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教案莲山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1020300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莲山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莲山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莲山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莲山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莲山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莲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语文教案莲山(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下语文教案莲山【篇一: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海上英魂】 海上英魂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积累词语。 2.了解邓世昌等“致远”号官兵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撞击,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部分。 5.学习选用课外信息资料辅助阅读。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邓世昌等“致远”号官兵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受到情感的撞击,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

2、悟邓世昌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黄海海战的录像片段、师生准备有关的阅读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故事导入。 1.过渡: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炮声还在我们耳边隆隆作响,英雄的动人事迹还在我们心头回荡,我们又将走进另一次更为惨烈的战斗场面,走进另一个民族英雄为国捐躯的感人故事。 2.故事导入:我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现在谁能给大家讲讲海上英魂的故事? 3.同学们,你们想认识这些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4.板书课题:23.海上英魂 二、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

3、中的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互帮互助,讨论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3.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情?课文中的英雄人物你记住了谁? 三、识字学词。 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找出来了吗?还有你喜欢的词语、不懂的词语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词语卡片。 硝烟弥漫往来奔突纵横驰骋伤痕累累热血沸腾海上英魂炮声隆隆劈波斩浪惊慌失措火光冲天慷慨殉国永载史册英勇抗敌邓世昌 呼啸频频发炮屡中敌舰殊死较量径直同归于尽 这一课可积累的好词语很多,同学们先来读一读。 2.同桌互帮互学,认读生字新词,讨论理解词语。 奔突:横冲直撞地奔驰。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尤指由于迅速运动而

4、产生的声音。 屡中敌舰:多次击中敌人的军舰。 频频:快速地,连续地。 径直:笔直。 殉国:为国献身。 纵横驰骋:形容往来奔驰,没有阻挡,也指英勇战斗,所向无敌。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放开马快跑。 劈波斩浪: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 4.写字。 指名说说本课的8个要求会写的字要注意些什么。提示学生注意“略”右边是“各”不要写成“备”;“隆”右边中间的“一”不要丢掉;“痕”字的“艮”上不要加点。描红后书写。 四、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1.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大家都已经认识了,把它们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同学们都会读了吗?请再读课文,把

5、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合作读书,小组内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3.开火车朗读各段,引导学生评价,注意正音,朗读有困难的地方,集体帮助。 4.互相交流: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各是什么?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五、作业设计。 1.熟读文中的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本文。 3.查阅中日甲午战争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 1.快速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各是什么?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二、品读感悟。 1.情境引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出示课文插图,看图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根据

6、学生回答板书: 时间:1894年9月17日 地点:黄海海面 事情:海战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播放海战录像片段帮助学生理解。 2.简要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你们查阅了资料,了解了甲午战争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北洋舰队,介绍一下黄海海战发生的历史背景? 3.课文主要写了哪一位人物的事迹?(“致远”号管带邓世昌)4.自由读课文,找找课文中描写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军舰与敌人决一死战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朗读体会。 5.理解朗读重点句: (1)“致远”号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驰骋,频频发炮,屡中敌舰。 指名读,评价。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致远”号在邓世昌的指挥下,在海战中表现

7、突出,狠狠地打击了敌舰,是一只骁勇善战的军舰。)读到这一句时,你有什么感受?(敬佩、欣慰、激动、期望)试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邓世昌见旗舰受损,北洋舰队失去了统一的指挥,毅然在自己的舰上挂起帅旗,指挥其他战舰统一对敌,保护“定远”号。 “毅然”是什么意思?果断地、坚决地。 读读这句话,想想,邓世昌这样做,对北洋舰队有什么好处?但是会给自己的战舰带来什么后果?(可以使失去统一指挥的而陷入混乱的北洋舰队重新团结起来,但会使自己的战舰吸引更多的炮火攻击。)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想对他说什么? 请大声朗读,读出你对邓世昌的崇敬之情。 (3)在这危机关头,邓世昌把所有官兵召集到甲板上,果断地命令

8、道:“撞沉敌军旗舰吉野号,与敌同归于尽!” 邓世昌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个命令的?(弹药用光,船身倾斜,即将沉没的情况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有别的选择吗?(他们可以逃生吗?) 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热血沸腾心情读出来吧! (4)邓世昌亲自掌舵,双目圆睁,紧紧盯着“吉野”号。“致远”号冒着浓烟,劈波斩浪,像一条火龙,径直向“吉野”号冲去。 出示图片资料,体会人物的感情,练习朗读句子。从人物的神情可以体会到人物的内心,邓世昌在想什么?(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要与敌舰同归于尽)读出对敌人的愤恨和同归于尽的决心。 将这两句与前面的第一句比较,想想此时的“致远”号和开战之时的“致远”号

9、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一样的勇猛,一样的一往无前,但此时的“致远”已经受到重创,即将沉没了。) 读到这句,你有什么感受呢?(悲愤、崇敬)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一声巨响,“致远”号顿时火光冲天,舰身缓缓沉入大海,舰上所有官兵随战舰一同沉没。邓世昌带着遗恨,慷慨殉国! “致远”功败垂成,在最后关头,不幸中鱼雷沉没。多么惨烈的场面啊!这样的遗憾,难道仅仅是邓世昌的遗憾吗?让我们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在这句话里,一起来读吧! 三、总结拓展。 1.你能向大家简单地复述这个故事吗? 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再在小组内复述这个故事,可以互相补充。 2.故事给你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法? 3.出示句子:大海的巨浪吞

10、没了邓世昌和官兵们的身体,但他们英勇抗敌、为国献身的英雄事迹却永载于史册。 4.结合课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谈谈你所了解的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 6.总结: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巨大,日本舰队也有很大的损失。但李鸿章却命令他的所有舰船从此全部躲到威海卫港内,致使北洋舰队十五艘舰船、十三只鱼雷艇不战而降。 1895年3月,清朝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得到了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3亿两的赔款。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 7.那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吸取历史的

11、教训,迎接新的挑战,捍卫祖国的尊严呢?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查阅资料,写写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23.海上英魂 1894年9月17日 黄海 邓世昌“致远”号 (旗舰受伤保护旗舰受伤撞敌慷慨殉国)【篇二:四年级下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13课时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

12、,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13、: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

14、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15、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