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102144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备课(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古诗三首 江畔独步寻花 寒食泊船瓜洲【教材分析】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感受;寒食展示了寒食节长安街的迷人风光。泊船瓜洲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体现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体现的思想感情。.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教学重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体现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体

2、现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学时【第一学时教学目的】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体现的思想感情。3.能对的书写生字新词。【第一学时教学重点、难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体现的思想感情。【第一学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一说有关杜甫的资料(课前预习检查)。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解题读题目,读懂了什么?尚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小组自学.交流报告()检查出示词语()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三、启发想象,指引朗读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

3、?(鲜花、小路、蝴蝶、娇莺).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四、背诵练习五、布置作业改写江畔独步寻花。第二学时【第二学时教学目的】.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体现的思想感情。能对的书写生字新词。【第二学时教学重点、难点】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体现的思想感情。【第二学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寒食是古代一种老式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因此叫寒

4、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二、学习寒食一诗1自读,读准字音.指引学习第一句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把诗句划提成词语春城/天处不飞花(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照样子自学后三句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5指引朗读(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三、学习泊船瓜州1.回忆上首诗的学习措施。2分小组学习报告交流4.指引朗读在这样一种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如何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5.背诵四、小结今天我们是如何学习古诗的?五、布置作业背诵泊船瓜州、寒食。教学反思:6桂林山水【教学目的】1.通过看图、学文,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2学习作者细致观测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措施,培养观测、想象、理解、体现能力。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测和体现的措施。【教学准备】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时数】2学时。第一学时【第一学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桂林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它是一种风景优美的都市。这里山秀、水清、石美、洞

6、奇,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为它写下了优美的诗文,唐代大诗人韩愈就曾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桂林山水的作者,又是抓住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来赞美桂林呢?”学生听了教师的这段导语后,爱好顿生,开始积极阅读,认真思考。二、逐级分析(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二)课文是如何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欣赏桂林山水。(三)欣赏漓

7、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1.观测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协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协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如何分别描写的。(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方,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

8、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体会最后一句.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爱慕之情注意指引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四)欣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观测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明显的特点?(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协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如何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9、。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简介,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体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仿佛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矗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3.练习朗读,读出

10、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爱慕之情(重点指引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五)我们欣赏了漓江的水,欣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11、“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欣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有,布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三、朗读全文【课堂作业】.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第二学时【第二学时教学过程】一、指名读课文二、自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然后讨论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

12、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环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如何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翡:上下构造,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构造,右下不要丢撇。四、指引背诵1在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本上,一种自然段一种自然段地练习背诵。2.在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本上,练习背诵

13、全文。五、完毕“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规定: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种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对的,笔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种个意思分得很清晰。)六、全班背诵课文【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2抄写字词。教学反思:7.走进丽江【教学目的】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3结识本课7个生字。【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4、】第一学时【第一学时教学目的】1结识本课7个生字。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第一学时教学重、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词语。【第一学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学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二、初读课文.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词语:雄伟 城乡纯朴 下旬 纺织百货绵延 闪烁 昂然挺立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5.指名说三、练习朗读.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2.同组互读。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四、布置作业1.抄写优美的词句。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第二学时【第二

15、学时教学目的】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学时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第二学时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学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二学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地图)。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二、进一步学习课文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如何的印象?2默读课文思考:我们都达到了哪些地方?板书:地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3.自读自悟。(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3)练习朗读。.指引朗读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