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计划总结听于永正老师评课有感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1020234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听于永正老师评课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听于永正老师评课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听于永正老师评课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听于永正老师评课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个人计划总结听于永正老师评课有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听于永正老师评课有感于老师的教学思想主要表达在:重情感,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适应,简称“五重教学”。重情感确实是对学生有情,对语文教学有情,对上课有情,要有情有义。课上得有兴趣,是由老师的综合素养决定的。少些理性多一些情趣,是于永正教育的座右铭之一。 重感悟确实是把学习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本人读书,本人去领会。重点以读促悟,讲究让学生自得,讲究润物细无声。 重积累要从学习语文的目的读起,于永正老师总结得更为精辟,积累,不仅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这三者缺少了任何一点,都学不好语文。重迁移,即注重举一反三实际运用,于永正老师的做法主要是读写的迁移

2、。详细说对学生号召,示范,检查鼓舞,对家长主要发动他们为小孩做(或买)书柜,刻藏书印章,买课外书,订报刊。让小孩少做题,多读书,要让小孩读出个性来,读出悟性来,写出童真来。重适应,于老师认为:激发起学生兴趣,养成良好适应,让学生在“学而时习之”中养成适应,主要是严格要求和以身示范。 研读名师于永正成长历程和个性教学思想给我的深深考虑,感触良深的是向他学习,脚踏实地搞好教研,咬定青山不放松,才是我们青年老师的光明坦途。给我的启示主要有三点:1、课堂要充满情趣。情趣是学习的前提。无情无趣,情趣不够的课堂,即便技术运用得再高,都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只能是失败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尽力防止的

3、最大恶习:冷漠、缺乏感情。因此课堂充满情趣,无形中就能培养学生的情趣,而情感关于一个人来说又是相当重要的。由于一个没有非常好情感的小孩。今后只能是一个凡夫俗子。于老师说他一走进课堂确实是一股春天的暖风,一股清新的空气。老师要精神饱满,从而带动学生。于老师的课堂无疑是兴趣性浓重的课堂。他老人家幽默活泼的性格,生动形象的语言,无不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呈现。、让本人投入角色。老师应是一个演员,一个好的演员。演什么你确实是什么。当你站在讲台上,你确实是课,课确实是你。教前要考虑,我如何才能揉进课堂中,如何让小孩揉进课中,教来教去,教到最后,本人就变成了小孩。 3、一个老师应是一个读书人,一个文化人。 课改

4、首先要改老师,改老师要改老师的理念,即做一个喜爱读书的人。读书要有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的精神。一个老师有非常高的文化素养,德才兼备,怎么样上都能把课上好。有文化底蕴是大智慧,技巧是小智慧。 反思本人:首先,本人的文化积淀还不够深。平时应该利用一切闲余时间来补充文化的养料。只有文化底子深沉,才能在课堂上随心所欲,运筹帷幄。其次,在备好课文之后,应站在小孩的角度重新审视教材。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认识事物规律的角度,再读文本,以求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在课堂上本人应是学生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去成长。改变以往的高高在上的姿势,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总之,我想只要能坚持做到以上几点,本人的专业化成长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就能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一荣耀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