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型秘籍【2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含解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1021333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题型秘籍【2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题型秘籍【2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题型秘籍【2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题型秘籍【2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题型秘籍【2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题型秘籍【2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题型秘籍【2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十三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高频考点解读】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相识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 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相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相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相识其影响和作用 4.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热点题型】题型一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例1、1962年法国某报纸说,戴高乐总统应当时刻打算亮出持有的大量美

2、元这张外交王牌,通过向美国购买黄金而对其施压,美国政府对此颇为重视,认为“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挑战法国抵制马歇尔安排 A B C D 【提分秘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特 点 (1)美元等同黄金,美元“唯我独尊”,其他货币与之不同等 (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关系,在金融与经济上受制于美国 作 用 (1)主动作用: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短暂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淌,为世界经济

3、的复原和发展创建了条件 (2)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命脉的限制 【举一反三】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依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运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 B C D 解析:选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世界经济秩序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的里程碑,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是主要的,据此

4、解除含的A、B两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复原和发展创建了条件,因此不正确,解除D项。 【热点题型】题型二 经济全球化例2、右图中, 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图片反映了()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全球性的文化渗透 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有力的推动者 A B C D 【解析】依据“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可知,正确。电视机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再结合图片广告牌中的多国文字可知,正确。发达国家才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解除。在题干中未体现。因此答案选A。 【答案】A 【提分秘籍】 1

5、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缘由 (1)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供应了快捷、便利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 (2)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的催化剂。国际资金融通速度加快,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 (3)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气,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 (4)“冷战”的结束创建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冷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国家之间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5)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 (1)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

6、一步加大。 (2)在世界市场上,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优势,往往是获利者;而发展中国家常常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3)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行避开地把资本主义固有的冲突扩展到全球,经济危机一旦爆发,其传染性和破坏性都空前增加。 (4)由于发达国家驾驭着主导权,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公众关注的状况下,一些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向其他国家倾卸,一些发达国家还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这些行为都严峻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并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逼着人类生存。 【举一反三】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右图是2000年出现的

7、新闻漫画最终的贵族。该漫画反映了() 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反 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加垄断地位 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 【热点题型】题型三 考查全球史观类试题 例3、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旺盛、增值和扩展。”该观点体现了() A革命史观B现代化史观 C唯物史观 D整体史观 【提分秘籍】全球史观类题目的解答技巧 【内涵释义】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

8、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点拨运用】 (1)理解内涵。全球史观摒弃“欧洲中心论”,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角度去探讨世界历史,重视、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 (2)要从整体上对世界联系的不断加强有一个宏观相识。 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拓,世界市场起先形成。 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殖民地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从20世纪90年头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 (3)从微观上,把历史上的重大事务放在整体世界发展进程中去相识。比如,对哥伦布航行的相识,不仅要看到西方殖

9、民者起先入侵美洲,还要从整体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它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了重要贡献。 【举一反三】在一场有关“其次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探讨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其中与当前学术界主流观点明显不符的是() 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B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定结果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终归宿 D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高考风向标】 1(2014广东卷)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贸易组织C布雷顿森林体系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2014

10、安徽卷)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解并描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最终完成,创建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始终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起先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激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推断,编撰此书体现了()A价值推断高于史实推断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C历史共识须要批判思维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 3(2014福建卷) 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推断正确的是()国家类型时间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1980年38%43%42%30%1996年4

11、0%52%52%42%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区域经济集团化减弱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4(2014江苏卷)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安排。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亲密 D给发展中国家供应了机遇【答案】B【解析】本题以学者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经济全球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得信息并调动和运用学问的实力。依据题干材料中

12、“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安排”,说明经济全球化不利于经济平衡,故本题选B项。A、C两项只是材料反映的一个方面的信息;D项材料中没有提及。5(2014新课标全国卷) 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务。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退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6.(2013四川卷) 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英国、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

13、些国家弃权的主要缘由在于()不情愿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A B C D 7.(2013新课标全国卷)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当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领先实现联合的干脆缘由是这些国家()A屡遭斗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答案】A【解析】本题以新材料切入,考查欧共体建立的缘由和考生分析问题的实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1950年。法国人主见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虽然英国反对,但得到联邦德国等国支

14、持实现了六国联合。A项是六国吸取历史教训的结果,特殊是二战对法德破坏严峻;英国与六国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水平差距不大,所以B、C两项不正确;D项与史实不符。8.(2013天津卷)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A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B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C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随堂巩固】 1二战结束后,面对国际货币关系领域的自由放任与国际经济的发展要求,经济学家杂志指出:“迫切须要货币方面的国际协议。”此后建立了()A雅尔塔体系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欧洲共同体 D布雷顿森林体系解析:选D。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方面的国际协议是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和完成的,故选D。其他选项与国际货币的协议无关,可解除。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规定:“缔约国领土的产品在进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安排或运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其反映的宗旨是()A国际贸易自由化 B各国商业贸易互通沟通C建立国际贸易体系 D平静关税之争解析:选A。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