4加入适量Ba(OH)2溶液,过滤DCuOC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7.下列四组物质的鉴别,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都合理的是( )ABCD鉴别物质硝酸铵和硫酸铵氮气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氧化铜和铁粉方案1灼烧用然着的木条滴加酚酞试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方案2溶于水加BaCl2溶液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滴加稀盐酸滴加稀硫酸8、根据右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Cl和N

4、H4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20C时,18gNaCl加入50g到水中,搅拌后将全部溶解C、tC时,NH4Cl溶液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将20C时将某NH4Cl溶液降温到0C,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热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氧 C、将石油分馏可以得到多种产品 D、合金的各种性能都比纯金属好10、下列关于资源或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多植树造林,就可以保护大气资源B、有机合成材料的开发和使用,大大节约了金属资源,有百益而无一害 C、可燃冰的发现,解决了能源危机D、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目前人类面临的淡

5、水资源短缺将有望得到缓解11、请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开袋的雪饼,若没吃完,应封好口,以免受潮变软B、冬季吃炭火锅时,应注意通风,以免人中毒C、用洗发液洗完头发,一定再用护发液漂洗,否则,会损伤头发D、纯棉衣物沾上油污,可以用烧碱溶液洗涤12、下列富含蛋白质的食品是( ) 苹果 花生 猕猴桃 鱼A、 B、 C、 D、13、关注健康,快乐成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肝脏、瘦肉是补铁食品多食用含油脂的食物,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若测得人体胃液pH7说明人体一定健康钙、磷、钾是人体的常量元素A、 B、 C、 D、14、下列检验气体的方法错误的是( )A、检验空气 B

6、、检验氢气纯度 C、检验氧气 D、检验二氧化碳15、NaHCO3可用于焙制糕点,受热时分解,发生如下反应:2NaHCO3=Na2CO3 +H2O+CO2。现取16.8gNaHCO3,在敞口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13.7g,则原固体中发生分解的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A、25 B、81.5 C、50 D、62.5二、非选择题(40分):28、下面是农科人员在研究过程中拍摄的两幅照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使棉花的叶片恢复浓绿,应使用的化肥种类应该是_:但使用这种化肥时应该注意的是_。(写出一点即可) 棉花属于_材料,但生活中穿着的衣物往往是混纺的,谈谈这样做的优点是

7、:_; 为杀灭植物上的害虫,可向农作物上喷洒波尔多液,用化学方程式说明这种农药不能在铁制容器中配制的原因_。29、在化学晚会上,小明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他向一张白纸上喷一种无色试剂,白纸上立刻出现一座红色的小房子;紧接着他又向这张纸上喷另一种无色试剂,房子立刻消失了。为了探究其中奥秘,小明画出了主要反应微观模拟图。请从微观角度解释魔术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30、硫酸铵俗称硝铵,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遇碱放出氨气,受到猛烈撞击时发生爆炸,其生成物有三种,且均为空气中含有的物质。硝酸铵的物理性质有_;硝酸铵受到猛烈撞击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_。31、为防止水

8、体污染并回收某些金属,某工厂向含有硫酸铜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滤渣。取少量滤渣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_,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填名称)。32、在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人们经常烧煤取暖,但是当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而引起中毒,为了减缓这一现象,人们将煤制成蜂窝状,同时还有人为了防止中毒,在室内放上一盆水。请回答下列问题:解释将煤制成蜂窝状的原因是_;在室内放盆水的方法是否合理,原因是_;请你再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33、实验室现有二氧化锰、石灰石、高锰酸钾、稀盐酸、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木块、火柴及下列仪器

9、: 仪器的名称是_; 请选择可以制取的气体所需要的药品和仪器_,(填序号)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 小明同学发现若补充一种仪器,再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另一种气体,下图是小明同学正在绘制的制取这种气体的装置图,请你帮助他补充完整。34、用右图所示装置,通过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试回答: 做此实验时,当将烧红的玻璃导管伸入锥形瓶内,为什么要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_; 若不塞紧橡皮塞后,就立即把锥形瓶放在左盘上,直到实验结束,则整个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不包括白磷燃烧的现象)有_,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35、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种常见的化合物,

10、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相互之间连线表示能发生化学反应。A、C、E、均为氧化物,A是人体呼出的主要气体;在实验室中B是用来制取A,而D可以用来检验A;C和E反应能生成D。A的化学式是_,D的化学式是_;C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A和D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36、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反生,某班同学设计了不同实验进行探究:方案一:向装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不断滴入稀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如果观察到溶液由红色 变成无色,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二:向装有一定量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震荡后再向

11、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请你评价两个方案由实验现象获得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正确或错误 理由方案一方案二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是_(填序号)A 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pH逐渐减少,最终小于7.B 用温度计测试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前后的温度,温度明显上升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再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37、实验室有一瓶浓盐酸,瓶上标签内容如图所示,请你根据标签上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1)用50mL浓酸盐可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盐酸_g(2) 利用刚配好的盐酸测定某二价金属(R)的纯度:取8.125g该不纯金属粉末(所含有的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再取刚配好的溶液73g混合至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液蒸干,得到粉末状固体质量为13.6g。 金属R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利用已知条件求解反应生成氢气质量(X)的比例为_; 金属R的元素符号是_; 若反应后的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56.7g水,则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 冶炼该金属时采用的是其氧化物的矿石。现有8.1t(含R的氧化物96%)的矿石,能够冶炼出含铜35%的R合金的质量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